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观看纪录片能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开阔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通过生动的影像和故事,孩子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逐渐改变厌学情绪,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人民日报推荐,6部高分神级纪录片,让孩子彻底改掉厌学的想法。赶紧看起来。
第一部
《读书的力量》
《读书的力量》是一部由夏骏执导的五集纪录片,拍摄历时三年,通过丰富的历史素材、学者采访和三维动画,从多个维度深刻地阐释了读书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纪录片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文明根脉”、“精神底色”、“历史之轮”、“书写人生”和“全民阅读”,探讨了书籍和阅读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史。
第一集《文明根脉》讲述了文字的发明如何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到中国的甲骨文,书籍作为文明的根脉,记录了人类的历史和智慧。第二集《精神底色》讨论了书籍如何成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同的文化传承决定了人类地域文明的差异。第三集《历史之轮》展示了书籍如何作为文明交融的使者,推动历史的发展。
第四集《书写人生》通过钱镠家族、翁同龢家族、蒲松龄传奇等故事,揭示了读书与个人成就之间的联系,强调了读书在家族传承中的价值。最后一集《全民阅读》探讨了全民阅读在中国的实践和对社会产生的文化影响,强调了读书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厌学情绪的帮助,纪录片《读书的力量》通过展示书籍和阅读如何塑造个人命运和社会进步,可以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它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学习的价值,从而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读书的力量,理解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部
《十八岁的流水线》
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由导演Luojunnan Yin执导,聚焦了一群在流水线上工作的18岁青年,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访谈,展现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与无奈选择。影片深刻揭示了中国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尤其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辍学、厌学而早早进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农村,为了生活和家庭,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成为流水线上的“零件”,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工作。
这部影片不仅是对当代青年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影片中的小许,一个只有高中学历但热爱文学的青年,他的故事反映了许多年轻人的现实困境: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放弃,选择了更为实际、更为艰辛的道路。
对于孩子厌学情绪的帮助,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不继续教育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生活的艰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重视和对未来的规划。影片中的访谈部分,更是让人感受到了这些年轻人的无奈和挣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因为家庭贫困、厌学等原因而选择了打工。在访谈中,他们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但却又不得不继续下去。这种现实与梦想的冲突,以及对教育机会的渴望,可能会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促使他们重新思考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十八岁的流水线》是一部能够启发思考、激发学习动力的纪录片,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让孩子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性。
第三部
《翻山涉水上学路》
纪录片分为多个集数,每一集都聚焦于不同地区的孩子们。例如,在肯尼亚,孩子们需要穿越大草原,面对狮子、鬣狗等野生动物的威胁;在尼泊尔,孩子们必须穿越湍急的河流和高山;而在西伯利亚,孩子们则要在零下50度的严寒中步行上学。
对于孩子们的厌学情绪,《翻山涉水上学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它通过展示其他地区孩子们为了学习所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危险,激发观众对学习的尊重和珍惜。这些孩子们的故事可以成为改变厌学情绪的催化剂,让孩子们意识到,与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的孩子相比,自己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优越和安全。这种对比可以让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到教育不仅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种改变未来的可能性。对于那些生活在舒适环境中却对学习感到厌倦的孩子来说,这部纪录片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启发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逐渐改变厌学情绪。
第四部
《村小的孩子》
《村小的孩子》是由蒋能杰执导的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纪录片,记录了湖南偏远山村一所村小和三个不同留守儿童家庭的点滴变化。这部纪录片是蒋能杰留守儿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两部分别为《路》和《初三》。影片通过真实的画面展现了乡村学校的现状和孩子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渴望和努力。
这部纪录片对于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有积极的影响。它通过展示留守儿童在艰苦条件下仍然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努力,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重视和兴趣。观看这样的纪录片,孩子们能够看到不同环境下同龄人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从而反思自己的学习条件和态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此外,纪录片中孩子们面对困难仍然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能激励观看者克服自己的学习难题,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观看《村小的孩子》,孩子们可能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从而减少厌学情绪,增强学习动力。
第五部
《大学》
纪录片《大学》是一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大礼糖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制作的纪实电影。这部电影以清华大学为背景,通过跟踪拍摄四位不同年龄、身份和职业的清华人,展现了他们在2018至2020年间的重要人生转折和选择。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00后”新生严韫洲在高考后的期待与努力,水利系博士毕业生宋云天在毕业之际的职业抉择,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回国后在天文系的挑战,以及83岁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荣休仪式后的坚持与奉献。这些故事不仅呈现了清华大学的校园生活和青春理想,也反映了大学校园中永恒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对于孩子厌学情绪的帮助,纪录片《大学》通过展示不同人物在学术和生活上的挑战与成长,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它向孩子们展示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追求真理和贡献社会。通过观看这些清华人的故事,孩子们可能会对大学生活产生向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长远意义,以及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同时,影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和努力,从而逐渐改变他们的厌学情绪。
第六部
《出路》
《出路》是一部由导演郑琼拍摄的纪录片,历时六年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主人公:甘肃山区女孩马百娟、湖北咸宁的高三复读生徐佳、北京女孩袁晗寒。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他们的梦想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碰撞,展现了不同地区的中国年轻人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
纪录片《出路》通过展示三位主人公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深刻揭示了阶层、性别、城乡、东西部差异对于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以及这些差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影片的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阶层”这个触动无数人焦虑神经的词,从而引发观众对于教育、成长和未来的深入思考。
对于孩子厌学情绪的帮助,纪录片《出路》能够提供一种现实而深刻的视角。它让孩子们看到不同环境下同龄人的生活和奋斗,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重视。通过观看纪录片,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理解通过努力学习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权。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学习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抗厌学情绪。
“教育是引导人发现自己的才能,而非将知识塞入他们的脑袋。” —— 温斯顿·丘吉尔
孩子们通过纪录片发现世界和自我,积极改掉厌学的想法,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