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每个人的肩上都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只是有些人的压力是自由、可选择的,有些人的压力却像即将到来的黑夜一样,压抑、漫长且无法逃避……
为人父母都会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但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却极少有父母解释得清楚。
不过现在,“为什么要好好学习”这个问题有答案了,给家长们推荐一部适合给厌学孩子看的纪录片——《青春流水线》,真实得让人不适。
导演前前后后拍了三年之久,记录下了这些年轻工人的生活工作,和他们无法言说也不知从何而来的迷茫和无力感。
早早结出的人生果实大多是酸涩的
极少有人能想到,一个流水线工厂里竟然90%以上都是年轻的90后、00后。
或许是他们身上没有朝气活力,没有奋斗的痕迹,所以才和这黯然失色的工厂融为一体了。
95年的杨鹏没上过几年学,却是厂子里的“老干部”,他在这流水线前工作了3年。
除了双手数不尽的伤疤和疲惫的身体,“厂生活”并没有带给他任何好处。就连前女友的父母,也因为他的工作拒绝了这门婚事。
现在的杨鹏厂里另一位女工恋爱,但面对镜头,他也没有把握这一段感情能得到支持。
杨鹏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但女朋友心里却有着诗和远方,想着离开工厂,追求自己的梦想。
可她不知道,没有学历、没有技能,面对的可能不是梦想的温床,而是满路的荆棘。
杨鹏和女朋友只是厂里年轻工人的代表,在镜头背后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而他们的青春和未来似乎都要和工厂紧紧牵在一起。
可怕的不是他们年纪轻轻成为了最廉价、最没有未来的劳动力,而是有的人还没意识到危机。
14岁就来到工厂打工的毕子依林还不觉得在工厂做工有什么不好,他一脸玩笑地说着“找女孩耍,挣了钱就耍”。
也许在他眼中,去KTV、游戏厅找女孩耍,交到朋友就已经是生活的全部了。
他不知道在工厂外有霓虹灯、有高楼大厦、有更好的人和事,所以他愿意在破旧的流水线前让自己的青春溜走。
十七八岁的年纪,就算输了但也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如果他们现在能回到校园里读书或积极上进学点本事,未来的生活也一定能比现在精彩。
可在工厂里,他们的未来一眼就到了尽头。身上穿着破旧的工作服、踩烂了的布鞋;抽的是廉价的香烟、打着几块钱的桌球;黝黑皲裂的手日复一日拧螺丝、操作机器……
读书苦,可生活更苦
总有人问,为什么社会不能接受底层的人民?可事实上,社会从来没有不接受谁,是从事基础工作的人民无法融入这个不断进步的社会。
凌晨三点,有人为了生活已经开始在路灯下清扫垃圾,有人刚刚收了摊回家睡觉,但也有人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
是啊,生活不全是苦的,也有甜甜的,是我们的选择让生活有了味道。
如果在读书时多辛苦一点,进入社会就能多一份选择。世上没有一件事是不辛苦的,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辛苦收获的回报有多少。
或许对很多厌学的孩子来说,只有辍学后方知,真正的自由是努力换来的。
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生活的艰难,正如我们的孩子,他们无法理解父母一事无成为何要求自己努力读书,或许真的应该带他们看看社会的残酷。
当孩子厌学,家长不妨把这部真实的纪录片拿给他们看,又或者可以带孩子去看看没有学历的工人是怎样生活的,再直接一点,带孩子体验没有学历的举步维艰。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好,那是别人努力过的样子。我们无法决定出身,但可以努力让生活是甜的,而不是昏暗和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