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纪录片:英式学校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孩子保有个性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ACG留学家长帮 ,作者小A

ACG留学家长帮.

ACG留学家长帮,新生代留学家长扎堆营,最新最前沿的海外留学资讯与家庭教育理念,60000+成功上岸的留学生亲测有效的留学经历,干货多多的交流社群,帮助中国留学家庭成功迈入世界名校。

在学分至上的当下,我们中国的孩子和英国孩子,在“坚强”这种品质上有什么差异和不同吗?在找到自我,保持个性方面,谁更胜一筹?这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吗?

英国:我们的孩子

足够坚强吗?

2015年8月,BBC推出了一部关于中英教育差异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通过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实验,纪录片创造性地探讨了以中英教育差异为主的教育问题。

来自中国的老师和来自英国的学生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中国老师们试图对英国的学生们进行一场中式的大改造。

严控上课时间,狠抓着装打扮

原本早晨八点到八点半到校的英国学生被要求七点到校,套上宽大的中式校服的他们,睡眼惺忪地学老师做着蹩脚的眼保健操。

坚持做早操、升国旗、打扫教室等具有中式特色的学校活动

中国老师们试图培养出英国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想要将松散的班级凝聚在一起。

让课堂纪律变得严肃、有序

散漫的课堂氛围让老师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强调课堂纪律,换座位、罚站甚至叫家长,他们努力让课堂变得更严肃、更有序。

以老师为中心的上课方式

与英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同,中式教育更多以老师为中心,呈现出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将知识通过板书、口述等形式传递给学生。

但是,这些改造并没有收获太大的效果。

严苛的教学模式让英国学生感到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做早操、升国旗是有趣的但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们对惩罚无动于衷,在课堂上摩拳擦掌地做着扰乱纪律的事;他们无法接受老师的上课进度,在明显远快于往常的教学进度下感到格外吃力。

老师们决定采取措施来挽救岌岌可危的课堂——扇子舞、包饺子、解九连环,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拉近了中国老师与英国学生之间的距离。

同时,中国老师们选择了召开一场家长会。

在这场家长会上,老师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场成功的演讲触动了家长们。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的教导主任的帮助下,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好起来,一些学生甚至表达出对中式教育的喜欢,英国学生们终于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在中英教育最后的成绩比拼中,中式教育下的孩子们以绝对优势取得了胜利。

这是一个探讨中英教育差异的纪录片,同时也试图通过最后的成绩,来比较中英教育。尽管在这个实验里,短时间内中式教育的效果更好——在最后的测试中,中式教育下的学生的平均分较英式教育下的学生的平均分高了十分左右,但也并不能说明中式教育就是最好的或者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

只能说,中式教育确实更适合应试,更能调动学生努力拼搏的积极性。

在以学分为标化的大环境下,中式教育更强调集体统一性,对于个性发挥,很少关注。

而英式教育下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则是中式教育下的孩子所缺乏的。

毫无疑问,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催生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中式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记忆能力、算数能力以及对书本知识的认识

英式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发掘孩子的兴趣和个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教育方式是完全对立的。

事实上,我们应该合理地借鉴对方教育方式中的优秀之处,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纪录片中,中式教育对接应试的一面,正是BBC挖掘出来想要传递给英国民众的一面;中式教育教给孩子的纪律性、对老师的尊重、拼搏和努力的意识正是英国教育需要反思、学习的。

那么我们能从英式教育中学到什么呢?

纪录片反思了英国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显然,这并不是大多数中国孩子需要反思的问题。或许,从这个纪录片中所呈现出的教学状态来看,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个性吗?或者说,他们知道自己真正的热爱所在吗?

尽管纪录片片面而刻意地固化了中式教育是“基于高压学习和残酷竞争的无情学习制度”这一认识,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中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否在诸如中考、高考这样的压力和目标下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

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的孩子们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热爱和擅长吗?

中式教育往往被称为“填鸭式教育”, 数千年文明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被浓缩为课桌上厚厚的一摞课本,不同学科的老师力争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不可避免地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多被局限在需要考试的学科上、课本上,而不由自主地忽略了很多课业之外的知识与实践机会。

诚然,中国正在努力地推行素质教育,老师们努力从古老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中跳脱出来,以求更加全面地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充分地提升学生的热情。

但是,在以中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人口基数、就业背景等社会压力的阻碍下,孩子们的个性依然没机会充分地展现出来,许多的孩子仍然面临着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什么,只是沉默地被学校、家庭、社会推攘着前进的问题。

因此,在这个以学校教育为主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教育对标应试,在统一的模式下并不能过多兼顾孩子的个性。

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则能够合理地发掘出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向合力的结果。

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家长们需要启发孩子去寻找、探索自己的梦想与热爱所在,发现、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好,引导孩子更早地思考“未来将去向哪里”的问题。

道阻且长:寻找

适合孩子的教育

作为一家国际教育机构,ACG和家庭教育担负着同样的使命:帮助孩子找到内心的热爱和所长,并进一步丰富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孩子顺利完成未来的学业规划,引导和培养孩子在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ACG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启迪孩子的灵感、发掘孩子的爱好,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丰富孩子的认识。

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ACG创意研学活动,非遗赋新创意营——甘肃敦煌项目,希望带领着孩子们实地探访中华千年历史文明,收获艺术灵感,启迪梦想,展望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ACG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传授与经验传承,而是希望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被迫研学的参与者。

发掘自己的个性与爱好需要实践与尝试,而在发掘个性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自发性思维能力也会被逐渐开发出来。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怎样才能更好的探索孩子的个性?这些问题,是每一位教育者将不倦探索的永久课题,ACG始终在“上下而求索”的路上……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带给孩子更多优质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有机会认识自己、找回自己,强大自己,找到更适合孩子不同成长时期的教育模式。

ACG留学家长帮

ACG留学家长帮,新生代留学家长扎堆营,最新最前沿的海外留学资讯与家庭教育理念,60000+成功上岸的留学生亲测有效的留学经历,干货多多的交流社群,帮助中国留学家庭成功迈入世界名校。

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夏季福利预告

ACG元宇宙夏校

Metaverse 2022

沉浸式体验的虚拟世界

夏校收获:

学术产出👉海外大学官方课程证书,申请经历背景提升🆙

项目产出👉外教带领产出作品,优化后可用于留学申请作品集🖼️

文书素材积累👉提前体验海外艺术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课堂活动📑

导师推荐信👉 表现优异者可获得海外导师推荐信✉️

拓展社交圈👉在集中学习期间,与来自全国的同学和老师建立亲密的连接👥

📍夏校地点:江西省  陶溪川美术馆&国际工作室

🙌报名方式:长按扫小A二维码报名

— 延伸阅读 —

↗↗2022普利兹克奖授予“满怀梦想与民族自

信”的凯雷,他将成为非洲最伟大的建筑师

ACG国际艺术教育,专注教育16年,值得信赖!作为国内第一家美股上市国际艺术教育公司,为国内孩子提供专业化的"语言培训+作品集培训+留学申请"解决方案,拥有3000+海归名师 ,涵盖60+专业门类 ,全国20+直营分中心,超过1000+海外院校、独立设计工作室深度合作。

在东京、伦敦、纽约、柏林、圣彼得堡等建立了多家海外学习中心,成功申请60000+Offer数,立足国际艺术教育,涵盖高端升学、海外研学、合作办学、艺术高中等多个板块。

小A微信👇

◆ ◆ ◆

文 | 豆妈

来源 | 女儿派主笔,二胎女儿的妈妈

教育界一直充斥着各种谎言,要说最大的那个,那必须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快乐教育”。

“我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我只希望他可以有个快乐的童年。”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强迫孩子那一套,别太束缚孩子了,我们家提倡快乐教育。”

“孩子就应该是快乐的,阳光的,放松的,自由的,不该变成机械的考试机器。”

零零总总说下来,就是鄙视国内毫无人性的填鸭式教育,羡慕西方零负担的素质教育。

一边玩,一边就把学业完成了,家长不焦虑孩子不着急,多好。

醒醒吧,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事实可完全相反。

2015年,BBC播出了一部叫做《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纪录片。

他们邀请了五位中学老师,来到了英国顶尖的综合学校——博航特中学。

在为期四周的时间内,几位老师会对该学校的50名13、14岁的孩子在语文、数学、科学、体育和社会教育课程里,进行一次“中国式教学”实验。

四周之后,博航特中学其他班级的学生,将会与“中式实验班”一起,参加一场由第三方权威机构举行的考试。

最后依据考试成绩,来判定中国教育制度与英国教育制度孰优孰劣。

(5名中国老师 vs 50名英国学生)

纪录片一开始,迎接英国学生的就是一场“中式大改造”,五位中国老师把国内的教育理念完完整整地复制到了英国课堂。

比如从来没出现过的50人大班集体授课;

穿统一的宽松肥大的校服;

升国旗,唱国歌,做早操,国旗下演讲;

课间眼保健操;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长……

一方是崇尚权威、纪律和残酷竞争中国老师,一方是自由散漫惯了的英国孩子,所有人都觉得中式教育铁定玩完。

就连博航特中学的教务主任尼尔,在看了中国老师授课后,也难以赞同死记硬背、逼着孩子去读书的上课方式。

可反转总是突然来袭,在经历了老师管不住学生,学生崩溃大哭、在课堂上嚼口香糖,甚至化妆的戏剧性冲突后……

中式教育班级的考试成绩以绝对的优势,完虐英式教育。

中国老师的授课三宝:划线、重点、这会考,也引发了不少英国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反省英国的孩子过得太“自由”了。

一年以后,英国国家教育部更是直接宣布:

将投资4100万英镑来支持中式基础数学,并给让全英国8000所(全国一半)小学进行上海模式的数学教学,还拨款5400万美元引进中式资源。

与此同时,中国教材首次成套进入英国基础教育体系。

那些鼓吹“给孩子快乐教育,还孩子天真童年”的人,大概还不知道,西方轻松愉快的教育系统,最初是用来培训工厂工人的。

只有为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公立学校,才不要求孩子掌握知识,提倡快乐学习,毕竟他们培养的是从事底层工作,干体力活的劳动者。

教育,从来就不是快乐的。

读书,考个好成绩,上名校,再到实现阶层的跃升,这才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唯一的出路。

早前,上海一个五岁男孩的简历,刷爆了朋友圈。

这份简历长达15页,从家庭、性格、经历、爱好、父母教育观、老师评价这几个方面入手,写得满满当当。

就连附件的英语阅读书目,都有5页,细算下来,包含了408篇英语读物。

2岁开始学诗,5岁已经会唱百首古诗,每周写三篇英语日记。

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年阅读量从100本上升至500本,去过国内外30多个城市,秒杀一众成年人。

有网友质疑:“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开心吗?”

评论一发出来,就遭到路人围剿:“相比那些小时候开心长大却碌碌无为的很多同龄人,他应该很开心能有这样的父母吧。”

“成年出社会比同龄人不知道开心几万倍。”

“有钱有文化有爸妈陪伴,身心健康,为什么会不开心?”

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THE END
0.5名中国教师大战50名英国“熊孩子”:这部纪录片,值得一看|教学|博航当为期4周的教学实验结束后,这50名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将和那些接受英国教育的普通英国学生通过考试的方式一决胜负。 这部纪录片就是曾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们的合照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3DHFXQV273
1.中式教育PK英式教育,三集纪录片刷新你的认知"到底是中国老师踢到铁板,还是英国学生怀疑人生?"这句引人深思的话,正是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核心。短短三集,这部纪录片不仅刷新了观众的认知,也引发了对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 在英国博航特中学,50名初三学生迎来了五位来自中国的顶尖教师。这些中国老师们坚信高强度的学习和严格的纪律能够jvzquC41o0ypj~3eqo5b1A8266>::Bd343?36>=51
2.综合新闻中心[曹景行]大学生盼宿舍装空调 学校应积极推进 (2010年8月11日 08:50) 四名中国人在美国加州地区涉嫌组织卖淫被捕 (2010年8月11日 08:50) 民航局要求优先保障救灾飞行 (2010年8月11日 08:50) 台筹拍"国父纪录片" 顾问称孙中山"无知"惹争议 (2010年8月11日 08:49) 虎年过半谁拔头筹 (2010年8jvzquC41pg}t0|npc0ipo7hp146226=/335jpmjz0unuou
3.中国侨网中国老师带领的英国“试验班”以考试平均分约10分的优势获胜,这一结果为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以下简称“《中式学校》”)画上了句号。在节目的设定中,中式教育似乎赢了;但在现实中,这个节目引发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难分胜负。 jvzquC41yy}/eqnpcs}/exr1o1nrj{4423;02B2231<3:<80ujznn
4.我们究竟在围观什么?BBC纪录片“中国学校”在预告片里,老师把学生训哭,学生也差点把老师逼疯。这是BBC发起的一项名为“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的研究项目,并将此拍成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由BBC2在英国时间8月4日开播第一集。 “我只看到老师很努力地在教,而学生并不是很尊重。数学课有jvzquC41o0;2qokgt0ipo8ftvkimg8igvcoma>86274ivvq
5.[国际时讯]纪录片《中式学校》在英播出:中国教师出奇招打出央视榜单 1 国家荣光 张自忠:用热血铸就不朽忠魂 2 慕名而来 美到窒息 山西古建能有多出片 3 陈梦与邓亚萍的跨时代对话 体坛零距离 4 电商店铺如何遭“换脸”盗刷 今日说法 5 美政府创纪录“停摆” 几时休 央视财经评论 查看更多 换一换听音 视频百科 祖国美 微故事 ai美食 剧推荐 jvzquC41vx4de}{0eqs0x8{41XOEG:95::=37=8277:487mvon
6.5名中国教师,用中式教育培养一群英国孩子,结局让英国人吃惊|索菲|他们想要看看,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下教出来的学生,哪一方的成绩更胜一筹? 这场实验被BBC制作成三集的纪录片《孩子们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播出时在国外的互联网引起激烈讨论。 不仅如此,这场比赛的最终结果,甚至影响了整个英国的教育格局。 虽然距离本片播出已经过去8年,但皮哥如今看完后,仍然大为震撼。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PRW33TS273=9SRS0jvsm
7.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豆瓣)中式学校的剧情简介· ···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jvzquC41oq|jg7iqwdgo0lto1u{clnhv14<6::5621
8.bbc纪录片中式教育–搜库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纪录片 更新至3集 /共3集地区:英国 内容简介 3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3 2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2 1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1 bilibili 中国老师来了 纪录片 更新至3集 /共3集地区:英国 jvzquC41yy}/uxpw0eun1|jcten`ktzxkfkp1zddde+F9.GC'CG&G>*DF'?6'N<':;+99.J6'D>&CM*G7'HD'AK'G8+:7.>;'G>&:;*D4arjoryfcvk`2
9.BBC纪录片《中国学校》热播后续:中国教育赢了吗?原标题:BBC纪录片《中国学校》热播后续:中国教育赢了吗? 5名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一个月,用传统的中式教学给50位英国中学生上课。今年夏天,英国广播公司(BBC)凭借这部名为《中国学校》的纪录片,占据了暑期档,风头盖过不少时下热播剧。 在三集播完以后,昨天钱江晚报记者再访任教的中国老师、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jvzquC41gf{/fk|0ep5t{|ygo1813>42:18119:8988:4>3ujvsm
10.英国学生也太猴了(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剧评首先,这不是一次实验,没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严格设定和控制,而注重制造噱头(tough的中式教育和懒散的英国学生之间的碰撞)以图提高收视率,这是媒体的风格。同时经过拍摄和剪辑还有其他后期制作的纪录片,也无法还原现场,顶多算是片段式的观察。想要这场“竞争”说明两国教育孰优孰劣?这只是一场show。 其次,这部纪录片想要讨论的教育问题,其 jvzquC41o0jpwkfp0eun1vtxkg5sgngy1=68A;931
11.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传媒BBC制作方固执己见的认为中式教育就应该对老师的话绝对服从,他们通过影像的选择构建了一个迥异于英国理性文化的中式学校形象,即服从权威。 纪录片对中式课堂有选择性的拍摄也反映了这点,他们总是选择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记笔记的场景,并认为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式。jvzq<84ogfob0yjqrnk/exr0ep5o38723851;;=1e66869>/4:=59?=;0jznn
12.融合教育核心概念界定范文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纪录片中有“严苛死板”的中国教师与“捣蛋调皮”的英国学生,他们之间的“摩擦碰撞”,引发世界各国对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异同的大讨论。中式教育素来以“勤学教育”闻名中外,而英式教育则以“欢乐教育”著称全球。对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孰好孰坏的激烈争论历时已久,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6;/j}rn
13.BBC中式教育纪录片结局:中国班考试全胜,师生离别落泪8月19日,BBC二台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播出第三集(大结局)。这一回剧情有了大反转,前两集中被极具渲染的师生僵局、教学冲突、文化碰撞,在这一集化为双方的相互理解。 在第三集中,前两集的“大刺头”女生Sophie开始习惯了中式教育;调皮的学生Luca在数学教师邹海连的鼓励下,找到了学数学的自信;最后的考试比 jvzquC41o0zigyfrgt4dp8sgyuJfvjnnahusyjwfa3978;;;
14.[新闻直播间]纪录片《中式学校》在英播出英国:英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新闻直播间]纪录片《中式学校》在英播出 英国:英国学生眼中的中国2015-08-07 15:52:01 [新闻直播间]山西太原:电梯下降中脱轨 监控记录惊险瞬间2015-08-07 15:52:00 [新闻直播间]韩国:“黑心”商家为增重 用烧碱泡制海产2015-08-07 15:50:01 [新闻直播间]全国政府网站调查 基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睡着了jvzq<84vx0iov3ep1|jfnt1e3673?4:4di44kf455>5c:5cdh<36o;he88b3B:Ahtunx|tiqwC2
15.中式&英式教育大PK(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剧评《中国老师来了》——中式&英式教育大PK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BBC的三集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讲述的是一个英国的中学请来几位中国老师,让他们全权负责包括中文、数学、科学在内全科目的教学工作,这个为期一月、看似非常魔幻的教学实验,让我们很直观地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体制的巨大不同,也引发了许多值得玩味的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7693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