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 Dosa:“《火山之恋》是我第一部基于档案素材的影片,此前我的两部独立影片都是真实电影风格(Cinéma vérité)的影片。当时我和我的制片正在筹划在西伯利亚拍摄我的第三部真实电影风格的影片,然后新冠疫情爆发,我们不得不转变拍摄方向。我们考虑到也许基于档案素材的影片可以不受限于疫情,于是就想到Katia和Maurice的故事。在我们合作上一部影片The Seer and the Unseen (2019) 时,我们需要寻找有关冰岛火山的档案影像,偶然知道了Katia和Maurice的故事,我们被他们的故事吸引。”
之后Dosa和她的团队开始收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相关档案素材,最终和法国国立视听研究院(INA)以及位于法国南锡的Image Est档案资料馆签订了素材授权协议。与此同时,虽然他们找到的素材非常有趣,但是如何从中建立叙事结构却非常有挑战,因为里面有许多长达数小时的16毫米胶片影像,它们没有任何说明也并没有按时间顺序排列。Dosa和她的编剧们基于这些素材撰写脚本,重新建立叙事结构并添加动画来讲述他们的故事。片中梦幻般的、拼贴画风格的动画是受到Katia与Maurice多年来收集的火山图像启发。
米哈·巴依姆镜头下的1341个画面
1341 Frames of Love and War
导演:Ran Tal
以色列/美国/英国
已经九十多岁高寿的米哈·巴依姆(Micha Bar-Am)是以色列杰出的战地摄影师。影片全部由巴依姆在过去五十年所拍摄的照片组成,米哈·巴依姆说:“最可怕的事情有时候是具有美感的。”影片不仅为观众呈现巴伊姆的个人世界,还呈现了他对记忆、暴力与身份认同的思考;同时也旨在探索声音与画面、动态与静止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赋予静态的摄影作品以动态感,为观众提供一个独特的电影、视觉及感官体验。《米哈·巴依姆镜头下的1341个画面》在2022年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环节世界首映。
巴依姆现居于离以色列特拉维夫25分钟车程的家中,他的地下室中收藏着过去几十年间他的摄影作品底片。几年前以色列导演Ran Tal第一次在巴依姆家中看到他数量庞大的底片收藏,震惊于图像的丰富程度。它们不仅作为摄影作品有着极高的价值,透过它们人们也可以看到以色列的历史:它们见证了六日战争、赎罪日战争,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审判,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从最普通的士兵到当时最被敬畏的政治领导者。
Ran Tal:“通过这些照片,我可以去探寻见证者的角色。《米哈·巴依姆镜头下的1341个画面》不仅有关米哈·巴依姆,也有关档案素材。在我的努力下,巴依姆和他的家人最终接受了我拍摄纪录片的想法。两年间,我不断地和米哈、他的妻子Orna以及他的儿子们交流,他们后来将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家以及他们的档案完全向我敞开。当然这种信任是需要时间建立的,因为我要求能够使用他们全部的照片素材,并且告诉他们不到最后是没法看到全片的,他们必须完全信任我。”
02
拍摄家人
回家的最后一班飞机
Last Flight Home
导演:Ondi Timoner
美国
Eli Timoner已九十多岁,曾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佛罗里达航空,2021年1月生病住院,早在53岁时,他曾因中风左侧身体瘫痪,30多年里他只能依靠拐杖勉强行走,但2021年这次生病后,行走对他来说已经不可能实现。他告诉家人自己希望进行安乐死。按照当地法律,必须有15天的等待期,他的女儿同时也是电影导演Ondi Timoner决定记录下他父亲最后的这段日子。全家人陪Eli度过的最后这段日子,让他们发现真爱是什么,也让Eli摆脱过去40多年以来的羞耻感。《回家的最后一班飞机》在2022年圣丹斯电影节首映。
《回家的最后一班飞机》是Ondi Timoner的第八部纪录长片,此前六年,Ondi Timoner一直在写作关于她父亲的剧情片。“在我父亲决定安乐死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拍摄我的家人,他提到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是非常震惊的,也感受到他的绝望。如果你认识我的父亲的话,你会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坚韧的人。我决定架起相机,因为这是我唯一知道的处理情感的方式。我希望留住对父亲的记忆,我害怕我将不再记得他的声音,他的性格。但当时我并不认为要拍一部纪录片。”
在准备告别视频的时候,Ondi已经拍摄了许多素材,她的直觉告诉自己里面是有一个很棒的故事的,于是她决定拍一部短片,之后变成了一部长片。
我父亲和他的电影
Le Film de mon père
导演:Jules Guarneri
瑞士
Jules Guarneri在瑞士西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维拉尔的瑞士牧屋中和他领养的哥哥Oskar、妹妹Iwa一起长大。他们的母亲在Jules 20岁的时候去世了,在这个房子里住着他的哥哥Oskar,他在洗澡的时候会和鬼魂聊天;正在经历叛逆期的妹妹Iwa;精心打理整个房子的管家Pura;一个叫Cristabel的鬼魂,她的照片基本都是各种裸体的姿态;还有他的父亲。有一天Jules的父亲交给他自己拍摄的20个小时的视频日志。《我父亲和他的电影》获2022年瑞士真实影展瑞士影片评委会特别奖。
Jules Guarneri:“《我父亲和他的电影》是我的第一部长片,我父亲一直希望我能拍这部影片。有一天,他买了一部相机,开始每天拍摄自己,他的目标是为我的首部影片提供素材:一个孤独的鳏夫和我领养的哥哥、妹妹生活在家庭的瑞士牧屋中。我也拍摄我的父亲,拍摄我的父亲如何希望转变,我的妹妹如何逃避我的父亲,我的哥哥如何努力寻找自己的道路,而我通过拍摄这部影片,希望正式成为独立的成年人。”
03
偶遇拍摄对象
日历女孩
Calendar Girls
导演:Maria Loohufvud / Love Martinsen
瑞典
讲述佛罗里达一支由60岁以上女性组成的舞蹈队的成长故事,两位导演将舞者们的个人故事与多彩的编舞相结合,他们的舞蹈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他们的自信与决心,希望打破人们对于“老女人”的偏见,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追求创造力与友谊。《日历女孩》入围2022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竞赛单元。
影片的两位瑞典导演Maria Loohufvud和Love Martinsen为夫妻,Maria为一名艺术总监,有舞蹈和音乐背景,而Love是作曲家、音乐人,为另类乐队和艺术家创作、制作音乐,也会为剧情片、电视剧和纪录片制作配乐。《日历女孩》是两位导演的第一部影片。
问:两位之前都没有执导过电影,请问你们是怎么决定选择拍摄《日历女孩》的呢?
Maria Loohufvud(ML): 2018年,我们在佛罗里达待了两个月,那个时候我们的小儿子还是个婴儿。我们本来想拍摄在开普科勒尔的瑞典人,带了简单的相机、麦克风,就开始拍了,但是发现很难把素材剪成片。
Love Martinsen(LM):有一天,我们带孩子们去参加一个活动,那里可以看到警车和巨型的拖拉机,突然我们的目光被穿着华丽服装的女舞者吸引,他们在那些挖掘机和拖拉机间列队表演。他们就是日历女孩们!她们的表演让我们很开心,同时也有一丝尴尬。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偏见。那天我们便联系了舞蹈队的队长Katherine,问能否采访她们。她很爽快地答应了。
LM:那时距离我们假期结束还有两周的时间,我们和舞蹈队在停车场编排了一段短的舞蹈表演。我们本来想的是拍个短片,拍拍她们在家跳舞的场景,谈谈她们跳舞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和年龄的看法。
问:所以你们是后来才决定拍摄长片的吗?
LM:我们先做了个片花,在看素材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这个故事可以做成长片。我们把片花发给斯德哥尔摩电影委员会(Filmbasen),他们是第一个支持我们的机构。我们总共去了四次佛罗里达,每次待大约两个月。本来计划再去第五次拍些景,但是由于新冠疫情,我们雇了当地的摄影师远程指导他们拍摄,另外我们也留给日历女孩们一个麦克风和录音机,这样他们可以补录一些采访。
梦墙
Dreaming Walls
导演:Amélie van Elmbt, Maya Duverdier
比利时/法国/荷兰/瑞典/美国
传奇的切尔西旅馆是美国纽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反主流文化的标志,这里曾居住过众多知名艺术家与文人,包括Patti Smith、Janis Joplin还有安迪·沃霍尔“工厂”的超级明星们。旅馆正在重新装潢,将成为纽约最时尚的奢侈酒店之一。旅馆中有几十位住客还居住在这些脚手架之间,他们大多已步入晚年。影片带领我们走过充满故事的酒店房间,探寻那些在世的人们和乌托邦的灵魂如何构建了切尔西旅馆的传奇。《梦墙》入围2022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
Maya Duverdier: “四年前我去纽约参加Amélie上部影片《大象与蝴蝶》的放映,当时放映地点和切尔西旅馆在同一条街道上。在放映的间隙,我们出去在街上散步,看到切尔西旅馆的红砖外立面。我们知道切尔西旅馆,因为我们小的时候读过Patti Smith写的《只是孩子》这本书,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种迷恋。”
Amélie van Elmbt: “我走进去旅馆,发现它正在被改造为奢侈酒店。我们遇到了它的住客Mel Easter,她站在大堂,立马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她邀请我们去她的房间,伴随着嘈杂的施工声,她告诉我们她和其他50多位住客所面临的问题。慢慢地,我们意识到我们可以拍一部关于这个传奇旅馆最后一批住客以及一个逝去时代的影片。真正触动我们的是发现切尔西旅馆当前的现状,而不仅仅是它的传奇过往。过去已经有许多的书籍和电影讲述它的传奇,而我们希望更谦卑地去关注那些把切尔西旅馆当成自己家的人,希望和传奇保持一定的距离去解构它,带领观众看到它的另一面。”
04
从过往拍摄中获得启发
善良的心
Kind Hearts
导演:Olivia Rochette / Gerard-Jan Claes
比利时
《善良的心》跟随布鲁塞尔的一对年轻的情侣,随着大学生活的结束,他们即将面临新的生活,他们也开始探寻对彼此感情的变化。《善良的心》获2022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评审团大奖。
《善良的心》的拍摄源于两位导演Olivia Rochette和Gerard-Jan Claes于2016年导演的纪录长片《基础建设》(Grands travaux),它讲述的是布鲁塞尔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故事。
Gerard-Jan Claes:“《基础建设》这部影片主要关注学校生活以及年轻人的成长,其中有几个镜头是学生讨论他们的女朋友。我们认为这种爱情故事以及当时在编剧和即兴之间的场面调度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我们想要再拍一部完全关于年轻人如何处理爱情以及初次恋爱体验的影片。”
之后两位导演便开始寻找合适的角色,最后找到了年轻的情侣Billie和Lucas,他们都即将要离开大学,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不仅有他们已有的“成长的烦恼”,还有他们对生活和两人关系的疑虑,以及如何处理周围世界对自己的期待。
Gerard-Jan Claes:“我认为大家普遍假定纪录片就是客观的。但是纪录片也是虚构的一种,当你拍摄人物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角色,你在建构一种叙事。正如在现实生活中一样,你永远不可能了解人们在想什么。也许这是为什么我们喜欢观察,因为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预期和欲望投射在他人身上。”
Olivia Rochette: “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拍摄一部‘墙上的苍蝇’风格的影片,它更像是和Billie、Lucas的合作。我们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很特别,因为他们谈论自己、谈论爱情的方式很美。”
Gerard-Jan Claes:“我们在2019年春天认识他们,开始的时候是很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我们并不知道影片的结局会是什么,我们拍摄了很多最终没有使用的素材。我们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最终它的目的是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找到一起工作的方式。”
夏布 Shabu
导演: Shamira Raphaëla
荷兰
夏布是生活在荷兰鹿特丹南部的14岁的男孩,他本性善良,富有创意并且有些街头的小聪明。他开着祖母的车出去兜风的时候把车给撞了,他的家人都很恼火。在他的祖母从苏里南度假回来之前,他有一个夏天的时间弥补他的过失。《夏布》获2022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提名。
Shamira Raphaëla:我的上一部影片是关于生活在糟糕条件下的一个小孩,它获得了一些奖项。那部影片完成后,我感觉到纪录片趋向于消费他人的痛苦,特别是边缘人物的痛苦,然后把它变成供社会地位更高人士娱乐的方式。这些人物像是现代语境下的‘角斗士’,供大众娱乐。我自己来自边缘群体,我也拍摄过我的家人。我发现大众喜欢看到关于破碎家庭、关于犯罪、关于贫困的故事。但是这样对于他们拍摄的人物是否公平?
我认为作为电影创作者,我们需要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巨大,是我们把这些影像输送给大众,让大家相信我们的叙事,甚至我们的拍摄对象也会相信我们所呈现的叙事,并且将之内化。我并不认为我们在这个层面达到了一种平衡,至少在荷兰并没有。我们还是有过多关注负面的影片,所以我非常希望拍摄爱、拍摄友情,而不是更极端的事物。
问:你是怎么确定夏布为你的主人公的?
Shamira Raphaëla:开始的时候,我计划拍四个喜欢自己社区的小孩,希望拍摄他们的梦想。我的调研员找到了一些小孩,我们熟悉了彼此。但是由于一些情况,我们需要推迟一年拍摄,当我们准备好的时候,就在开拍前一天,夏布给我打电话说他把他祖母的车撞了,不能参加拍摄了。我给他的妈妈打电话,他妈妈已经受够他了,说夏布整个夏天可以由我负责。所以,我和这个14岁的男孩度过了一个夏天。
问:你怎么看待影片中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呢?
Shamira Raphaëla:重要的是,它是没有剧本的,你所看到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情,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夏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经历。但是夏布一直都非常清楚镜头的存在,所以这部影片是我们的共同创作。当然也有剪辑的魔力,使整个故事顺畅地呈现出来。
我希望跳脱出我们给纪录片和剧情片设定的框架,归根到底,纪录片也是虚构的。客观的纪录片并不存在,它仅仅是电影创作者对现实的诠释。
行居于铁 Vida ferrea
导演:Manuel Bauer
秘鲁
《行居于铁》是一部“铁路公路电影”,它跟随在安第斯中央铁路上行驶的采矿列车,从秘鲁南部海拔4800米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一路开往海拔0米的太平洋港口。影片见证了行驶中安第斯山脉变幻的景象,在列车上工作的人们,以及列车经过的地方所发生的故事。《行居于铁》是一部“公路电影”,富有美感的摄影给观众带来令人惊叹的风景,与此同时,它所拍摄的四天旅程发生在秘鲁最重要的独立日期间,也许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国家,什么让我们团结在一起,而什么将我们割裂开来。《行居于铁》获2022年瑞士真实影展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问:影片多大程度上是你个人的影片,它是如何形成的?
Manuel Bauer:《行居于铁》开始时是一项任务,我妹妹的一个朋友为铁路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她想拍摄有关从利马到万卡约铁路旅游路线的视频,找到我开始拍摄。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对通向赛罗得帕斯卡货运铁路路线产生好奇心,由此我观察的位置不再是在观光车厢,而是走到司机旁的车头位置。在这里我发掘了一个全新的影像世界,注意到之前我经过但是没有注意过的秘鲁中部高原的城市。在这些旅程中,我遇到了影片中的人物Manuel、Betty、Fernando、Federico、Víctor,我告诉我妹妹的朋友,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潜力,也有着非常有力的电影视觉。从那开始,它变成了我痴迷的个人项目。
05
读新闻
无甚永恒
Nothing Lasts Forever
导演:Jason Kohn
美国
人造钻石对珠宝市场的渗透并没有如预想中的一样占据国际头条,《无甚永恒》是导演Jason Kohn的第三部长片,他带领我们穿过美国、非洲、中国和印度的交易会、矿场、实验室和行业会议。这部电影是一个迷宫,幻想和现实在这里融合,真实和想象在这里重叠,让我们对周围商品的价值产生疑问。《无甚永恒》在2022年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和2022年西南偏南电影节纪录片特别展映放映。
问:你似乎对复杂秘密的权力系统非常感兴趣?请问影片中的这个故事是怎么吸引你的?
Jason Kohn:吸引我的可能不一定是复杂的权力系统,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待故事的国际化视角。我成长在美国的拉丁裔家庭,我似乎一直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奇怪的世界。我并不是在追求复杂的故事,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故事,或者可以探寻事物之间关系的故事。
问:那么最初钻石产业是怎么引起你注意的呢?
Jason Kohn:小时候我祖父在时代广场开了个店,它离卖钻石的街区很近,所以我感觉我好像成长于这种钻石的文化当中,我的制片人也来自一个钻石家庭。所以,当我读到有关人造钻石的报道时,我直觉这个行业会发生剧变,甚至可能崩塌。但是事实上,这个行业并没有崩塌。我决定拍摄的时候并不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只是单纯地对合成钻石感兴趣,直到我认识了影片中的人物之一一位宝石学家,我意识到其中有更大故事的可能性。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