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策划范文(精选篇)

【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纪录片策划范文(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纪录片策划格式

一、选题

2. 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

3. 核心内容、事、人、现象

4. 思维程度、启迪、诉求

5. 背景(社会、人文、历史)

6. 把握度

7. 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

二、人物

1. 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

2. 人物——困难——呈现真相

3. 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

4. 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

三、拍摄中可行性

1. 场景表、发生事件

2. 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3. 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4. 意外——象征性意义

四、情节考虑

1. 情节转折

2. 主要抗争点、矛盾

3. 如何平衡关系?态度?

4. 拍摄可行性

一、选题概述和主题

近些年在上海街头出现了不少许多靠卖艺为生的人,他们有的是辗转各地的流浪艺人,有的是乞讨者,还有一些是市民艺术爱好者,下岗或者退休后因生活困难,靠卖唱来补贴生活??为了摆脱心里的沉闷,他们每天都会加入公园里一支支由退休职工成的歌队,教歌唱歌,用虔诚的心灵和表情讴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成就。在那些激昂振奋的歌谣里,在一种集体催眠的氛围里,他们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陶醉在昔日的辉煌中,寻找着那些失落的尊严。入夜,他们空着肚子,来到繁华市区,大胆穿行在霓虹灯的辉光下,小心翼翼地避开城管队员和警察,打开乐器、清清嗓子,对着行人自顾自地唱起来。那些歌跟白天的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面前多了一个投钱的盒子——这个盒子里,通常都有一块书写着博取人们同情文字的招牌,装载着一些希望,这而盒子里的些硬币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甚至可以成就一个个望子成龙的梦想。在繁华的街头,他们就这样用歌声表述着历史和现实,宣泄着快乐和忧愁,祈祷着不可预知的明天。

这种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卖唱的事情传到虹口公园里,很多歌友在一种优越感的支配下,渐渐疏远了他们;而他们中间一些人也会因为这种压力而退出卖唱的行列。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热闹纷繁。在上海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但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就这样被遮蔽在城市公共符号的光辉下。尽管如此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但他们用那一代人特有的坚韧意志和生活态度,顽强地生活着,诗意地栖居着,以证实自己没有被巨大的城市浪潮所淹没。

他们的确不是这座城市的精英,但是他们的确在这座城市存在过,是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下的社会边缘寻找人生的尊严——可以算作这个片子的主题,或者说,是我本人想要表达的主题。

二、人物形象构建

房留生

58岁的房留生自幼家贫,后来做了上门女婿,一直觉得抬不起头来。为此,老房在工厂里干得很卖力,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靠着一张张奖状,老房才觉得挽回了一些脸面。其实老房真正喜欢的还是音乐,他背着手风琴加入了上海爱乐业余合唱团,只要凳上舞台,一切自卑都无影无踪了。然而,这个爱好也耗费他不少时间,从而惹恼了工厂和家庭。十年前他被宣布下岗,接着妻子和两个儿也子弃他而去。老房只有两百多下岗收入,却还得负担儿子们三百多元的抚养费,无奈之下,只得拖着一条残腿,背起手风琴走上街头,开始了卖艺的生涯。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终于有了每月一千元退休金,老房可以歇一歇了,可是中专毕业早已工作的小儿子忽然考上了夜大学,据说学费高达一个月两千五百元。望子成龙的房留生把彭浦的工房租了出去,自己在虹口溧阳路老街租了一间小屋,退休金和租房差价都给了儿子,老房自己的生活费也就只能继续指望那架红得破旧不堪的手风琴了。老房告诉我,儿子真的不错,每年都来看自己一次,真希望他能够成才。

老房的卖唱箱子上有一块牌子,开始是“下岗残疾人员卖艺”,后来又改成“下岗卖艺”,最后干脆改成“新年快乐”。老房说,本来靠同情挣钱,现在街头卖唱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靠艺术挣钱。

老房这些年靠着街头卖唱积攒了一些钱,破旧的家里那个崭新的保险箱里也越来越满,但是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不知道能活多久”成了他的

口头禅。新年里,老房决定捐出一万元,做一件善事,给虹口公园唱歌的老人搭一个棚子,让大家在雨天和冬天都能欢唱。

分别介绍片中的其他人物石静、丁仁华、赵红民、陈亨、老钱(省略)

三、片名、叙事、结构、风格

片名:在我们这个符号化的社会里,历来把没有“正当”职业的人被称作“社会闲杂人员”,本片片名《闲着》其实就是取自于这个意思。

主线:这支街头卖唱乐队的存在状态,由街头卖唱引起的与城管、保安的合理冲突,与公园里那些为休闲而唱歌的老人之间的冲突——这些矛盾的缘起、发展与解决的起承转合过程,将构成本片主线。

副线:房留生、石静、陈亨、赵红民各自对历史的回忆,以及各自的生活现实中发生的矛盾冲突。

结构:将街头卖唱、公园练唱、各自历史和现实生活、甚至上海正在同步发生的一些公众事件(比如气温、节能、物价、交通)平行剪辑,从这种交叉中,或印证某种观念的内在联系,或表现某种不协调的无奈,在不断的建立和消解中表达、深化主题。

风格:这是一部典型的城市题材的纪录片。城市的光怪陆离的景色以及特大城市象征超级规则的视觉符号,同这些小人物生活的游离状态以及被遮蔽的内心欲望之间将构成巨大的反差。对于前者我会以十分工整的画面和严肃的态度去表现,如同新闻和专题的风格;而对于后者,我将把摄影机尽可能逼进拍摄对象,用足特写甚至大特写,以此去捕捉他们内心的挣扎(当然DV设备的某些限制也迫使我必须采用这种风格)。

声音也是这个片子重要的元素,电视广播庄严的的声音、城市杂乱巨大的喧嚣,小人物家中的安宁沉寂,以及歌声表达出的激昂虔诚,都是本片重要的符号,它们将在情绪的渲染和意义的相互消解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一.选题

把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不同生活和学习状态的学生,用专升本这条线串联起来,旨在展现专升本的学习给升本的学生带来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影响和改变,表达出对一种积极向上状态的期待。 二.拍摄内容

2.通过采访,展现专升本的学生,升本前后的不同(授课方式、课程设置、升本前后对专升本的认识和理解的转变)

3.即将毕业的专升本学生的打算(专升本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工作或考研的选择)

4.老师对于专升本学生的看法(普通本科学生与升本学生的异同) 5.专升本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

6.一般的本科生的生活状态,及其他们对专升本学生的认识和看法 三.记录形式

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配合以画面和字幕的解说,选取典型人物进行跟踪拍摄,细节展现拍摄与创作。 四.拍摄方式

(一).拍摄技巧

多景别多角度高低机位有变化的拍摄,多运用各种长镜头,以最真实最细小的情节为着眼点,以小见大,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保持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注意场景和构图,掌握好场面调度,留足空尽头以便于后期制作。

(二)现场采访与声音采集

用聊天式提问,尽量简洁,直击主题。注意素材的完整性,同期声的录制要注意声音的质量,多采集丰富的现场音 五.段落层次

由专科学生、专升本学生、普通本科学生三条线索贯穿始终,对于学习、生

以典型人物和细节带动整片的内容,各条线索既具有独立的特点又相互穿插,并且拍摄时会注意各条线索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正是这种完整和连贯性,使得整个片子的风格趋向于故事风格。 七.音乐形态

音乐形态一般会根据片子内容的缓急,及其人物状态的表现来选取,但对于节奏不太明显的内容,多以轻音乐为主,目的在于,不刻意去强调和突出内容,而是让观看者自己去体味和理解片子所要表达的内容。 八.后期制作

采用叙事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相结合的方法,先看素材,再段落剪辑,再初剪,精剪,最后加少量特技,用AE做一个合适的片头,解说词用启发式解说,最后配乐,完成字幕

一. 选材背景:

北京是黑白照片上定格的皇城帝都,大气传统,地道的京片子和胡同里斑驳的砖瓦,讲述着古都京城悠悠的历史;沿着北京的中轴线,皇城遗迹依次排开,稳坐在帝都的心脏位置,接受着世界朝圣的目光;离开中轴线,走进胡同小巷,四合院的红砖灰瓦和屋顶鸽子咕咕的叫声,是浓浓的老北京情怀;北京又是流光溢彩的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璀璨的夜景,与传统的四九城相得益彰;三里屯酒吧街的闪烁霓虹和798里LOFT工厂的怀旧气息,让北京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异彩光芒。在这古老与新潮交替的城市里,那些夹杂在那里的名人故居是否已经被人遗忘。“百花齐放百鸟鸣,贵在推陈善出新。看罢牡丹看秋菊,四时佳气水如春。”坐落在什刹海西边的前海西街,去恭王府的必经之路。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就有着我们曾经的才子佳人的故居。分布在原北京内城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以及海淀区的部分区域内的约200处名人故居。其中,东、西城多见大官僚、大商人、大知识分子,出现了如辜鸿铭、陈独秀、郭沫若、鲁迅等人,宣武区和崇文区的人物特点是三教九流,因此更多的出现戏曲名家,以及全聚德、张一元、葡萄常等老字号和生意人的历史痕迹。

二. 目的意义:

每一个名人故居都是一篇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名人故居都是历史的真实印记,由于大量街巷胡同与四合院被拆除,很多著名人士居住过的院落也随之消失,而这些故居恰恰是珍贵的历史遗迹,是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见证,有些更是不可复制的文物,所以它们的快速消失实在是一种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希望通过宣传名人故居的现状,使社会与有关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 内容策划:

纪录片名称:重走名人故居 片长: 纪录片主题:以一个大学生简单的视角来讲述北京的名人故居现状。 纪录片主要人物:一个大学生 纪录片拍摄地点:梅兰芳纪念馆.茅盾故居谭嗣同故居

《诗人的抉择》

一、选题背景

诗人A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便表现出与常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一直生活在“斗争”当中。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痴”。他痴迷于自我内心世界的斗争,痴迷于与世俗观念的斗争,也痴迷于同这个外在世界的斗争。

为什么要和自己斗?因为他爱所有人,但拒绝把它贡献给一个人独享。他发誓会孑然一身,不是因为他找不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红粉知己,实际上是儿时父母长时间的斗争给他内心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他怀疑自己根本没有爱的能力。

为什么要和世俗观念斗?A的亲兄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且对方多次邀请弟弟共谋共享成功,但均遭到A的拒绝,因为他相信那不是他最需要的。对他来说,一个安静的屋子和满屋子的书就够了。为了逃避家人的说服,他离家出走,寻找李白、杜甫的足迹来到了成都。

为什么要同这个世界斗争?因为他爱这个世界。

A用来斗争的武器是电影和诗。一开始他在电影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但电影之路太艰辛,北京三年的地下室生活彻底摧毁了他的武器。他沉沦两年终于找到新的存在途径——诗人。

诗,意味着有情趣的生活,一个想要有情趣的活着的人却四处碰壁。影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一个斗士的塑造,呼吁“慢”生活。

二、诗人代表作品

《少年游》

参横斗转 波拍云怒 河海胸中走

虚空寥廓 孤光自冷 弦挥广陵手

忧愤来 疏狂未肯 亦未付与酒

雪里挥弦 寒风几度 吹折冰池柳

《蝉》

怎能只求宁静 如果有那么多不平?

怎能久住黑暗 就不呼唤光明 ?

怎能因露重难飞 声音微小 就不为自由放声?

纵然 有秋冷 有寒冬

来夏还是要呐喊声声 !

《夏日的忧郁是那么漫长》

夏日的忧郁是那么漫长

午睡醒来天还未黑

在梦里我是个漂泊者

醒来,也不外如是

蝉噪着

鸟雀叫喳喳

风,熏蒸着大地

黄昏、不必来临

夜晚、不必来临

《我是宇宙里的王者》

巍峨的高山匍匐在我的脚下

高翔的雄鹰盘桓蓝天只为将我亲近

太阳和月亮争做我王冠上的饰品

奔腾的江河因我的咳嗽而屏息凝神

春天朝拜时打扮的花枝招展

夏季娇媚的舞弄风情

秋天以沉甸甸的果实向我进贡,

还有因我的震怒而战栗的寒冬

啊 ,我是宇宙里的王者

却是你最忠诚的仆从

三、内容策划

(一)纪录片名称:《诗人的抉择》

(二)纪录片片长:15分钟

(三)纪录片主题:像一个斗士一样去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找诗意。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A

(五)影片基调:本片不会像诗人一般针砭时弊,而是通过对一个追梦人的跟踪记录,找回人们生活的激情和浪漫。

(六)叙事起点:诗人到成都找到了一位昔日的朋友,经朋友的帮助得到了一份“伺候书,不伺候人”的工作。方所书店工作了三个月,他才发现,即使在书店工作也并不可能只伺候书而不伺候人。因为台湾女老板禁止诗人读书,诗人写了一首讽刺诗激怒了老板,于5.30被开。那么接下来,他的选择会是生存还是毁灭?他的朋友刚刚得到消息,成都有一家经营艺术品的公司,他会受到艺术商人的亲睐吗?

(七)一个人:A是一个绝对的怪咖,他像一个逆生长的人一样,生下来就老了,而越长越爱斗争。

(八)一双手:这是一双诗意的手,也是一双追求梦想的手。

(九)一件事:影片着重跟踪记录的是A接下来如何生存的事。

(十)一种精神:A可以成为一个富一代,但他却选择了自我放逐。他不是傻子,他之所以选择这么活着,是为了他的追求。

一、 活动背景

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周边也发展成为城市,他们因此的丢失土地本省安身立命的东西,开始融入城市的生活,但是低文化水平的他们可选的工作少之又少,为了生存他们只得出卖苦力,还有一些远离城市的乡村,他们为了改善落后的生活,居家迁居到城市里,他们同样没文化,也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力。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之中,但是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这群底层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因此我们将视角投在他们之中,拍摄以他们的工作以及居住环境为拍摄内容,拍摄地点选在遵义市,方便小组成员进行拍摄。我们本次选择拍摄的内容是记录他们这群农民工进城后的生存状态。

二、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活动的目的就是拍摄出优秀的纪录片,让整个社会的人们看到农民工的辛劳与艰辛,携手共同的关爱他们,让他们在这个城市生活得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快乐。同时,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快采取措施或改善他们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次团队的协作,也能够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增加团队协作的意识。

三、 资源需要

在设备充足的条件下,只需两套摄像机就可以了,这样成员分成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拍穷人,另一部分拍富人,分工协作,最终一起剪辑。这样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不会出现资源浪费。

四、 活动开展

穷人,这是我们要反映的主题,首先是远景拍摄(绕凤凰山而居的贫民窟),近景再去拍摄他们一天的生活工作,从早到晚,可以从早早的清洁工、大汗淋漓的背背篓人,到烈日下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注意镜头的特写(如,皱巴巴的脸、黄黄的牙、青色的鞋等),主要是反映他们的朴素、善良的心,但又贫困潦倒的外在形象。其次是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比如,脏兮兮的斑驳脱落的墙壁、黑漆漆的室内条件、邻里之间的拥挤、吵架,错综复杂的电线等等),主要体现脏、乱、差、挤等。

富人,这是我们要进行对比的另一个素材,我们可以选择在百盛、国贸等这些高档的大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高贵奢华的装饰,大街上的豪车等。这一切都与那些穷人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想以此更能够震撼人心。

光的应用,根据主题而来,所有的外在环境都是为了体现总的主题服务,夕阳穿过梧桐树照射着,辛劳一天的人们回家来了。城市的每一角,华灯初上,灯红酒绿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这到底是谁的凄凉,同时从一个小小的角落也想人们传递着真、善、美的生活。

五、 内容策划

(一) 纪录片名称:《城市的天空下——活着》

(二) 片长:5~10分钟

六、 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主要是呈现较为低沉且快速的基调,音乐一定要配合画面快,快节奏的生活。一方面,快速且有震撼力的音乐,这样才能够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且对心灵具有冲击力。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快速的节奏才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反映我们要表达的主题与内容,说明这同时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纪录片观后感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有名的设计师,天天发明一堆奇怪,新鲜又实用漂亮的东西。对于这些,善解人意的妈妈可早就了如指掌。于是空闲时,她便忙于搜罗一些启发设计灵感的视频。这不,妈妈不久前又给我推荐了一部有趣好玩的日本记录片啊,设计!

才刚看到前奏曲的小片子,我就已经喜欢上它了-可爱的小图案拼成的片名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蹦跳,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吸引住了,越往后看我越喜欢。每一集都由五部分组成:观察,基本知识,天马行空,角度和拆解。

观察部分是让你仔细观察某个设计物品,一个手指松开就能倒水的酱油壶,或是包装礼物的花布,或是一盒精致美味的寿司。在视频中,有时是设计品的使用方法,有时是它们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懂还十分有趣呢。

我最喜欢的.是天马行空。在这个部分,导演通过生动的动画片引发我们对于设计的思考。比方说,我们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时钟一定是圆的?视频中的动画人物就会试图把时钟改成直的或三角形的;直形的时钟导致时针不能循环运转,而三角形的就会导致数字被时针遮挡。如果要使两个问题都被化解,圆形时钟便是最佳选择了。是呀,正如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所说:“设计家需要在我们的习惯动作上做思考,我们因追求方便而设计。”

角度方面的知识是有素描来展现的。每一集都会有一些画家围着一样物品坐着作画。每位画家的风格不同,有细致,有随意;每张画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有正面,有侧面,也有背面。这个部分最有趣的是视频会把所有画作按顺序连着播放,就好像画中的那件物品正在旋转似的,好玩极了。

最后一部分是拆解。我猜想制作这个部分一定要耗费很大功夫-这里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奇妙的事情,比如,薯片从包装袋里自己跳出来,口香糖竖起来自己走路等等。真是可笑呢。

我非常喜欢这档节目,它不但可以提高我的美学素养,还教会我许多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呢。

星期六,学校为了提高我们的识毒、拒毒、防毒能力,组织了全体同学去观看禁毒电影《死亡之吻》。

电影中有一段故事的情节让我感触很深,久久难以忘记,就是有一位医生竟然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毒品是什么样的,人吃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而去学古人李时珍,亲身去好奇地吸了一口,结果这一吸,那位医生就上了瘾,并和其他毒贩子一起吸毒。后来,被她丈夫发现,她丈夫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把卫生间的大门锁上,不让妻子在里面吸毒,用绳子把妻子捆绑在床上,并极力劝阻她不要再吸毒了,可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最后因为吸毒过量而离开了人世。这段故事告诉我们,毒品一口也不能吸,吸了就上瘾,吸了就不能自拔,而且吸了毒品之后还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感人,教育意义重大,我观看后,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要避开、远离毒品。同时也使我清楚地了解了当今毒品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是人类社会的“毒瘤”。毒品把真诚变成虚伪,善良变成丑恶,强壮变成懦弱。毒品无情地摧毁了无数人的理想、自尊和健康,拆散了成千上万个原本和睦的家庭。为了使我们美好的生活不受到破坏,为了我们能够充满活力健康地成长,我们要大声地呼吁:关爱自己,关爱家人,远离毒品,真爱生命,吸毒是“死亡之吻”。

今天,项目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节目,讲述了那些大国工匠们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他们创作了各种工程上的“中国精度”。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面对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确控制,是中国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个普通不过的钳工,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头发丝直径的1/40——0。002毫米,他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乔素凯,作为国内唯一核燃料组件修复团队领军人,4米长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复工作,难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蚂蚁;陈行行,一个年仅29岁的国防年轻工匠,在高精密数控加工上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将无数尖端武器装备上薄薄的壳体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来。

通过看核电站领军人乔素凯,国防军工业陈行行,维修工人王树军,火箭焊接安装高凤林,地质钻探者朱恒银,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王进,钳工夏立,复兴号高铁转向焊接员李万军,油田开采谭文波,修复工匠李云鹤等领军人物最大感触是,不管是各行各业的人只要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怕吃苦,敢于亮剑的精神最终会得到成功的,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带来最大的辉煌。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映典礼暨交流会。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引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讨论。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观看完影片说,“《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了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说,“家庭影响孩子最深,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长,才能让孩子能够有属于他们的天地。”

纪录片情结

最初的纪录片热与电视人的艺术追求有关,我们原本生活在远离现代新闻的时期,我们鄙视新闻,新闻无学,我们崇拜艺术,电视的艺术集中体现在纪录片。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光影的美丽与忧郁,看到生命的软弱与光芒,看到时间一点点流淌,看到陌生而熟悉的空间,那部《沙与海》多少次让我们激动。而且,更令人神往的是,纪录片是用记录的真实来进行创作进行表达,是真正的“作家电视”,晚年毕加索甚至把玻璃、木头、绳索这些真实材料放到油画里,那时,我们也这样理解记录片。

如果你那时走进我们的学校,白杨林间的道路上,一定会看到这样的“乳臭小子[戈达尔的片名]”:长发散乱,目光迷离,肥大的`衣衫,沉重的“军勾” ――这样的学生往往心中装满纪录片的理想。然而,若干年后,当他们成长为真正的纪录片导演时,一定黝黑粗糙憨厚木纳,土气得象个老农民。我最推崇的日本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就长成这样。

来,我们看了太多的纪录片,“真实电影”、“自由电影”、格里尔逊、怀斯曼等等,我们中的一些优秀分子也拍出了至少几十部真正的纪录片,为了写一本纪录片的书,我几乎看了所有纪录片的汉语文献。但是,纪录片已经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回归它本来的寂寞空间,我的工作也距离纪录片越来越远,它只能成为我业余生活的爱好,就象我对诗歌的爱好一样。生活的迁移就是这样,

没有一个东西可以长久地占据中心,除了金钱与权力。

我喜欢这种边缘化的感觉,它安宁隐密充满温暖,使得我们的爱好毫无虚荣,使得爱好不过是爱好。朋友韩东在诗中写道:你见过大海,不过如此。我们喜欢纪录片,也不过如此,它与才华财富统统没有干系。就好比养狗,多年来,我只喜欢一种叫做京巴的普通的狗,如果有人向我炫耀他养的狗出身多么名贵,我只能承认他的爱好在养狗之外。

因为我的爱好,我更加热爱北京,这个风沙蔽日的城市,一直宽容着各种人的不同爱好,你喜欢先锋话剧也好,喜欢黑白片也好,都可以在北京找到同好的朋友。还是纪录片,在北京可以有好几个小组社团,我跟他们并不相熟,但他们的存在让我不太孤独,他们的活动让我度过了一些美好的周末。去年春天,中国电影资料馆曾经举办了伊文思的作品回顾展,为了一部名叫《早春》的黑白纪录片,我们在小西天的酒馆里酩酊大醉,人生快意,总要尽欢。(完)

纪录片情结

元旦这几天,我一时来了兴致,一口气看完了纪录片前清秘史。这部片子拍得非常好,能引发人的深思。

这个纪录片由学者李亚平撰写,一次偶然的谈话,他认识了导演尤小刚,两人情投意合,就制作了这部片子。

我特别佩服李亚平这样的人。现在他已经写了很多史学着作,但他本人的身份却是个大商人。资料说,他是山东人,很小的时候便随父亲去了辽宁农村,干种田,养梅花鹿的事情,直到21岁考上人民大学。按说八十年代大学毕业是很好找个好位子的,结果他去西藏日报社工作了五年。然后又读了三年研究生,按说又可以选择更好的金饭碗了,结果他又下海经商。结果成功的做到一个跨国公司的美国市场总负责人的份。作为商人,有没有铜臭气;作为读书人,又没有读书人的迂腐,虚伪和贱骨头,空谈。

李先生看到当今的史学界一派乌烟瘴气,学者全然丧失了自己的良知。尤其是阎崇年这样的人,美化专制,赞叹皇权,把人类历史的大屠杀解读为民族融合的必须。李先生不但认为这些人缺德,而且简直犯了反人类罪。所以,他自己有简直写史了。没想到也写的那么好,那么人性化。

THE END
0.纪录片作品分析与评论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 早期的写实主义传统的电影都具有纪录片的属性,如《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 学习提示:了解纪录片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叙事方式,掌握纪录片分析和评论的基jvzquC41yy}/lrfpuj{/exr1r1?c2>hg529g;A
1.第四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揭晓山东频道——数字时代中国报业发展的新景观武汉大学董少伟 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意义南京大学肖艳艳 4、浅析《今日关注》和《新闻今日谈》节目风格的差异中国传媒大学胡振华 5、纪录片的突破: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5·12特别节目的制作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廖祎蕾 jvzquC41yy}/fƒ|yy0ipo8xjcpjppp4ufpkxu8722:731}722:735:d643=94=3jvor
2.纪录片教学在民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仍需开拓视野,多挖掘身边可贵的传统文化,而且注意深层次理解中国文化,不能带着个人主观情感造成对文化的误解。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纪录片创作拥有良好的交流平台,也出现了不少佳作,但是选题较为狭窄,尤其是民族文化类的题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m|vn}0oƒ|jny532:9261;82:>50jznn
3.纪录片策划书(四)拍摄对象:自贡市老年大学的一群特别的学生们。 (五)拍摄内容:选取个别典型的老人,以此为点辐射成面,多方位的展现老大学生们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六)拍摄要领:切实把握在“雾中行走”的纪录片创作,以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这群老年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x1snnwrobpljjwcyiw8
4.纪录片创作重庆文理学院韩永青,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纪录片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在读),教授,高层次人才;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芬兰坦佩雷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纪录片创作”负责人、主讲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jvzquC41yy}/z~jvcpmy0lto1euvt|j1es}v3<573264;A7134:35:93
5.外国留学生积极“看冬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 “看冬奥”关键词:学习 选题阐述 纪录片从冬奥会开幕式点火仪式中的小火炬引入本届冬奥会的低碳绿色主题,并将奥运五环引申到中国传统五行——“金、木、水、火、土”,通过专家采访等形式探究这五者在冬奥会中的环保体现,进而延伸到整个中国的环保举措与成就,让观众通过韩国导演黄jvzquC41gf{/ursc0eun0ls1n1814;224/891mte/ksdyrukj7=65?;50unuou
6.用影像记录生活,用纪录留存美好2019级新闻学专业原创微纪录片展映本片阐述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现象较为普遍,本片拍摄了在校园内创业的约拍团队维也纳工作室及开在宿舍楼里的美甲美睫小铺的微纪录片,真实客观的记录他们的创业日常,通过本片的呈现,展现当代校内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校内大学生提供创业参考,希望同学们将自己所爱所擅长之事融入进职业规划中,同时提醒告诫大家,搞事jvzquC41yy}/jkzp0gjv0ls1yzdd8nphq522@716:=30qyo
7.纪录片《九零后》:为什么西南联大是了不起的大学那么多的大师那么厚重的一段历史,如何去呈现?徐蓓梳理出对这个选题的认知框架,才郑重接下这个沉甸甸的任务。 徐蓓是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纪录片导演。2018年她完成了纪录片《西南联大》,一共5集,每集52分钟,分别为《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讲述了西南联大 “八音jvzquC41yy}/v|npij{b0xwi0et0kwkq1363588625;/j}r
8.解读中国两部作品入选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赏析推荐作品|2022年1月7日,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闭幕式盛典在四川举办。由中国外文局报送,解读中国工作室出品的两部纪录片作品《柴米油盐之上》《走近大凉山》入选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赏析推荐作品(纪录片类)。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以“百年追寻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96618=
9.图书馆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创作讲座他结合每个类别中的经典代表作,生动形象地与师生们分享了不同类型纪录片从选题策划、拍摄筹备、实地拍摄到后期制作等各个创作流程的要点与技巧。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海金星还展示了各类纪录片的精彩片段以及丰富多样的幕后花絮,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纪录片创作背后的故事。jvzquC41nkh/lry0gf{/ew4kphu039931386;>3jvo
10.纪录片《高考》发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对现实类纪录片而言,好选题就像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需要有庞大的冰体作支撑。”纪录片《高考》的总导演、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史岩说,作为家长,自己能够深刻体会到人们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而教育问题聚焦到一个点就是高考。“高考本身兼具新闻性与话题性,它是大部分人共同的经历和体验,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广泛共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532::134661l6228339A>49:
11.教学改革效果显著人文艺术学院毕业设计再创佳绩毕设改革三年以来,毛老师指导的《有梦想的孩子可以摘星星》《一念无名》《“疫”年之后》等微纪录片、新闻专题篇屡次在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中摘得奖项。 “我们很幸运,正逢学院毕业设计改革,学院给了我们践行梦想的机会,对我们来说这十分重要。”接受采访时段灵玲和于童洋异口同声地说道。 jvzquC41yy}/yq|n0gjv0ls1kplp1:559194;?3jvo
12.通知公告9.“创业之路”,展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 10.“他山之石”,展示境外、省外其他优秀作品及上述内容之外的优秀作品。 (二)选题征集 1.“精品网剧”,展示我省新时代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巴蜀文化的优秀网络影视剧、网络纪录片等选题; jvzquC41gsyuc7yhuy{gg7jfw0io1jwvkerf/}ii/<7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