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分班在即,选科是个令人头痛的事。
希望这篇小文能有些许帮助。
1、什么是新高考“3+1+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高一选科一共有多少组合?
理论上一共有12种组合,实际上热门组合常常是指这五种:物化政、物化生、物化地、史政地、史政生。
3、什么是赋分制?
赋分科目: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
赋分的原则:⑴有效分参与排名,零分不计。 ⑵所选科目(单科)大排名(即不分物理与历史方向)。 ⑶原始分决定排名,排名决定赋分。
赋分的等级与比例:A(17%)、B(33%)、C(33%)、D(15%)、E(2%)
赋分的等级成绩:A(100-83)、B(82-71)、C(70-59)、D(58-41)、E(40-30)
假设某同学化学高考成绩原始分88分,位于当年学生排位的前12.5%;根据等级表格,该等级属于A等,当年该区间原始分数区间为99-81分,则该同学最后的赋分成绩X为:
4、专业与学科的关系
我国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大致有12个学科,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到2023年为止,专业类增加到93个,专业增加到792个。其中,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偏重理科,而文学、哲学、历史学、法学则偏重文科,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则介于两者之间。
总结:
⑴理科专业(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多要求选物理与化学。物理与化学形成了一个捆绑式的选择。因此,选择物理方向的学生一般都会选化学。农学与医学的部分专业会要求选生物。
⑵文科专业(文学、哲学、历史学、法学)对选科的要求不是十分明显,有部分专业要求选历史或政治。比如,法学常常会要求选政治,历史学常常要求选历史。还有极少部分专业要求选地理。哲学和文学常常没有要求,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个别高校增加的要求。
⑶介于文理之间的专业(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基本上对学科不作要求。同样,如果有要求,也是个别高校自行增加的要求。
5、五种常规组合分析
⑴物理+化学+政治
优点:⑴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 ⑵对未来发展有帮助,政治科目的加入,有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 ⑶有政治学科,在报考军警类院校具有较大优势。
缺点:⑴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选择人数少,有的学校开班不多,配备的师资力量也可能较弱。 ⑵缺少生物,因此少数院校的医学类专业无法报考,但基本上理工科专业、部分文科专业都可报。
分析及建议:这个组合中三门学科所需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三门学科之间关联度较低,学习跨度大,所以,学习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
相关专业;:机械类、电子类、经济金融类、法学、教育学类、管理科学类、数学、物理学、外交学等。
⑵物理+化学+地理
优点:⑴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了96%; ⑵学习时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紧密。
缺点:⑴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高分考生多,竞争激烈。⑵没有选考政治,所以不能报考军校,公安类,政治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必选政治的相关专业。
分析及建议: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
相关专业: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类、化学、海洋科学等。
⑶物理+化学+生物
优点:⑴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了96% ⑵学科关联性大。
缺点:⑴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高分考生多。⑵在新高考赋分制的计分方式下,如果物化生成绩一般的学生选择这三科,遇到理科学霸,总分上会不占优势。
分析及建议:物化生这个组合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理科组合,一般理科很强的学生,都会直接选择这个组合。一般选择物化生的学生,要么是理科特别好的,要么是文科特别差。这个组合适合立志从事相关行业,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求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强,在研究领域有一定实践经验; 特别适合理科成绩优异,目标“双一流”院校的学生。
相关专业: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医学等。
⑷历史+政治+生物
优点:可选专业面较广,约58%左右。
缺点:学习难度较低,但不易得高分。
分析及建议: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稍稍拓宽了专业选择面。而在学习生物时,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相关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哲学、法学、心理学等。
⑸历史+地理+政治
优点:可选专业面较广,约58%左右。
缺点:学习难度低,选科人数多,竞争异常激烈。
分析及建议:历史+地理+政治,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从学习难度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组合相对轻松。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这个组合也是选科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三门科目之间关联性强,学习过程中便于兼顾,很多有志于从事教师、公务员等行业的考生会优先选择这个科目组合。同时,学生在选科之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门理科科目都没有,导致这个科目组合的专业覆盖率不高,未来学生在理工类专业报考上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适合专业方向不明确的学生选择。
相关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文物保护技术等。
6、选科的误区
选科要避开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要选专业覆盖率高的组合,二是认为要选平时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科。
7、选科的思路
选科的思路,也可以称为选科的依据。最终,我们要选择哪一个组合,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方面,就是能否把所选的学科学好。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能不能学好所选的学科,要考虑对这些学科的兴趣,但光有兴趣还不行,还要考虑学科能力,有没有能力去学好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将来从事的职业,决定我们读的专业,我们读的专业又决定我们要选的组合。
简而言之,学科能力与专业选择是我们选科的主要考虑方向。
学生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学好所选的组合中的学科,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所选组合中的学科性质。下面,我将用两张图来说明,学生可以依据图中对学科的分析,自行判断。
8、选科建议
⑴选科前,要对自己的人生作一个规划。既要考虑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优势)。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确定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确定专业,至少要确定专业大类,比如,理学、工学、医学这些大类。坦率地说,这对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但至少要去考虑这点。
⑵选科时,要根据平时自己的学习状态,来判断自己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并结合专业方向,最终确定选科组合。平时的考试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如果物、化、生每次都能拔尖,那么毫无疑问,应该选物化生组合。如果不能拔尖,就要慎重选择,考虑好自己的优势,先确定物理或历史方向,再选其他的。对于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要敢于放弃它,不要纠结。
⑶选科后,要特别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因为这三门学科 决定你最终所进的学校的层次。
最后,祝所有的孩子都能选到自己满意的组合,都能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