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1、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2、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

4、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6、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7、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

8、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

9、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

10、一:(1)一片:一碧万顷(2)全:长烟一空(3)全部:在洞庭一湖

11、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2、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二、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三、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9、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14、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18、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四、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五、句式分析1、倒装句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2、判断句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3、省略句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4、状语后置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定语后置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例:吾谁与归?

六、重点语句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成语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五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释文

《岳阳楼记》

在湖南岳阳市的西门城上有一座岳阳楼,下面就是洞庭湖。这里正当湖水入江的口子,朝辉暮霭,万顷烟波,气象非常雄壮。岳阳楼和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样,都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很多诗人在这些地方写过不朽的诗文,像崔颢的《黄鹤楼》诗、杜甫的《登岳阳楼》诗、王勃的《滕王阁序》都是很有名的文学作品。宋朝范仲淹写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名作。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做官做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他还带兵在西北地区抵抗过西夏,西夏人很重视他,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范仲淹年轻时候读书,常常连粥都吃不饱。早年的穷苦生活使他有机会同一般人民接触,了解并同情人民的疾苦。那时候,北宋王朝表面上虽然还能够维持安定,实际是问题和困难很多。范仲淹看到这种危机,很想设法挽救,所以在他做秀才的时候,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做官以后,一再上书给皇帝,提出减轻租税、整顿武备、选拔贤能等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建议。他的这些行为,引起朝廷保守派的反对,于是在宋仁宗庆历五年,他被迫离开朝廷,到邓州去做官。《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就是他的朋友滕子京在这个时候请他写的。

滕子京名宗谅,和范仲淹的关系相当深,也是一个有本领有志气的人物。在范仲淹往邓州以前,滕子京受朝里腐败官僚的攻击,被贬到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担心他会惹出祸来,想找个机会劝劝他,正赶上滕子京求他给重修的岳阳楼写一篇记,所以他就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一方面勉励滕子京要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的眼前得失,要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方面因为他自己也正在受排挤,不得志,和滕子京的处境差不多,所以把自己的信念公开出来,以便更严格地督促自己。

《岳阳楼记》全文可以分作四段,开头一段叙述作记的原由。这段话是说:宋仁宗庆历四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做知州。过了一年,政务办得很顺利,人民安居乐业,一切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修岳阳楼,扩大了原来的规模,把唐朝人和当代人作的诗赋刻在上面。然后叫我写一篇文章把这件事记下来。文章里所说的巴陵郡是古地名,就是当时的岳州,现在的湖南岳阳市。

这一段文字很简短,可是写得很扼要。题目是《岳阳楼记》,就从作记的原由写起,作记是滕子京请求的,就从滕子京怎样来岳州写起,这样显得很自然。接着写滕子京的成绩,只用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分别说两个方面,“百废具兴”,概括说一切方面,这样就既简括又有分量。下面用一“乃”字承上启下,表明重修岳阳楼是政务有了成绩以后的事。重修岳阳楼的情况,需要说,但不宜于说得太详细,于是只提出值得记的两点,就是扩大规模和刻诗赋于其上,使读者从这两点就可以推想出重修以后的盛况。最后用“属予作文以记之”一句,直截了当地点明本题。

第二段写岳阳楼的特点,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描写的。岳州景色的壮丽,集中在洞庭一湖。这里水势浩大,一望无边,山川明秀,早晚阴晴变化不同。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古人已经说得很多了。岳阳是连接各地的交通要道,被贬谪的官吏和诗人大半在这里聚会,那么不同的景色,能不引起人们不同的感情吗?文章里说的“迁客”是指被贬谪到远地的官吏。“骚人”是指多愁善感的诗人,这个称呼是从屈原所作《离骚》那里来的。

这段文字包括两层意思。前一层到“前人之述备矣”,描写岳阳楼的形势,表明岳阳楼成为人人欣赏的名胜,确是名不虚传。这层意思作者没有详细写,因为“前人之述备矣”,用不着多说。可是也写得很精彩。文章用一个“衔”字来说明洞庭湖和远山的关系,用一个“吞”字来说明洞庭湖和长江的关系,用字既精炼,又把死的地势环境写成活的形象,再加上下面的“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就使读者好像真是置身于洞庭湖旁,看到烟波浩淼的宏伟景象。后一层意思顺着前一层说下来,用“然则”一转,从着重写景物过渡到着重写人,也就是从静态过渡到动态。这层意思点明“因景生情”,对岳阳楼的大观而言,是承上;对下面一大段描写景物的文章而言,是启下。

第三段是分别写人们在不同景色影响下的悲喜之情,用来证实上一段末尾说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段话是说:有时候,连绵阴雨,长期不晴,狂风怒吼着,卷起湖上的波涛,天气显得阴沉沉的,日月都失去光彩,山川也好像被隐蔽起来,船只损坏,旅客们都被阻止住了。傍晚一片昏黑,到处听到的是老虎和猿猴叫的声音。在这个时候,人们登上岳阳楼,就会想起被贬逐,受排挤,背井离乡种种不如意的事,因而触景生情,觉得满目凄凉,心情十分沉重。也有时候,在二三月里,春光明媚,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眼望到的是碧澄澄的万顷烟波,水天一色。水面上沙鸥成群,水里游鱼可数,湖岸上长满茂密青葱的芳草。晚上月亮出来,圆圆的月影沉入湖心,照在水面,发出闪闪金光。在静悄悄的夜晚,远处送来一阵阵渔人歌唱的声音。这时候,人们登上岳阳楼,就会觉得心旷神怡,忘掉世上一切荣辱得失,一面乘风凉,一面喝酒,那真是高兴极了。

文章里说的“锦鳞游泳”,“锦”是形容美好,“鳞”就是鱼,这种以部分代全体的写法,在文学作品里是常见的,像不说车而说“轮”,不说船而说“帆”等都是。“浮光跃金”的“跃”字,有的本子用跳跃的“跃”,有的用照耀的“耀”,都是表示闪动,意思差不多。

这一段着重写两种不同的景色,目的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感情随着环境变化的情况。两部分布局相同,都是先写眼前看到的景,后写触景而生的情;写景部分,都是先写白天,后写晚上。这段话在全篇中是个重点,这里写得越鲜明,越酣畅,下文的议论就越有着落。

看得出作者是想精雕细琢的。可是又不能过多地耗费笔墨。这怎么办呢?作者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困难,办法是抓重点。像这段的两部分里,重点各有三个:一个是天气,悲的一面是阴雨连绵,喜的一面是春光明媚;另一个重点是湖上的景色,这写得比较详细,尤其是喜的一面,水上,水中,天空,湖岸,飞鸟,游鱼,都有精致的描画,以说是绘影绘声;还有一个重点是牵连到景色中的人物,悲的一面是“商旅不行”,喜的一面是“渔歌互答”。这样抓住重点,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加以描绘,就构成两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能够使读者获得活生生的印象。

第四段是最后一段,正面写出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段话是说: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不像上面说的人那样,随着景色的变化而或悲或喜。这是因为,他们不受环境的影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在朝就关心人民,在野就关心君主,无论得志不得志,都放心不下。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够快乐呢?那就是,忧在一切人之先,乐在一切人之后。这样的人才是我的同道呢。文章说的“不以物喜”的“物”,指环境和一切外界事物,“庙堂”就是朝廷。“微斯人”的“微”,意思相当于是非的“非”。

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分作三层说。第一层,到“或异二者之为”,从批判上面的两种不同表现写起,虽然意思有转折,却承接得很自然。接着用“何哉”设问,过渡到正面解说古仁人之心,这是第二层。最后一层,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要引古仁人为同道,这层意思用叹词“噫”起头,慨乎言之,可以见得是充满了强烈的向往的感情,这就显得态度不但明确,而且异常坚定。

首先当然是中心思想好。它鲜明地表现了我国历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抱负。这篇文章虽然在描写景物方面写得很出色,它的着重点却在于发表议论,提出主张。后代人推崇这篇文章,主要也就在于它的议论中包含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这两句名言,我们日常谈话或者写文章时候也经常引用,以证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人的高贵品质,可见这篇文章在今天来看还是有可资借鉴的地方的。

在写作技巧方面,这篇文章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关于剪裁方面的问题,例如包括什么内容,什么地方详写,具体写,什么地方略写,概括写,怎么样布局,怎么样过渡,上面介绍内容的时候已经谈到,不再重复。这里想着重分析一下作者精雕细琢的那段写景文章,看看有什么特点。这可以提出四个方面说一说。

第一是写景色能够利用典型的鲜明的形象,以造成逼真的境界。我们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一节文字,就会有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一节文字,就会有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作者写出的一些事物,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不可能把一切组成部分都写下来。所以要眼光锐敏,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染一笔两笔,使景色活现在读者眼前。《岳阳楼记》描写景物,正是用的这种手法。试想,用“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表现坏天气,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表现好天气,不是非常经济、非常恰当吗?

第二是能够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描写景物,像画画一样,一草一木都要有作用。作者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触景生情的情况,自然更不能脱离人物的心情而刻板地描写。这就是说,要选择适当的景物,使景里隐含着情,让读者读的时候,看的是景物,心情却随着动荡,或者分不出什么是景什么是情。在这方面,作者是费了相当的功夫的。例如为了引起愁苦之情,就写“虎啸猿啼”,这是因为,虎是深山里的凶猛的动物,虎啸能够唤起阴森森的恐怖的感觉;至于猿啼,在我国文学上是一贯表示悲哀的。又如为了引起快乐之情,就写“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是因为,沙鸥能够唤起自由闲适的感觉,等等。

第三是用对比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在文章里用对比来加强表达力量,这在我国是个常用的修辞方法。《岳阳楼记》写景,这一段的两部分,全部用的对比写法。写天气,一方面是阴,一方面是晴;写湖面,一方面是“浊浪排空”,一方面是“波澜不惊”;写人物活动,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渔歌互答”。这样互相对照,悲的就更显得可悲,喜的就更显得可喜了。

第四是吸收了赋的特点,使文字具有音乐感。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量地用了四字句,这样,读起来就整齐,响亮。又用了不少对偶句,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对偶的上下两句,声音对称,读起来会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另外者在文章里还用了押韵的方法,最明显的是“明”“惊”“顷”“泳”“青”几个字,这样读起来就更感到悠扬顺畅,非常悦耳。

最后再谈谈这篇文章的性质,从题目上看,《岳阳楼记》是记事的文章,可是和一般的杂记性的文章不同,因为它着重在发表议论,提出主张。有人把它看作议论文,可是显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可以说,它是把叙事、描写和议论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从内容方面看。从表达形式方面看,它也有特点。它是散文,可是其中一部分近乎有韵律的赋,可以说,它是把散文和韵文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这样,这篇《岳阳楼记》,篇幅虽然不长,却有不少值得深入体会的地方。

THE END
0.《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jvzquC41yy}/onnrkct/ew47:6w7z;|
1.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 篇1 jvzquC41o0xvk€jp0eun1€jpzwk0{~j{cpmmq~ok1:=667mvon
2.《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12篇)《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篇1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jvzquC41o0jj{rkcpyko0lto1lobqjs1lk{okjslk{{xgwokcqgo1@7746:/j}rn
3.文言文《岳阳楼记》的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岳阳楼记》的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jvzquC41yy}/{~|gpoo/exr1ujodk8|gp{goyns137>52:<0jvsm
4.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与注释(朗读)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58<24h7573:77=50jvsm
5.《岳阳楼记》原文.pdf《岳阳楼记》原文.pdf 5页内容提供方:135***5548 大小:331.54 KB 字数:约3.92千字 发布时间:2024-05-17发布于宁夏 浏览人气:173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岳阳楼记》原文.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7761>8562815;72338227xjvo
6.《岳阳楼记》(精选17篇)《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范仲淹继承了孟子“乐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民本思想,又将其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其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在表现这种抱负时,没有空发议论,而是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将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hbprfplkvynslkcubp8<423750qyon
7.《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精选14篇)《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篇1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wwncplozw€jplkgpcw49;4:267mvon
8.《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wwncplozw€jplkgpcw4356;32<832;833<64a64ivv
9.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的原文与翻译【原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yá);朝晖(huī)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912=4286416;:2=597a<87<7375=/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