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篇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THE END
0.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课文梳理(精选2篇)1.博士 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诚 古义:假如 今义:真诚的心意 例句: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hbprfplkvynslkcubp8>2;9?60qyon
1.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古今异义7、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典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8、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如:虽人有百手《口技》 9、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如: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10、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jvzq<84uj0~eh7hp1|nppp}wg1i{1ƒmqpiqbq8~wygt0496832595965684ivvq
2.七年级(下)古代汉语语法总结“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推辞。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57;;6888
3.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通用8篇)对)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今义:小兵) 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今义:填满填充)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jvzquC41o0vynsok0ipo8okcqgo1snwpkgolr458:<747mvon
4.2007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古文阅读)古义: 今义: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 5.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1) (2) (二)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语段比较阅读题 第十篇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5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jvzquC41uj{bpp~cujgo0mgy0et0u‚xvgo5329<12551985729872A90ujznn
5.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中考语文课内文言;1.古今异义 辞 古义:推脱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更 古义:重新;另外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靠近,文中引申为从事 今义:就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33881?7274664;92276337xjvo
6.刘大钧教授的学术成就与重要贡献又如,汉初易学中有周王孙“古义”一说,后世历代学人皆不知其所指何义,刘大钧教授运用帛书《易传》资料,提出汉初易学的“今义”与“古义”说,揭开了《汉书·儒林传》之《周易》“古义”的神秘面纱。就简帛易学研究本身, 刘大钧教授对帛书《周易》的源流、帛书《周易》与今古文问题、帛书《易传》中的象数jvzquC41|juv{r3ufw4ff~3ep1oohx4323603:>60jzn
7.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篇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jvzquC41yy}/{~|gpoo/exr1ujodk8|gp{goyns165788;>0jvsm
8.小学,了不起的学问,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基础|书目答问|汉书•艺《史记》写作舜“从匿空出,去”。泷川资言在此处的标点是“……出去”,犯了跟前面同样的错误。关键在于“去”字,古义今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去,今天指到某处去,而古代指离开某处。“孟子去齐”,不是孟子到齐国去,而是孟子离开齐国。所以古语今言一定要分清。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722<16B38Ai323?12‚onl0nuou
9.高一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翻译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5.一词多义 篇五 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645990qyon
10.202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常见古今异义词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jvzq<84mcqyik7~ld{y/exr1iculcx4ujkzj1<62: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