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豪,辽宁大连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特聘助理研究员。2014年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语系,2019年、2025年于南京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的微观、中观视角的质性研究,兼涉猎少量的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
三、主要研究成果
[1]朱德玲,郭仕豪,余秀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为何消退——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5.
[2]朱德玲,郭仕豪,余秀兰.从“知识占有”到“知识创造”:“强基计划”学生认知范式转变的过程与机制.中国高教研究,2025.
[3]郭仕豪,余秀兰.“凝视”之下的互动仪式:研究生组会沉默的情感归因——兼论研究生学术交流中的倒错现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5.
[4]李桂雅,郭仕豪,余秀兰.何以“扶志”:高校资助对困难生理想志向的影响.当代教育论坛,2025.
[5]凌伊,焦佑希,郭仕豪,等.“优生”即“优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任教中小学的匹配与挑战.江苏高教,2024.
[6]郭仕豪,任可欣.需求层次视角下的博士后学术职业意愿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
[7]郭仕豪.研究生同辈科研“深层合作”的结构与内涵——兼论“成功”科研合作的衡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
[8]郭仕豪,余秀兰.人文社科博士生假“科研悟性”的实质与成因——基于“科研符码”与“科研品位”视角的祛魅.高等教育研究,2022.
[9]任可欣,郭仕豪,吴奇艳.向上流动意味着向下放弃吗?——农村大学生与父母间的情感关系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22.
[10]郭仕豪,任可欣,余秀兰.研究生同辈科研“合作难”的现状、成因与破解.中国高教研究,2022.
[11]郭仕豪,余秀兰.研究生为什么会“选题难”?——基于6个前因变量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