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

COSEC 隶属于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负责人为仲盛教授。现有教授4人、准聘副教授2人、准聘助理教授2人、助理研究员1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等。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安全、联邦学习安全等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金融密码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安全多方计算,系统与网络安全,网络博弈论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多种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多项技术已经在头部互联网企业获得应用并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软件研发效能实验室(DevOps+ Research Laboratory)致力于提高软件开发、运维的效率和质量,是中国唯一以软件过程和DevOps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软件及系统工程过程、软件架构与演进、经验软件工程、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实验室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协同挪威科技大学(挪)、密歇根大学(美)、清华大学建立了《信息技术国际合作伙伴》(IPIT)项目;与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进行多方面长期技术合作。实验室曾主办APSEC、EASE、ICSSP等国际学术会议以及研讨会,发起DevOps中国调查研究,中国(南京)软件开发者大会(NJSD)和互联网架构大会(IAS)等。实验室现有全职教师7人(张贺、邵栋、荣国平、匡宏宇、李杉杉、刘博涵、周鑫),全日制博士生10人,硕士研究生100 余人。师生已在ICSE、FSE、ESE、JSS、IST等国际顶级软件工程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11篇获国际最佳论文奖。实验室对所有研究生实施国际标准的系统化培养,与挪威、澳大利亚以及国内其他高校学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中长期海外合作研习及继续深造机会。

iSE实验室专注于智能软件工程技术,方法与工具的研发与应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智能软件的测试与开发,群体智能软件工程方法等。实验室承担了多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973专项、十二五专项、发改委专项、工信部产业化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起中国(南京)软件开发者大会、IEEE软件测试大赛等。实验室近年来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2项),部分专利成果已经在百度、阿里、华为等知名软件公司转化。实验室研究成果丰富,师生已在TOSEM、TSE、ICSE、FSE、ISSTA、ICST等软件工程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实验室目前有全职教师五人,全日制博士生11人,硕士研究生80多人。实验室学生已获得ACM学术竞赛金牌两次,毕业生均进入谷歌,苹果,华为,BAT,网易,亚马逊,商汤科技等一流互联网企业。部分学生进入加州大学,马里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

媒体识别与理解研究组(MediA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MAGUS)专注于媒体识别和理解的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希望能够推动核心问题解决,助力不同行业增效,为社会培养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MAGUS研究组以视觉媒体语义理解为核心、以多模态融合智能环境感知为突破口,对媒体语义识别和理解的关键技术持续开展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MM、TOMM、TMM等领域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服务全美在线、三星电子、中国船舶、国家电网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MAGUS研究组成立以来已有20余名成员毕业,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和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企业工作。

语言智能处理研究组(Language Intelligence Processing Laboratory, LIPLAB)主要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和AI增强的软件开发技术及其应用,具体包括情感分析、智能问答、文本分类、代码表示学习、缺陷定位、缺陷修复、代码检索和代码摘要等。围绕相关研究问题,研究组在IEEE TMC、IEEE TPDS、IEEE TSC、ACM TKDD、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重要期刊和ICSE、ESEC/FSE、ASE、AAAI、IJCAI、ACL、EMNLP、ChinaSoft等重要会议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近年来,研究组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并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学者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此外,研究组长期参与天津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部分信息系统研发,特别是智能化司法判决辅助技术相关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研究组成员有骆斌教授、赵志宏教授、葛季栋副教授和李传艺助理研究员等,现有在读全日制博士生8名,在职博士1名,硕士生(学术硕士和工程硕士)90多名。已毕业博士均进入高校任教,大部分已毕业硕士生均进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企业工作。欢迎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AI增强的软件开发技术及其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

THE END
0.软件学院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24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23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22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21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20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9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8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7年院系就业质量jvzquC41uqluyjwg0ppv0niw0et0||o{1dqtl‚4kpfky0qyon
1.软件学院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宣传片——职业发展篇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宣传片——校园生活篇 软件工程是什么?(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1> 到第 页 共1页确定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软件学院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rd 通讯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费彝民楼) 邮编:210093 联系我们 jvzquC41uqluyjwg0ppv0niw0et0||o{1dqt||4kpfky0qyon
2.诚聘英才学院将发挥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优势、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优势、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基地优势,结合苏州先进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以软件工程为基础、智能化软件为特色、产教融通为途径,涵盖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卓越软件工程jvzquC41kuk/psz0gf{/ew4er{i/j}r
3.软件学院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软件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漏洞检测和修复、智能化编程及代码模型可解释性等。在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顶会顶刊如ICSE、ASE、FSE、ISSTA、ICLR、NeurIPS、TSE、TOSEM等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多次担任高水平会议与期刊jvzquC41uqluyjwg0ppv0niw0et0uqfpisooiunw1kteg3jvor
4.金陵科技学院​王倩倩,博士,副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现任职于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如Java高级程序设计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边缘计算、网络资源智能分配、网络流量预测 王倩倩博士,副教授 jvzquC41uqlu0snv0gjv0ls1u|jx0sxrARGHGWZO?6,xd}wggkj>39;;
5.吸引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广东为万亿产业集群注入“青春动能官梓轩是易事特集团的DSP软件工程师。8月27日,他一大早就来到了公司,开始一天的忙碌。 官梓轩今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月19日,教育部与广东省联合主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走进杭州。“招聘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能直接与心仪的企业对接。”官梓轩说,大湾区的电子jvzquC41yy}/psz0gf{/ew4kphu039:816975>6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