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钦州市第三十八小学的校园,绿树掩映下的教学楼传来琅琅书声。这所成立于2017年9月的年轻学校,虽只走过八年历程,却已捧回“全国文明校园”的殊荣,成为钦北新城区一道亮丽的教育风景线。
“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是该校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三年夯实基础、五年打造特色、八年创办名校”的发展路径,逐步构建起富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为文明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育滋养 筑文明之基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年级(3)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这样的诵读场景,在三十八小的课堂上随处可见。
学校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漫步校园,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在育人,处处彰显文明元素。走廊上展示着学生的手工作品,楼梯间张贴着文明礼仪提示标语。更特别的是,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三十八小的孩子们都会郑重地拿出自己的“荣誉护照”,记录下上一周在文明礼仪、学习进步等方面的表现。这本小小的护照,成为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重要载体。
“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明礼知礼,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该校德育处副主任、大队辅导员黄光兆说,“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建‘荣誉护照’阵地、编‘三字经’、创‘德润’品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文明校园建设离不开优良的硬件支撑。该校各类功能室一应俱全,学校还被评为“钦州市平安校园”,为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特色育人 绽文明之花
科技课堂里,一群孩子正围坐在机器人编程设备前,专注地调试着程序;手工课上,巧手翻飞间,一件件创意作品悄然诞生;绿茵场上,足球小将们挥洒汗水,展现着蓬勃朝气——这是校园里最寻常的画面。作为“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和“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形成了“绿色教育、科技教育、足球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学校建有设备齐全的科学实验室和计算机室,定期开展科技节、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让孩子们在小发明、小创造中增强创造力,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眼名片。
在践行生态理念方面,该校通过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校园内,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已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绿色生活方式在这里蔚然成风。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环保海报点缀在校园各处,提醒大家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以运动强体魄,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该校将足球运动纳入课程体系,组建校足球队,定期开展班级联赛,让学生在运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坚韧品格。
匠心传承 固文明之本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市第三十八小学133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8人,初中职称47人,大专以上学历达100%。这支队伍中不乏“广西先进个人”“钦州市优秀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学校通过“青蓝工程”、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们秉持“博学善教 敬业修身”的校风,在教书育人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爱心和智慧浇灌着每一株幼苗。
建校八年来,学校在文明创建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广西优秀少先队集体……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校师生不懈努力的结果。
“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创建文明校园‘六个好’的标准,建阵地、创品牌,孕育‘明礼好学,活泼向上’的优良校风,磨炼‘乐学善思,自主创新’的良好学风,形成人人讲文明、创文明的良好氛围。”该校党总支书记麦正东表示,继续深化文明校园建设,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推动文明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丨吴登翰校对丨颜兴
审核丨潘定盼
❀ 新华社携手董宇辉,走进广西的蔚蓝海岸……
❀ 喜报!
❀ 钦州活动火热进行中!一本好书温暖一个童年,“阅读微心愿”等您来点亮
❀ 你以为大蚝只是海鲜?它还是镇静安神的“中药选手”哦
❀ 他的“违规”操作,让后车怒赞
原标题:《德育滋养香满园——记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钦州市第三十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