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岁学英语岁学电脑,农学领域又一院士被建议授予“共和国勋章”

8月12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共有4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10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截止目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共有9位,他们分别是于敏(故)、申纪兰(故)、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故)、袁隆平(故)、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

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建议人选的公示

传真:(010)83072680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17-001分箱

邮政编码:100017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

李振声

李振声,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2月生,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李振声 图源:遗传发育所

人物故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李振声一辈子都在为中国老百姓的“吃粮”问题奔忙。在他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大家亲切地称他“老李”院士。

“老李”是麦田里的躬耕者,做事情不怕苦、不畏难,曾31年坚守陕西,培育出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出身农民家庭的他胸有丘壑,先后提出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大型农业攻关项目,使我国粮食大幅增产。他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科技脊梁”的重要作用。

“李老师很少考虑自己,一辈子都在操心国家的事,始终想着让大家都有饭吃、都有好日子过。”他的弟子兼同事穆素梅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40岁学英语、50岁学电脑、80多岁学用微信,样样不落。90岁后,他不能亲自到田间地头去,就用微信向学生、遗传发育所副研究员李宏伟了解“滨海草带”工作的落地情况。

李振声认为,科研生涯中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要有社会责任感、持之以恒的毅力,依靠集体和团队外,还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今天的遗传发育所,很多科研人员都知道李振声说过的这句话:“做科研要‘打大鸟’,而不是弄一堆‘小麻雀’。”

李振声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做更重要的事情。遗传发育所副研究员郑琪继承了李振声的衣钵,根据他的要求创制小偃麦种质库,培育耐盐抗旱小麦新品种。郑琪把在北部冬麦区水肥地选育的小麦品系拿到黄淮麦区旱薄地试种时遇到了挫折,李振声用一幅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鼓励她。

如今,李振声院士已经90多岁高龄,依旧风里来雨里去,与小麦为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目标必须明确、集中。”李振声说。

成就

一、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五十年代初,我国北方冬麦区条锈病大流行。为了寻找新抗源,李振声带领课题组开展了以长穗偃麦草为主的远缘杂交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

二、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为了有目的、快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他用远缘杂交获得的“小偃蓝粒”育成了以种子蓝色为遗传标记的蓝粒单体小麦和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系统,并建立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三、开创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辟了提高氮、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小麦育种新领域, 提出了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育种新方向,培育出可高效利用土壤氮磷营养的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

植物科学最前沿,专注于植物科学前沿进展、资讯、招聘信息的发布及方法软件共享等。投稿及招聘请后台回复“投稿”,均为无偿;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ID:zwkxqy;

THE END
0.常青藤爸爸《别错过孩子英语学习敏感期》干货笔记3、如果孩子不是从出生就开始启蒙,本书的借鉴意义在哪?答:本书的年龄分段亦可以看成时序分段,具体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英语水平来开展家庭英语启蒙。3岁才开始英语启蒙的孩子,学习自然拼读和进行分级阅读的年龄就要相应推后,要等到有大量语音输入和词汇积累之后再进行。 jvzquC41o0~jcxmwcunfpp3ep1hmqp4hf5h85;=:37l97
1.姜斯宪:一个“77级”的奋斗史比如,“77级”有很强的集体认同感。无论当年考进了哪所学校,只要是“77级”,彼此就十分亲切。又比如“77级”同学的年龄相差悬殊。我所在的那个班,最小的16岁,最大的30岁。后者上初中时,前者还没出生,生活阅历自然相差很多。再比如,“77级”学生的学业基础相当薄弱,至少是参差不齐。我进大学的时候,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不会解一 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kmB66:=
2.深度|著书40部,累计1300万字,秦荻辉教授深耕这个领域开创了秦氏英语高校教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高校教材建设是人才建设的基础,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军电时期,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英语教材,各学校都是各自为政。 1973年,西电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为了满足“工农兵学员”的学习需求jvzquC41zkjjcw6;534ykmncp0kew7hp1ktgq86235525>60jvs
3.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是如何学英语的40岁学英语的十大忠告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已经懂了许多,而且会感觉学外语其实不难。如果只是“精读”“死教材”,你会发现学外语很难、很枯燥、进步很慢,学了十几年仍然不会听、不会读、不会写(“三不会”)。以我自己为例,从二十岁到四十岁断断续续学了二十年英语,基本上还是“三不会”,于是我从“jvzquC41dnuh0lxfp0tfv8ocogykcx4ctvodnn4fgvgjn|4363>1;B
4.周润发否认瞧不起内地我其实很担心有人骂:“周润发,你国语那么烂,还敢来北京混?”在好莱坞,我是外国人,英语讲不好,老外不会太在意,但是回内地拍戏,你好意思自己的普通话讲那么烂吗?这个才是今天对我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怕!我40岁学英语,50岁学国语,学无止境,做演员到今天,我是一直要向前看的,《卧虎藏龙》第一部,“姨妈”第jvzquC41o0zbkqfkpgz/exr1pg}t1yfuvksf1‚qviq5329
5.40岁剩女结“洋”缘年轻时经历被劈腿被“小三”直到遇见比利时男子彼特,彼特40岁,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在网上我们聊中国传统文化,聊饮食,有些相见恨晚。“交往”几个月后,彼特要来南宁见我。我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能见到真人了;紧张的是,自己很少开口讲英语,见面后怕交流不便。我只好向闺蜜小琴求救,小琴的英语比我好,她答应帮我和彼特做翻译。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uj1813?425/821@=276=90|mvon
6.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展(2021)友邻优课创始人夏鹏老师认为,中国人学英语的故事,就是中国人融入世界的缩影。因此,把中国人如何学英语,如何教英语这段历史记录下来,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试图探索英语学习这件事,对不同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个人命运有着怎样的影响? jvzquC41qtgm0lze0gjv0ls142821:5441i49?>c3:=8::4rcikn0qyo
7.40岁重新开始学英语,经过2年,讲的能和美国人一样到40岁时,由于工作的关系,要到美国(我的工作不用讲英语),刚到的时候基本什么都听不懂,更别提,说了。这时才决心,要学好英语,要讲的和美国人一样,最少让人听不出我是哪国人(和“爱国”“不爱国”,只是个人的决心)。于是,先从发音练起,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台湾人教音标的那个音频(不说具体名字了,免得有广告之嫌,之前也用过我们某外语学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4>922375:7mvon
8.4岁+男娃英语启蒙得失回顾及分享(对照盖兆泉35岁小童路线)与之相应的,则是我们这一代学英语的普遍方式——“学得”,主要为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等。“习得”为无意识输入,“学得”则为有意识学习。盖老师提倡3-5岁开始英语启蒙的小童路线直接采用“习得法”,她自己的孩子就是5岁多正式开始;对6-7岁开始英语启蒙的中童路线的建议则是“学得法20%,习得法80%”。jvzquC41o0~jcxmwcunfpp3ep1hmqp4362>bh=<3h3jf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