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英语,思维的改变必不可少。
1,什么是英语思维?
所谓英语思维,就是用英语母语者的思维方式思考——碰到事物,第一反应直接理解成英文,会按照英语语言的组织方式进行表达,没有语言之间转换(翻译)的过程。
所以,无论你看到的是一个物体,一个动作情形,还是感受到一种感觉,你若第一反应是用英语来思考、表达,那就是具有✨英语思维✨。
没错啊,用英语思维说英语的时候就是不用思考的,甚至脑海一片空白,还能冲口说出英语;或者,当你看到一堆英文时,你想都没想,就理解了。
但是,我们做不到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全都具有英语思维,这才是学英语的难点。
第二点,为什么英语思维重要?
要拥有英语思维,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别(但不仅限于此)。
首先,英文与中文最大的差别,莫过于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而英文却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之一)。中文的难,在于中文是表意文字,每一个字都可含有很多的信息量;而英文是表音文字,基本上怎么读就怎么写,说出来是什么内容就是什么意思。既然英文简单,为何作为掌握高级语言的中国人,英文反而不容易学好呢?
原因有不少,譬如我们错过了学习语言最好的孩童时期,并且汉语跟欧洲语言体系完全不同,加上东西方文化有巨大差异,任何人学起来都像跟自然作斗争一样。可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两种语言难度的差别,在将中文跟英文进行转换时,直接将英文的难度跟中文对等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换言之,我们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时,需要先降低自己的语言水平,再进行翻译。另一层暗含的意思是,我们英文学不好,是因为自身语言水平太高了...啧啧啧,简直不可置信!
这要求你降低语言水平。也是够够的了。
那怎么降低语言水平呢?比如,说话不要那么精简而富含深意,而要简单的描述出来。不妨看看中国的诗句或谚语都是如何被翻译成英文的。
因此,当你说英语的时候,不要立刻想着字对字翻译,想想能否用简单描述的方式来解释,降低语言难度,就像对一个小学生说话一样。
其次,英文是一种结构非常缜密的语言,所有意义和逻辑都要靠完整的句子结构来表达,即因为、所以、如果等等这些连词不能省略。英文句子结构还必须要有主语和谓语。正因为语法功能词和主谓语都不能省略,英语中更多的是长句、复合句。
中文则比较不注重形式和语法结构,只要意思能懂就行了,因为中文的词汇是靠语意的逻辑来连接的,句子形式可以非常有弹性。说得好听点,中文是一种相当写意、飘逸的语言;说得难听点,随意、不够严谨。这也是中文难学的一大原因,感恩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吧!
再次,英语是一种很经济的语言(economic language)。英文的重心多在前,中文的重心多在后,说话的顺序很不同。英文说话方式是倒三角形式的,先描述结果,再描述过程,按重要程度排序。中文则往往先描述过程,再描述结果,按时间顺序来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个和尚…” 不听到后面都不知道结果是什么。
由于英语开头就说重要事实,能节省人们不少说话理解的时间,省时省事,而且逻辑结构严谨,不易被误解,因此英语成为了国际上最重要的商业语言。过去一直认为是英美经济实力强大才使英语在全球通用,现在看来英语的特性也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最后,中英文语言之间总是反着来的,词性也会经常转变。总之,就是不能太老实对照着翻译。以下为几种常见情况:
第一种,英文多使用被动形式。若中文是主动结构的,英文就变成被动结构;反之亦然。
第二种,如果英文是肯定,中文翻译过来说否定;英文是否定,翻译成中文说肯定。有时候不一定要带否定的字眼,意思表示否定也可以。
第三种,英文注重名词化表达,常将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名词,从而突出唯一的谓语动词,并使句子变得更灵活、生动;中文则喜欢用动词来表达。
第四种,英文常以抽象名词作主语,中文则偏向于使用具体事物作为主语。语言转换时,需要考虑更换主语,从具体的换到抽象的,就会显得比较酷。
英语简单而严谨,形式较长,语言=信息;中文高深而随意,简短而蕴含丰富的含义<语言
最后一个话题:如何锻炼英语思维?
前面讲过,英语思维就是看到一样东西能立刻反应出英语的描述,即能冲口说出英语,而且是地道的英语。对于如何练出这种思维,我找了一些外国英语教师建议的方法:
1. 先从单词开始,用英语进行描述:你周围的事物,如衣柜、花瓶、加湿器、电动牙刷等等;你出门坐车看到窗外的事物,如贵妇犬,卖早点的摊位,排队的人,匆忙行走的上班族,闷热的空气,多云的天气;你的心情,如郁闷,开心,无聊,等等。
2. 练习说简单的英语句子:这个人衣着非常时髦;我中午打算吃川菜;这张凳子坐着感觉不舒服;那个地方的海景非常棒;这部电影太值得观赏了,等等。
3. 将你一天的行程用英语描述出来:我起来会先刷牙,然后吃早餐,走路去地铁站,搭乘地铁去上班;我在车上会听一些音乐,到公司后会先跟客户打电话、开会;中午我跟同事午餐,我们会打包后,拿到公园里坐在长凳上吃;下午我会去买杯咖啡,晚上约了好朋友吃饭。
4. 练习英语对话,可以自问自答:先选定一个主题,模拟你和某人谈论该主题。假设你准备英文面试,就模拟你和面试官的对话;如果你在外国餐厅吃饭,可以模拟你和服务员的对话;如果你在酒吧遇到外国朋友,模拟你们如何打招呼、讨论最流行的动漫游戏,等等。
第一、用英英词典(monolingual dictionary)。英英词典能详细地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的真正含义和不同用法,而中英词典则无法解释到位。
例如,马云有句话,我之前不太理解为何用wouldn’t,不用don’t. 后来查了一下英英词典,would的其中一个用法是:used for describing a possible action or event that did not in fact happen, because something else did not happen first (用来描述一个可能发生、但又还没发生的行动或事件,因为其他一些事情还没有发生。) 事实上,马云说的“人们不喜欢全球化”这个观点,只是个假设,并没有真的发生,所以用wouldn’t. 如果使用don’t,就是说人们的确不喜欢,实锤了,这个意思表达的区别就在此。
第二、看图识字。学语言真得观察小朋友是怎么学的。在少儿英语中,儿童都是根据大量的图片来了解生词的含义、故事的情节。这些方法,也适用于成年人。
第三、情景实战课输出练习。小鸡索罗后面会给大家去申请,app的情景实战都会匹配你的主课进行解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搭配你的情景实战课进行输出练习,给自己创造更充足的语言输出环境哦!!而且app的情景实战课都是匹配你主课的,我们做完输入进行输出,这样闭环形式的学习能让你事半功倍哦!!
第四、背诵“框架式”英语句型,即每个特定场景下几乎都会用到的句子。情景实战课学习的句子就可以合理的收藏起来
✨假如你经常需要作英文演讲,那么“框架式”的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公司介绍,我今天要讲…,接下来我会讲…,以上是今天的内容,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我们先让这位先生来提问,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还有其他问题吗?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到来,等等。也就是说,把那些每次演讲都会用到的话先写下来、背下来,以后作新演讲时,只需思考那些新的流动性内容,这样就降低了你说口语时的英语思考量。
同样,在餐厅点餐、跟外国朋友打招呼、寒暄等日常场景中,我建议大家可以去提前背诵这些对话中的“框架式”句型。多积累哦~~~
第五、多听多读英语,日常尽量给自己创造一个外语环境。虽然老生常谈,但还是要说,要多跟读复述,这个真的是亘古不变的。对了,你看电影的时候,要看英文字幕哦!
[机智]第六、多练习中英文翻译。除了口头练习生活场景的描述,还可以进行一些笔头的翻译练习。如果能找到外国朋友修改一下,你对英语思维会很快开窍。对了,如果你在翻译中遇到生词,不要着急立刻去查字典,可以尝试用其他描述方式,将你要表达的意思讲出来。
第七、多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工作中曾经翻译过一个句子,“某某品牌中国区掌门人XXX是个典型的香港人”。最开始我直译成“XXX, a typical Hong Konger”. 后来外国同事告诉我,说某人是一种典型的人,会有文化上的歧视,暗示说香港人就怎么了,这是不符合西方文化的表达。因此,只要简单的描述他是来自香港这个事实就可以了,即XXX is from Hong Kong.
有人一起学习成长的感觉真的很好,可以一起进步,一起督促,不至于半途而废,学英语最忌讳半途而废了,因为好不容易培养了学英语习惯,一下子又不坚持了,很容易打回原形,既浪费时间也很容易灰心丧气,处于一个总是在学但总学不好的循环,多可惜。
好啦,让我们一起学好英语吧,相信自己,坚持下去!量变一定会发生质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