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研究生联合举报导师更多细节公开:黄教授多篇论文为其妻子挂名,也曾在华农就读,校方回应硕士博士生女博士

1月16日晚,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11名研究生实名举报该院动物营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黄飞若涉嫌学术造假。举报信125页,信中不仅指控黄飞若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操纵同行评审的学术造假行径,还存在克扣学生劳务费、打压学生等多重行为。其中多篇被指控论文被黄飞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成果,列入项目结题报告中。

1月17日上午,黄飞若的介绍主页已经被撤下华中农大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官网,学校官网的教师主页上已经无法搜索到他的名字。

19日凌晨1点32分,华中农大官微发布通报:经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在已调查材料中发现所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问题基本属实,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决定即日起停止黄某某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1月19日下午,据北青深一度报道,有知情人向北青深一度透露,黄飞若还被指经常在发表论文时为毫不相干的学生署名,“甚至带上他自己的家属”。举报材料所指不当署名的两篇论文中,署名为Yan Zhou的作者是黄某若的妻子,工作单位显示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深一度查询公开资料发现,该院一位周姓女博士后姓名发音与Yan Zhou一致,她也曾在华中农业大学就读,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与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政策,与黄某若的研究方向有较大差别。

此前1月18日,黄飞若曾回复上游新闻记者称,学生举报不实。称三天来,他每日只睡一两小时,认真看了学生写的125页举报材料,写好了回复材料,准备交给学校。“材料上,我一一列举了证据。为了学生考虑,我没有在网上发出来。”“有个学生带头,他威胁别人……”

对此,举报学生19日在接受深一度采访时表示:“肯定是不存在的,学生怎么去威胁学生?我们(参与举报的同学们)这几天,除了休息一直是待在一块的,威胁这种说法比较可笑。”

学生代表在接受深一度采访时表示,黄飞若课题组15名学生中,有11人(2名博士生+9名硕士生)参与了此次举报,事前也询问过课题组里的其他同学要不要参与举报,125页的PDF材料前后准备了一个月时间。其中有6名同学在微博上发声举报,其中一个博士甚至今年6月份就面临毕业,他们一个很重要的举报初衷是,不想带着“假的东西”毕业。

举报学生:当初慕名去读,现在十分痛苦

125页举报材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1999年,黄飞若进入华中农业大学读本科,直到2008年在这里博士毕业。之后顺利留校成为讲师,并在2017年成为教授和博导。

在动物分子营养学和饲料加工工艺领域,黄飞若主要研究肠道、肝脏以及脂肪组织营养代谢与表观遗传调控之间的关系,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四十余篇,主持、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是省杰青。

黄飞若所在课题组共有15名硕博,包括3名博士和12名硕士。每两周开次组会,每人轮流汇报,黄飞若与两位博士后点评。

实验室日常的相处,刘毅(化名)称之为“割裂”。“他把我们学生叫‘下面的人’”,偶尔忘记学生姓名,黄飞若就称之为“那个谁”。

刘毅在转为博士之后才逐渐发现实验室存在造假问题。虽然硕士阶段也在同一个课题组,但他并未接触到“核心”,因此未能及早发现这些“秘密操作”。而硕士阶段发表的是综述文章,是对他人研究的总结,也并不需要实验。

目前研二的林宇表示,她原本计划将空气猪的实验作为硕士期间的小论文发表。2023年8月底,她给博士后师兄发过猪的日粮配方,请求指导。

黄飞若在组会上表示,她实验所需的猪已经在养,并建议她找师兄探讨需要检测的指标。师兄认为这些指标需要找专业的公司检测,黄飞若则告诉林宇已经在检测,2023年12月底的中期考核可以拿出一部分结果。而此后一周的组会上,黄飞若说猪都死了,“560头,全死了!”

由于林宇此前做过关于原料发酵和检测的实验,才侥幸通过中期考核。

课题组多名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黄飞若在2022年招收了一名博士生,但该生在入学半年后选择退学。林宇了解到的原因是“感觉在这里做不出东西”。

“当初我慕名去读他的研究生,现在感到十分痛苦。”学生张尧(化名)告诉记者,当初考上黄姓教授的研究生,心情十分振奋,对未来的学术生涯充满期待。直到有一次,张尧在没做实验的情况下被要求写实验性论文,并被告知数据照着别人的文章来编就行。

“后来我了解到,编造实验数据并非只是个例。”张尧发现,周围不少同学都遇到无实验可做,却要“强写”论文的困惑。“要么在他的要求下编造实验数据,要么他直接给出所谓的实验数据。”

“如果出于自身考虑,我们大可向学校反映情况,但是为了后来者,我们斟酌再三,还是选择了公开举报。”说到实名举报的初衷,张尧表示,现在到了考研学子选择导师的时候,希望让更多学弟学妹了解真实情况。

张尧说,同学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收集学术造假证据,125页的举报材料实际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考虑照顾当事人的隐私,我们并没有将全部内容放出来。”

“希望这件事能够得到严肃处理!”张尧表示,11位同学都在密切关注学校对此事的处理进展,相信学校能够给出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我们只想正常做实验正常毕业,不想在毕业后在心中背上一块造假的石头。”

当事教授:举报不实

“有个学生带头,他威胁别人……”

据上游新闻,1月18日,当事教授黄某若回复记者称,学生举报不实。三天来,他每日只睡一两小时,认真看了学生写的125页举报材料,写好了回复材料,准备交给学校。“材料上,我一一列举了证据。为了学生考虑,我没有在网上发出来。”

记者:被举报后,这三天在干嘛?

黄某若:这三天,有三四百个人打我电话,我饱受精神折磨,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认真看了100多页的举报材料,也写了针对学生举报的回复材料。写得差不多了,为学生考虑,我没有选择在网上公开。

记者:材料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黄某若:材料主要内容就是我一一列举证据,证明举报不实,证明自己的清白。克扣劳务费、学术不端、不做实验就有数据、叫学生“下面的人”、操作评审这些都不实,学生的举报全部不实。

记者:材料交给学校了吗?

黄某若:还没有。

记者:学校说介入调查,找你本人了解情况了吗?

黄某若:暂时没有。我相信学校会有个客观的调查。

记者:你就带10多个学生,11个学生集体举报你学术不端,你没反思吗?平常和学生相处得怎样?

黄某若:有个学生带头,他威胁别人,一起举报,一起签字了,举报材料上很多描述性的话语。我对学生很负责。

记者:学生都是成年人了,签字是很严肃的事,怎么可能这么随意?一个同学能威胁10个同学签字?

黄某若:有个学生带头,他威胁别人……

“没有学生威胁别人举报”

1月19日举报学生接受@北青深一度采访:

@北青深一度:在网上实名举报后,学校、学院与同学们有过什么接触吗?

举报学生:学校组织了调查组,对个人进行了约谈,确认个人情况。不过目前并没有找我们要过什么材料,只是找我们问过情况,询问我们是否对自己发的PDF所反映的情况负责,有什么诉求之类的问题。至于更多对论文造假的细节,校方表示调查组会进行调查。

@北青深一度:黄某若1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举报材料不实。举报后,黄某若和同学们有没有过交流?

举报学生:有过,黄某若在发出举报的当天晚上就当面找到同学们。当时还拍了拍一位同学的肩膀,对同学们说,“没关系,有什么就说什么,大家一起把事情解决好,这也是我之后带好学生的一个方向。”

@北青深一度:黄某若在前述媒体采访中称,有一个学生带头,威胁别的学生一起签名举报他。这一说法是否属实?

举报学生:肯定是不存在的,学生怎么去威胁学生?是老师的权力大,还是学生的权力大?学生用什么去威胁学生?我们(参与举报的同学们)这几天,除了休息一直是待在一块的,威胁这种说法比较可笑。

@北青深一度:实名举报之后,对自己的毕业、升学或求职等是怎么考虑的?

举报学生:现在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还是要等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才能考虑下一步。

@北青深一度:对于校方的初步处理结果,有什么看法?校方称要组建新的导师组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生培养,同学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

举报同学:要再等(最终调查结论)。

对此,光明日报发表评论称,有网友称这11名学生的举报是“自毁式举报”,并将他们称为“勇士”。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举报行为确实是有风险的,比如黄某某的那些造假论文,很多学生自己就是作者之一,举报黄某某,自己也免不了连带着受损。尤其是一些论文就是他们的毕业论文,如果被证实造假,自己毕业就会成问题。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也不愿意用造假成果毕业”,这其实相当“悲壮”,他们有赌上自己前途的意味。

这种“悲壮”,让人感到悲哀。从125页的举报材料看,有问题的论文出现在2016年~2023年,却长期无人发现,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了严重的问题,足以给十几位学生的毕业与前途带来巨大的震动。

这或许说明,常规途径里学生几乎没有与老师进行博弈的能力,以至于最终只能采取这种“玉石俱焚”的方式。学生在检举中付出的成本越高、需要的决心越大,或许也越能说明日常监督是欠缺的。

这也让人想起一个类似的事件,2020年天津大学一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某某教授和其女学术造假,后被证实属实。值得琢磨的是,这位学生举报时已经毕业,这一细节或者事件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在校期间学生对老师的不当行为无从反抗,只能等拿到学位、无法再被“拿捏”之际,才能鼓起勇气。

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其中明确“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可以设想,如果学校类似的监督机制健全,学生就不必如此悲壮,黄某某等人的学术不端行为也不至于持续累年、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恶劣。

希望这些检举的学生可以被善待,他们努力捍卫学术尊严的行为值得被尊重。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博士论文致谢里的“小镇青年”中国社科院大学赵安在博士论文致谢中写道:我从2005年18岁离开故乡,负笈远游,至今35岁博士毕业,整整17年时间过去。期间参加过7次研究生考试、3次博士论文答辩,最终完成了草学学士、法律硕士、经济学博士等阶段的学习。也曾因学业一度中断,在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在多家农业企业打工,曲折废弛难以尽述。 jvzquC41pg}t0|npc0ipo7hp1u532;7/2:3168iqe/onkƒntcx<79;76:0yivvq
1.美国留学读硕士后直接读博士的条件研究生是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国内通常讲的研究生是硕士学位。赴美留学的同学中一部分同学计划在美国读硕士后直接读博士,本文详细解析下去美国读硕士后直接读博士的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留学读硕士后直接读博士的条件 在美国只要具备正式的本科学士学位就可以申请美国的博士研究生,而不必是硕士学位。jvzq<84yyy4vpsx0eqs0nrzzwg5{jrscp1813A6432827A53a3=:8;8:0jznn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一)初试科目: 加试要求: 1.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初试时需加试“政治理论”(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与社科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笔试)。 2.初试加试、复试加试的要求及科目名称,请考生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各院系相关要求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iuibu|4|jwgo{n4424703;247177699366743=>3588/uqyon
3.假如一个人博士已经毕业,之后硕士期间学术不端被举报后吊销追回了假如一个人博士已经毕业,之后硕士期间学术不端被举报后吊销追回了硕士双证,那么他的博士学位会受影响吗。jvzquC41okv/8?qcy0io1lfug174:9>7274buy}
4.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通用12篇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与本科教育大不相同。在越南,研究生教育被称为大学后教育,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到2003年,越南有研究生教育培养机构146个,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jvzquC41urp/z~jujw4dqv4jcq}fp8:63:9/j}rn
5.加入我们·成就梦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 具有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大学本科或硕士学历; 2. 熟悉以下学科知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免疫学; 3. 具有项目管理经验、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 二、博士后 课题组招聘方向:药理学 岗位要求 1. 生命科学博士学位; 2. 至少2年博后经验,有过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经验者优先 ; jvzquC41njy/e~mm0gjv0ls1ctzjeuj1446
6.千里烟寻丨刘伟治:与蛋白质“死磕”的博士后学士、硕士、博士、两期博士后……刘伟治用16年时间辗转5个城市完成了他的“超级学霸”之路。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科研方向始终围绕着一种物质——蛋白质。从最初与疾病相关的蛋白,到现在的海洋生物蛋白,对蛋白质、氨基酸地探究似乎也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刘伟治jvzquC41nui/{}z0gf{/ew4kphu03::;14:537mvo
7.张湛:在哈佛读博士没觉得苦,我美死了日谈公园高音质在线试听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张战博士 同时呢 他也是另外一档音频播客天书广播的创办者 大家好 我是张震 哎 首先 先介绍一下我们的今天的嘉宾 张震博士啊 二零一六年啊 毕业于哈佛大学近东语言与文明系 取得博士学位 研究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湖语世俗文书 在博士期间呢 接受了系统的伊朗学训练 对伊jvzquC41yy}/m~lqw0ipo8rkzuuoi89o63g99j3jvor
8.www.chinapostdoctor.org.cn/website/showinfo本网站已停用,中国博士后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新网址 https://www.chinapostdoctor.org.cn 政策文件 博士后日常工作 新设站工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境)外交流项⽬ 版权所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72jvzquC41yy}/eqnpcrutvmtevqx/q{l0ep5xgkxkvg5tjx|kphu`|l|l0jznnHnphqoe??;ge9?f56h474359o7/d;:e/;:3d89bej969
9.美国终身教授的海归全记录邓巍巍199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9年取得学士学位,2001年取得硕士学位。2008年在耶鲁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在耶鲁大学任博士后和讲师。2010年受聘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机械和航空系任助理教授。2015年加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2016年12月入选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jvzquC41yy}/v|npij{b0xwi0et0kwkq13?6586524=/j}r
10.专访|熊伟教授:伫立在自己时刻的顶峰,去远望连绵不绝的地平线每次采访我们会邀请一位经济学专业的教授、业界人士或学生来与大家分享「与经济学的故事」 人物简介 熊伟教授 熊伟教授 熊教授于2001年获得杜克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前,他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他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及经济学教授,他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研究jvzquC41uho/e~mm0gjv0ls1ujux/>6/36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