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术界“活下去”——田轩老师讲座笔记木辛子

本文为学生听课记录,仅供自己学习使用,不完全代表授课老师观点

1.专注于大局

*自问“为什么这很重要以及为什么这很有趣?”

2.一篇论文=一个观点

*人们注意力有限,记不住很多零碎的观点

*辨别出主要观点并持续探究它

3.阅读文献

*了解研究趋势:现金令人激动的问题是什么?

——渠道:读最近1-2年论文,最好是working papers(最前沿)

*了解现实世界:解决政策或金融市场中的重要问题

——有条件可以去调研

4.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区别

本科(Konwledeg)

硕士(体系和框架)

博士(创新)

1.不要一直阅读,要开始做!

*将核心文献理清框架后就应该开始尝试去做,

*尝试求解模型(理论)

*对数据进行尝试性分析(实证)

这是Research的一部分,即使不总有效果也不是在浪费时间

2.不要先入为主

*不要强迫数据来证实你的理论,意外的结果也很有趣

*不要强迫方程式正是你最初的直觉

3.正确的做研究的方式并不存在,选择对你最有效的方式。

1.你的导师应该关心你(最好以你的成绩为荣)

*选择导师的时候要注意这点

2.你的导师应该与你密切合作

*他/她是你真正的老板

3.联系导师前,做好功课

1.你需要非常清晰地解释你的观点

*要写得准确而简洁

*不要使用像是“非常”或者“显然”这样不科学的词语,客观描述即可,比如:说“t值是5.2”,而不是说“它很大”

2.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

*最重要的是标题

——简而言之这篇论文的精髓是什么?(如《Motivating Innovation》)

——要有信息含量,有意思的标题是好事,但不能过头(《带刺的玫瑰》)

*第二重要的部分是摘要

应在100字左右,增加到150字也可以,但比这更多的话就会让人感觉:

——你不知道这篇论文的精髓,或者

——这篇论文有很多细碎的观点,但没有能让人记住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三重要的是部分是引言

有些人会花费数周来写引言

*论文的其它部分:你必须仔细认真地完成论文内容

绝大部分读者只看表格、图和定理

——让这些内容完备并且直观

3.写作就是反复地写,大量地写

——及时不会留下所有已写的文字,但也会帮助理清自己的思路

——但是,别用你自己都不在乎的文字来增加这个世界上垃圾文字的数量

(比如你做研究的心路历程,失败的经验,早期复制论文的结果)

1.抓住一切时机宣讲你的研究

*课堂、研讨会、午餐会……

*联系、练习、再练习(没有人是天生的演讲家)

2.抓住一切时机去参加学术会议(Active)

*了解新的研究动态

*收集对你研究的反馈

*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和社交圈,主动交流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3.把你的研究成熟后把它散发出去

*把研究发给你的教授和同事们

*征询意见和建议

4.研讨会/学术会议演讲的结构

u 主要结果:

*确保完全清楚地说明边际贡献是什么

*给出经济学直觉,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结果

*可以整合在前面的部分中或分开

*要简明扼要,全都关于你的贡献以及它与这些文献的关系

u 主要内容

*首次展示一个模型或者实证方法时,需要仔细解释每一个符号

*在你导出主要结果后,人们已经厌倦了数学,这时展示实例、图表、直观概念和其他容易理解的结果

*给出你的结果的经济学直觉

u 结论

1.要清晰易懂

*幻灯片要简单清楚易读

*将文字和符号的数量降到最低

*标题即要点

2.尽可能使用图片、图表代替文字

*90分钟-20-25页幻灯片

——尽量避免使用很多这些幻灯片的情况

*稍微早结束一点也没关系,但尽量不要提前超过十分钟

*绝对不要超时

1.回答问题是一个seminar成功与否的关键

Seminar最好的中文翻译:赛敏讷

2.直接回答问题

直接正面回答,首先用一个短句说出答案(例如用一个词“是的”或“不是”)

然后如果有必要的进一步阐述答案

3.回答问题要清晰并有说服力

*花点时间给出一个简单的有说服力的答案,比匆匆忙忙给出答案然后导致一场漫长又confusing的争论要好很多

*把步调放慢

——稍微停顿一下再回答问题让你看起来很有思想和深度

——即使你能猜到问题,在提问人说完他的问题之前就回答是很不礼貌的,而且如果你假装这是你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你会看起来很有深度。

4.记住提问的人其实是在帮助你(即使有时候在当时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

*他们给了你非常重要的反馈意见

*他们使研讨会气氛更活跃

*在有人提问的时候高兴起来,并且正面地利用他们

5.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提问

*要尊重提问的人

*他会害怕因为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丢脸

*实现共赢,如果你能用某种方式回答问题使得

——提问的人很有面子,而同时观众们能明白你是对的而且你的研究经受得起考验

*如果有人让研讨会失去控制,要避免后续提问

——看向另一部分观众来示意这个问题结束了,并且尽快回答下一个问题

1.针对每一页幻灯片

*清楚地记住关键点是什么

*知道你要如何过渡到下一页幻灯片

2.特别仔细地练习引言部分

*一个好的开始非常重要

3.在一场90分钟的研讨会中,如果你的演讲不被打断

*它的时长应该在45分钟左右

——如果花的时间远少于45分钟,你的解释不够充分

——如果你远远超时,说明你准备的内容太多了

*演讲是否准备稿子与自由发挥取决于个人习惯

*准备好使用黑板来提供额外的讲解

1.接受投稿

——直面惨谈的人生,第一轮就被接受是不可能的

2.拒稿(太正常了!)

*做好主编来信和审稿人报告看起来非常消极的准备(甚至人身攻击)

*从审稿人意见和编辑来信中汲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你能做什么来改进论文?你该如何重写论文让审稿人不会感到如此困惑?你该如何说服读者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3.在你的同学/同事身上试验你的新论点

*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主要结果

*你的同事能马上理解吗

*你的同事被说服了嘛

*你的同事还记得那个结果吗

4.修改与重新提交

*得到修改论文重新提交的机会绝对是好消息!

——你需要花力气来应对审稿人的所有意见

——这是一纵即逝的机会

5.回复的结构

*对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确保每一条意见都进行了回复

*确实地做到你在恢复中声称要做的修改

*让审稿人能方便地查看你进行了怎样的修改,比如:提及修改过的论文中的页数

——可以包括不便在论文中包括的但又非常重要的部分

——回复中可以包括表格和图表

*尽量积极地看待审稿人的建议

*要知道修改一篇论文的工作量很大(相当于重写一篇)

6.发表论文误区

*我就是运气不好

运气确实会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要放弃投给其他好的期刊,如果全被拒了,说明不仅仅是运气不好

*审稿人就是什么都不懂,就是个傻X

也许是的,但他/她足够好心且耐心地花时间看了你的论文,还给了feedback,或许是你没有写清楚

*如果你不在top school里面,你就无法在top journal上发表文章

不一定是真的,看任意一期顶级期刊就可知道

*审稿人和主编也许会下意识地使用“统计性歧视”

——如果一个作者过去总写出优秀的论文,这说明问题

——如果一篇论文已经在许多顶级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中宣讲过,这说明问题

所以必须尽力建立good reputation

*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无比艰辛的过程

1.教学是大学的基础

*学生们应得到良好的教育

2.有效率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出色的成果

——经过一个事后需要弥补的、灾难性的教学学期不能算是有效率

3.从一开始就做好

4.向资深同事们请教如何做个好老师

*拿到他们的笔记和幻灯片

1.结构:

*一些审稿人会从论文的简略概要(Summary)入手

*许多审稿人会把整体评估意见写在开头(或者结尾)

——关键问题:主要贡献是否足够大以致能在这本期刊中发表

*然后列举具体意见

2.假如你建议拒稿

*指出这篇论文不能发表的明确原因

*原则上几条充分的拒绝理由就够了,但如果你依然对全部内容给出评价、建议的话作者会感激不尽

尽量给予鼓励

尽量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3.如果建议修改重投

*尽量在第一轮就给出所有的意见

——你被主要结果说服了嘛?如果没有,作者能做什么来说服你?

*之后的几轮修改最好只是这些最初的修改意见的后续

1.如果你受邀进行点评别人的论文

——要么做好

——要么不做

*点评的目的是

——一个向很多人展示你有多聪明的机会

*点评并不是读出你作为审稿人的意见

——比如,不要讨论笔误问题

2.如何点评?

*简介论文

——找到比作者的解释方式更加清楚地解读这篇论文的新方式

——讲清楚主要结果是什么

*进行点评,特别是关于主要结果的点评

——这些结果正确吗?稳健吗?是以合理的假设为前提的吗?估测结果make sense 吗?

*尽量使点评有价值

——复制实证研究并进行额外的分析(比如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或方法或检验这个理论的其他预测)

——与其它理论或者其它实证结果进行对比

*这篇论文的预测在其它学者最初着眼的地方成立吗?

3.点评中的应该与不应该

不应该: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不要做无根据的批评(比如:“为什么你要这么做?”),而是指出问题是什么

*不要一味地说好话,听众想要学到一些东西

应该:

*公正客观

*只要你谈论的是论文的问题,一切都是可批评的对象

*如果你认为你发现了一处明显的错误,考虑事先告诉作者。这能让

——作者有机会回应并可能改正它

——你自己有机会避免做出错误的陈述(加入那并不是错误,而是你错了)

——观众有机会了解最终的真相

1.这是攻读博士学位,一份工作,不是拿诺贝尔奖

*博士/大学教授做研究的目标:找到一种新方法来回答你的研究问题,显示你是一个有独立见解可以做独立研究的研究者

2.工作过程中进行足够的中间休息

*呼吸新鲜空气,与同学和同时聊聊天,或者喝杯咖啡

*博士生们:你们要去约会

*最终,家人和朋友才是真正重要的

1.有很多数据,大部分不需要手动收集

2.实在不行了,放弃学术去业界挣钱

3.领导们总是奇怪我们的模型好像不太对,但工资却很高

4.我们有最聪明的博士和我们一起工作

5.聚会上,有亲戚朋友跑过来和我们讲起最近的投资策略(其实我们已深度套牢)

6.业界人士真的会度我们的论文

7.基本上我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尤其是tenture以后)

8.我们比其他领域的学者有更多的报酬

9.我们没有老板(自律,要自己管得住自己)

1.你的大多数学术成就可以被衡量(比如学术简历中的行数)

*发表论文,引用,和在课堂上使用的论文的数量

*教学评价

*公共服务

2.一个大学教授的市场价值=现有品牌价值+未来预期生产力

3.对你的人力资本进行投入

*对你的生产力进行投入——继续学习

*对你的品牌(名声)进行投入

*名声是由上述可衡量的项目决定的,特别是研究影响力,但也受其他因素影响

——是个好同事吗?

——真的聪明吗?

——能够给别人提供啥帮助吗?

——其他从交际互动中了解到的事情等等

*整体名声决定了你的教授晋升和学术生涯

问题:

1.文科生做实证?

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学好,统计软件学好,但这些都是工具,最重要的是Idea,这是文科生的优势。

THE END
0.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有什么区别?硕士跟博士之所以被叫做研究生,重点在“研究”二字,“生”是指学生,代表你还在学习阶段,“研究”二字代表了你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主要靠“研究”。“研究”如何理解,就是对于新知识不懂的需要自己想办法弄懂,而不是等着别人去教。那硕士和博士有什么区别?硕士阶段导师还会对你实在搞不懂的给你一些指点,博士阶段导jvzquC41yy}/lrfpuj{/exr1r1k8h;:ggg>23k
1.常见问题答:该项目的硕士和博士生全程在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培养,学制内无出国要求。以课题科研为主,同时结合线上实验技巧workshop。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提供丰富的线下讲座和课程,爱丁堡大学开放线上课程,以上资源均可供学生自由选择。 3.每年计划招多少学生?有哪些研究领域可供选择? 答: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的外方单学位研究生项目 jvzquC41|lk/kwyn0|pv0niw0et0es|va9=4;@4nkuz/j}r
2.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30年该《办法》指出,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目的是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对应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职业领域)”硕士(学士、博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对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jvzquC41{lyd0snv0gjv0ls1kplp1:5531769?3jvo
3.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汇总十篇刘晶波、丰新娜、李娟(2007)的《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常用的思辨法、文献法、质的方法、量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混合方法等六种研究方法的总体运用状况以及六种研究方法各自的运用情况从不同级别的学位论文、不同校别、不同的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5929<3jvor
4.从“十佳学生”到“直博延毕”,浙大送外卖博士生再发声:有人等着博士生延毕,孟伟并非个例。2017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博士生毕业延期率从2008年的54.03%攀升至2017年的64.14%。这当中,直博生未经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更难走上科研道路,是常见的情况。 孟伟就是直博生。就读博士,除有普博,还有直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普博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按照先硕士后jvzq<84pgyy/jww0ep5tj|1ctzjeuj131763;735584:A;535:85
5.2025年泌尿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永顺,男,1968年3月出生,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单位潍坊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学中心,邮箱:bdhygys@163.com。 199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3—2006年于潍坊医学院就读全日制泌尿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2009年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jvzquC41ney{7|hoe4ff~3ep1814;426270e=>37c714?941rghg7mvo
6.常见问题(入学要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型课程与授课型课程有什么区别? 研究型课程(例如哲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关注研究工作。这些课程要求申请者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学生需提交论文,并通过论文评审委员会组织的口头答辩方可毕业。授课型课程(例如文学硕士;工商管理学硕士;理学硕士;社会科学硕士)重点强调课程教学。这些课程通常不要求学生提交论文。 我是本jvzquC41iu4dwqp0gf{/ew4vczuoqv~1vgxn1:96
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规定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对应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XX(职业领域)”硕士(学士、博士)专业学位。该办法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jvzq<84o0lc0ls1|imel‚4vl{j04969235u49692381a?>64:9/j}rn
8.读博有多难?博士后是个啥?来看这些人的亲身经历对此,刘乐也深表认同。他称,如今回过头来看,选择成为博士甚至博士后,可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但天也不一定降大任于斯人。 要想成为博士后,总共分几步? 在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博士后,首先得取得博士学位。而要取得博士学位,一般有三种情况: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本硕博连读;以及先本科再硕博连读。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s1427:197/37599>:358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