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还好,一上了大学之后,又是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把人搞得晕头转向。
究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仔细区分一下:
按照官方的标准,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学历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种。学位也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类。
大学毕业授予学士学位,总共有13个专业大方向,因此就有13类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授予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授予博士学位。
所以,其实研究生是更宽泛的概念,研究生包括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考研实际上指的是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严格来说,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研究生除了硕士研究生之外,还有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通常将博士研究生叫做博士生。
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称为考博,因此研究生通俗意义上来说,大家默认了研究生指的就是硕士研究生。
如果按照官方的标准来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叫做考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考硕。
我们经常听到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博士不是学历,而是学位,博士后既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而是工作经历。
这句话并没有错,但是说的不全面,因为不仅博士不是学历,硕士同样不是学历,我们国家的官方标准只有研究生学历。
博士和硕士都是学位,通过硕士入学考试并且顺利毕业的叫做硕士生,获得硕士学历,通过博士入学考试并且顺利毕业的叫做博士生,获得博士学历。
网上有一张图很生动的表示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区别,硕士生毕业离现在人类社会的知识边界还相去甚远。
但是博士不一样,当达到人类社会知识边界后,在对整个边界推动一点点,那么就达到了博士毕业的水平。
北京大学一个教授提出了一个“兔子理论”很好的诠释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上的区别。
硕士研究生就是导师给你一座山,并且告诉你山里一定有兔子,然后叫你去打,你跑进山里打到兔子就能毕业了。
博士研究生则不一样,同样是导师给你一座山,但是导师也不知道山里有没有兔子,让你去打,如果有兔子就顺利毕业了。
但是也有可能没有兔子,打了几年不得不换一座山继续打,或者是你自己找一座有兔子的山去打兔子,然后毕业。
学硕就是搞研究的,其实和博士做的工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能就是研究的理论深度没有博士那么高深。
而博士目前还没有这个区分,都是要以搞研究,发论文为主,因为论文目前还是很多学校毕业的硬指标。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值得借鉴的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方向,对于只是想提升学历的学生就应该尽早让他们步入社会,去创造价值。
对于想读博的学生,可以提高博士毕业难度,延迟博士毕业年限,让他们好好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研究。
允许他们十年磨一剑,而不是年年交匕首,只是追求短平快的发表论文,在关键领域没有突破,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