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文案不仅仅要描述出产品的特征,还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那么如何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呢?本文作者为我们总结了两点,即“痛点”和“甜点”,希望看后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客户不是要买电钻,而是要买墙上的那个洞。”
在“电钻”和“洞”之间链接的正是“消费需求”,在写文案之前,离不开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也就是写之前要先捋清:写给谁看?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有哪些需求?我的产品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自我视角”转换成“用户视角”,跳出“我们的产品能够做些什么?”进入到“用户可以用我们的产品做什么?”
因为消费者根本不关心你的产品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他们只关心“你的产品能给他带来什么?”
这两种思路下,产出的文案也大有区别:
看了这两个文案之后,同样的葡萄,你会买哪个?
我会选择B,两者的区别在于:
例如:
运用费比法则的前提,是找到消费者的需求点。需求点找对了,FABE法则才会管用,所以我们需要去探索:消费者的需求来自哪里?
写了这么久的文案,我认为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2个方面:
需求可能来自“痛点”,即用户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事情不解决,他就会浑身不自在,他会很痛苦。
比如:漂泊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很想定居下来。但是赚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辛辛苦苦好几年还是买不起房子,那么“定居”的问题就成为了他们的痛点。
因为不能定居,他们始终会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要结婚的过不了“丈母娘”那一关,有孩子的过不了“上学”那一关,如鲠在喉,痛苦只能往肚子里吞。
生完孩子的宝妈,身材走样,肚子上还长了妊娠纹,整个人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自信,她们想恢复成为以前的样子,却没找到有效的方法。
那么,“身材”的问题就成为了她们的痛点。因为身材走样,她们渐渐没有了自信,不敢出门社交,严重的还会得产后抑郁症。
我们会发现,痛点往往产生于“缺乏感”,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你此时正在A点,希望去到B点,却因为种种的阻碍,让你求而不得,把你置于“痛苦”的困境中。
由痛点产生的需求,大多数会成为“刚性需求”,这个痛点强度越大,人们改变痛点的想法就越强烈。所以我们看到市面上有很多产品卖得非常火爆,就是因为它们去试图解决消费者的“刚需”问题!
今年715政策出来之后,购房者眼看在深圳买房无望,又把目光瞄向了深圳周边的中山、广州南沙等地方,只为解决自己的“刚性需求”——买了房才能上车,才能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
这个时候,“文案”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打到客户的痛点上,他知道购买这件商品或服务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会产生购买动机。
下面的这些“房地产”文案,正是洞察了消费者这一需求,所以特别打动人心。
但是,有时候我们常常被“伪痛点”迷惑,写出不痛不痒的文案,到底什么样的点才能让消费者痛起来?
实际上,真的痛点有以下两个特征:
痛点要有高感知频率,也就是说: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一定要仔细思考:这个“痛点”是否每天都能被用户所处的情境诱发出来?
判断“痛点”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被激活的频率,我们可以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感到“很痛”,想寻求改变。
就我而言,时常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速度,担心被职场“淘汰”,渐渐地就演变成了知识焦虑。
当我携带着焦虑前行时,就会迫切的寻求改变,所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线上或者线下的课程时,就会产生购买动机;看到一篇又一篇干货文章时,就会无意识地点击收藏,渐渐地就发现自己囤积了很多课程和知识。
正因为“焦虑”已经变成了生活与工作的常态,所以就会一次次地购买课程,囤积知识。如此高频的痛点,很容易让人产生动机。
如果要说服女性戒烟,我们该从何说起呢?
这里举《洞见远胜创意》里的经典案例:向女性宣传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即使把吸烟的危害说到极致,比如得肺癌等,都没用。
只有这件事给我带来了直接后果,才能“扎到心里”,成为“痛点”。
比如小A不太擅长用Excel来做数据分析,导致在工作汇报时,被老板狠狠的批评。
这样的因果关系,让小A觉得Excel十分重要,但却是自己的短板。所以他会去网上特意搜寻Excel的课程,或者报名线下培训班学习。带来直接后果的痛点,更容易让我们采取行动。
需求可能来自“甜点”,这个“甜”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欲”,会促使我们“想要”,一看到商品,心里就痒痒的,特别有兴趣,特别向往。当“甜点”被满足,我们就会产生“愉悦感”。
还是拿房子说事,人们买房子是为什么?
就是为了解决居住的问题,为了有一个温暖的巢穴,不管金窝银窝,总得先有个窝可以居住吧。所以,买小户型的房子解决是痛点问题。而买一套更高档,更豪华,更有格调的房子,就是人们的向往了。
再比如,女生们都喜欢刷小红书,在上面看各种网红博主的推荐,跟着去购买网红产品。其实看网红的推荐,是大家理想生活的投射,我们购买网红的东西,就部分地实现了自我的向往。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喜欢芳疗,所以购买了很多品种的精油,并学习了“芳疗师”的课程。
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刚需,却能给生活带来很多“愉悦感”。当我坐在办公桌前伏案工作的时候,在香薰机里面滴几滴柠檬草精油或者迷迭香精油,边闻着清新的味道边码字时,心情就特别的舒爽。在方寸之间,感受到了自然的味道。
所以“芳疗精油”作为一个非刚需的产品,它的文案就特别偏重“甜点”的制造,用文字来唤醒受众的“愉悦感”。
比如:我查看了多特瑞精油的文案,它就特别注重对人们生活场景中的愉悦感的塑造。
精油文案:
上午,
在办公室香薰丝柏香薰精油,
木质和香脂般迷人的琥珀味,
让人仿佛感受到大地般的稳重,
给慵懒的自己充电。
静静体会大自然蕴藏的芬芳吧,
享受芳香的同时,
让你更有精力,
应对繁重的学习和工作。
午后,
将6滴扁柏香薰精油,
滴入香薰机中。
柔和的草本与柠檬味,
夹杂着温暖与甜蜜,
让你的身体感到满满的活力,
轻轻松松应对忙碌的下午。
再往深一层去归纳:痛点对应的就是消费者的问题,属于理性的需求,产品需要具备强大的功能属性,才能打动消费者;而甜点对应的是消费者的欲望,是感性的需求,产品可以从情感入手去打动消费者。
渐渐的发现,文案的功夫是在“文案”之外,文案人更像是一个发现者,要去发现和挖掘受众的痛点和甜点,一步一步地接近“洞察”,挖掘的过程也是慢慢了解人性的过程,“人性”才是“卖货”的基石。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收藏从未停止,学习从未开始
五年运营人,前来报道!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 真的需要提升的太多了!!
请注明:公司名和职位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谢谢
请注明:公司名和职位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谢谢
请注明:公司名和职位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谢谢
运营派是一个以运营、市场、营销、文案为核心的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每天阅读到来自腾讯、网易、阿里、拼多多、滴滴、百度、美团等头部公司的实战经验分享。我们坚信,运营派一定能在你成长的道路让你少跳坑、少走弯路,引领你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让美好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