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的一个寒冷深夜,新华社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条引起金融界震动的消息:“e租宝”平台涉嫌非法经营,平台的超过13万用户正面临着相关部门的调查。这条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金融界引爆,掀起了轩然大波。
两年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e租宝案”,媒体的镜头首次揭示了这座“金融诈骗帝国”背后的真正操控者。他的名字是丁宁,一个面孔看起来憨厚老实的中年男子。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外表朴实无华的人居然只有高中学历。更为令人不解的是,丁宁在敛财近700亿元后,居然在缅甸北部组建了一支小型的“私人武装”。这些令人咋舌的经历,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他到底是如何建立起这么庞大的金融骗局帝国?凭借仅有的高中学历,丁宁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在丁宁的发家致富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将慢慢揭开这些谜团。
1982年,丁宁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家境普通,父母对他的教育并没有过多的投入。因此,丁宁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已经算得上是一件不小的“奇迹”。高中毕业后,丁宁便开始了在社会上的打拼。在这段经历中,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逐渐在内心形成了一种狡黠的气质。期间,他借助给老板打下手的机会,偷偷学习了许多“经营之道”,本可以凭借这些智慧过上平凡生活的丁宁,却在某次偶然看到一起诈骗案件的报道后,心生了模仿之念。
很快,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社会经验,丁宁从银行贷到了一笔资金,并开始筹划自己的骗局。为了让计划更有保障,他还找来了一些旧时同事,共同参与这个计划。
2012年,丁宁与堂兄丁未巍共同成立了“安徽钰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当时的公司规模不大,员工不过20人,丁宁和堂兄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发展蓝图。然而,这个初创的公司,几乎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业一场巨大风暴的源头。次年,丁宁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钰诚集团”,这时他才开始走上了诈骗之路。凭借着一些策划书,丁宁发现自己可以轻松从投资者手中骗到数十亿资金。对于他来说,这种机会几乎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钰诚集团”成立后,虽然有许多资金流入,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切实的产品或项目。在这其中,“e租宝”平台仅仅是丁宁用来骗取资金的一种工具。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e租宝”的模式似乎简陋,但在当时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却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平台通过引导企业将项目发布在指定网站上,吸引投资者提供资金,平台从中收取利息。这种模式表面上看似无懈可击,但背后却埋藏着巨大的隐患。实际上,“e租宝”根本无法有效监管平台上的企业,而它承诺的回报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而当投资者的资金无法转化为利益时,“e租宝”也有一套应急手段。
“e租宝”的骗局并不复杂,基本上是通过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平台推出的六款产品宣称年收益可达到9%至14%,在金钱的诱惑下,众多投资者纷纷投入自己的积蓄,加入了这个“金融骗局”。从2014年7月上线到2015年12月爆雷,“e租宝”共计骗取了702亿元资金。警方在突袭“e租宝”总部时,发现现场的文件足足装满了80多个编织袋,这些文件大多是伪造的财务数据和未销毁的客户资料。
虽然“e租宝”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丁宁等人直到总部被突袭时,依然不清楚公司账面上究竟有多少资金。然而,公司的混乱并未妨碍他们继续行骗。在丁宁的诈骗过程中,他渐渐迷失了自己。这个曾经生活普通的男子,开始感受到“众星捧月”的滋味,内心逐渐扭曲,开始对员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为了保住工作,员工们不得不选择顺从丁宁的要求。
在获得巨额财富后,丁宁开始用金钱肆意挥霍。他通过招聘美女的名义,开始网罗社会上的年轻女性,甚至将这些女性安置在公司里担任“秘书”。这些所谓的“秘书”几乎没有实际工作,她们的任务仅仅是陪伴丁宁,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丁宁有时会送给她们价值连城的礼物,这些礼物的价值足以让普通人奋斗好几年。
其中,丁宁特别宠爱一位名叫张敏的女孩,她不仅成为了丁宁的情人,还在丁宁的公司内部逐渐晋升,最终成为高层管理人员。丁宁的奢华生活和对张敏的宠爱引起了不少人的侧目。每次出差,丁宁都会为张敏准备昂贵的礼物,有时甚至直接送她别墅和豪车。通过这种方式,丁宁在享受财富的同时,也将张敏和其他女秘书捧上了“王座”。
为了扩大“e租宝”的影响力,丁宁还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他通过与央视合作,将广告投放到全国各地,以美女代言人的形象吸引了大量投资者。通过这种方式,丁宁成功地收集了更多资金,将钱款直接转入自己的腰包。随着资金池的不断膨胀,“e租宝”已经陷入了无法收回资金的困境,但丁宁和张敏仍在继续维持表面上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