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个“e租宝百家分公司涉嫌诈骗在深圳落网”的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网络热议,随即,一场高达700亿金额的网络诈骗案件也被披露出来,一时间,“e租宝网络诈骗”的讨论甚嚣尘上。
2016年,“e租宝”案件最终被定性为非法集资,而其幕后老板也被扒了出来,他的名字叫做丁宁,不仅是幕后老板,项目创始人,还是最大的实际控股人。
丁宁的履历也随之被扒了出来,但令人心惊的是,丁宁不仅是涉案金额达700亿的首席诈骗犯,他还有其他身份,而且他的多层身份就像是洋葱的皮一样层层叠叠,且互为掩护。
缅甸私人武装首领,金融圈大佬,更是在全国拥有几百个情人的风流老板,最重要的是,他不是什么高智商人才,学历仅仅只是一个高中生。
案情中提到的缅北私人武装是怎么回事?700亿的诈骗大案又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令一个高中学历的人,生出这么大的胆子,敢诈骗700亿元的天大金额?张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拥有那么多的身份,并且在各个身份之间如鱼得水地经营?他到底凭什么?
丁宁案发以后,人们对丁宁的人生过往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而但凡是看过丁宁的整个人生轨迹的人,都会不无感慨地说一句“他是个天才啊,可惜走错道了,如果不是走错道,这家伙未尝不是中国电商中的一个新星!”
之所以独此感慨,是因为单看丁宁的起点,以及他后来的身家之后,这段经历起承转合之复杂多变,没有人能做到淡然视之。
丁宁出生于1982年,算是一个大龄的90后。
当时国家高考恢复才刚刚过几年,大学生还比较稀有,是各个行业都要膜拜的宝贝疙瘩,只要成为大学生,那么前途似锦就不是梦。
因此,许多人拼了命地读书,然后参加高考,哪怕失败了,也要继续考,一次失败就复读一年再考一次,直到考到理想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就有这种情景刻画。
丁宁也是这段高考大潮之中的赶潮人之一,他少时聪明,聪颖好学,而且也有天分,老师和家长,包括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的材料。
1999年,丁宁参加高考,然而却不幸地遭遇了高考失利的滑铁卢,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丁宁心有不甘,有心复读一年,再考一次,然而丁宁不像是电影中的孟晓俊那样,求爷爷告奶奶还能筹集到复读的学费,他的家境很差,家里为了供他高中读书,已经是耗尽了所有存款,也借遍了所有关系。
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如果高考成功,那么家里砸锅卖铁也让他读完大学,可是高考失利后,妈妈跟他说,认命吧!
家里已经没有钱,甚至生活都困难,于是17岁的丁宁便由自己的母亲带着,来到了深圳,进入了电子厂打工。
凭借着扎实的高中物理的底子,丁宁没有在电子厂做零敲碎打的流水工,而是一个兼有技术和销售的技术工种,工资比较丰厚一点。
但饶是如此,在物价很高的深圳,丁宁和母亲赚的钱,也就只刚好养活自个,结余很少,攒钱困难。
好在,丁宁还年轻,他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
丁宁确实是有成功的潜质和天赋的,他平常工作之余,不仅喜欢看书看报,而且对科技前沿的动态比较了解,这说明他是有上进心的。
2000年初,此时正是中国互联网大潮开启的时间节点,网络上的更新变革堪称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各种新鲜事物走马观花,络绎不绝,其中,网络购物也悄然出现。
其实,网络购物的概念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蛮久的,比如美国网络购物网站ebay,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被认为是较早的网络购物平台。
但是在中国,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和覆盖范围的延迟性,中国的网购行业也起步较晚,至于电商的概念,更是有头没影的事情。
当代知名的几大中国电商巨头,比如阿里系的淘宝商城,京东系的京东商城等,以及拼多多等,在那个时候都还没能发迹,不过早期的淘宝网上商城,倒是已经初露端倪。
不过,丁宁正是看到了网购潜力的少数人之一。
2001年,丁宁把为公司开设网购平台的想法,提了出来,他说网络购物有其便利性与可靠性,能为公司额外开辟一条销售渠道,能够增加营收量。
作为电子公司的技术员和资深销售,丁宁的建议得到了重视,并很快通过会议,建立起了一个网络销售渠道,为公司搭建了电商频道。
网络购物虽然概念不太火,但是不扎成本,风险较低的优点很快显露出来,公司的销售额猛增,销售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而丁宁作为工程师,也获得了高额的奖金收入。
但对于丁宁而言,最大的收获不是奖金收入,而是让丁宁看到了网商的巨大潜力,屈居人下固然安稳,但有可能导致机会流失。
痛定思痛之下,丁宁决定跳槽创业,以网络购物为媒介,自己单干。
2005年,经过多方筹集融资,丁宁创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蚌埠市钰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五金配件的销售,以及化工材料的生产研发。
创业第一年,靠着互联网行业新兴期的红利,丁宁的公司实现了净利润过百万的不俗成绩。
23岁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还是年收入过百万的公司,丁宁的事业起步相当不低。
而且最关键的是,经历过五六年的历练,丁宁变得沉稳成熟了,而且对于企业成长也很熟悉于心了,他不满足于暂时的成绩,寻求更好的突破。
2007年,丁宁的公司与合肥一所工业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对公司的主要业务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打响了行业口碑,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将公司打造成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业内的明星企业。
靠着舍小钱赚大钱的健康企业理念,丁宁实现了创业增收,年收入翻了好几倍不止,赚了个盆满钵满,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变成了个人资产千万级的富翁,成了业界传奇。
照着这样的发展轨迹走下去,丁宁也许就会成为后来的“二马一王”那样的中国富豪,商业大佬。
然而,尝到了互联网金融红利的丁宁,此时已经欲念攻心,思想抛锚,一门心思钻前言,悄然走上了歧途邪路。
原来,随着互联网红利的不断发酵,丁宁式的财富传奇模式被一再复制,没过多久,他的公司在市场中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竞争逐渐激烈起来。
而丁宁的公司也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了,利润涨幅渐渐回落,行业布局重归平静。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利益存在的任何地方,蛋糕都不可能只落到一个人的口袋里,此起彼伏,你消我长,才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长存之道。
然而,已经被年少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的丁宁,却是想不透这个道理,他就只是天天死盯着利润涨幅,想办法提高利润率。
结果,过分地在意收不到期望的结果,倍加打击之下,他进入了思想的桎梏期,公司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就在这个时候,丁宁又看到了新的商机,这个新的商机,叫做网贷。
网贷行业,算是现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之一,互联网金融大潮,也是创业竞争的大潮,有点子,肯苦干的大有人在,然而投资人就那么点,投资金额就那么有限,总有人抱着赚钱的点子也拿不到投资。
互联网贷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概念逐渐变成一个坚实的行业的。
网贷的盈利,就是收取利息,而越高的收益,往往就代表着越高的盈利。
不过,网贷行业是存在行业门槛的,一般只有体量较大的出资方或公司法人,才具备足够的营业资质,一般手里趁点小钱的人,只能干见不得光的黑贷,或者更高利贷。
丁宁瞧上的,就是网贷,经营多年,他手里也有着不少资产,创办一家资质齐全的网贷公司,只要经营得当,盈利一定是很可观的。
但是丁宁所想所图,其实更大,也更偏。
因为,他盯上网贷行业,不是看重网贷的盈利能力,而是看重了网贷的集资能力。
换句话说,他看上的就是钱,不过不是放贷后收回的利息,而是在集资阶段,投资商所能提供的庞大的现金体量。
说白了,他就是要玩一出“空手套白狼”,套得大笔资金后套现离场的鬼把戏。
这,就是丁宁的不归路。
2014年,丁宁开始将所有资金收拢,进军网贷行业。
他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名叫“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网贷公司,第一款产品叫作“e租宝”。
虽然这家公司看着普通,产品也是普通的p2p网贷,但是丁宁是个相当有魄力的人,从一开始就砸大钱赚吆喝,单是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丁宁就掏出了1亿元。
其实,医家网贷公司的注册资本可大可小,小的可以一百万注册,多的四五百万也有,像是丁宁这种的,只会被认为是人傻钱多。
“e租宝”共有6款金融贷款产品,全部属于融资租赁债权转让类型,客户投资,然后他们用客户投资的钱进行放贷,承诺给一个比较可观的返利数字,模式类似于私募资金投资。
然而实际上就跟私募差不多,因为私募躲不过非法集资,而“e租宝”,因为根本不会有回报率,目的只是圈钱,所以也等于非法集资。
在“钞能力”的加持下,广告公司发疯一样地吹捧“e租宝”,一时间,但凡是广告媒体能够涉及的地方,统统被“e租宝”的广告占领,而“e租宝”优惠的政策也让投资商很心动,不断地有人来到丁宁的公司,跟他签订融资合同。
结果,从2014年的8月起,到2015年11月底,“e租宝”累计融资数据703亿,至年底,总成交量达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突破90万人。
而此时的丁宁,早已经以一个百亿富翁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奢侈享受——
丁宁辞退了好几个公司高管,只雇了职业经理人维持公司日常经营,而他自己,则全国各地到处飞,每天都是约美女约会、旅游,看展,心情好了,他会直接给情人买房子,1.3亿的别墅豪宅说送就送了,可谓极度奢侈膨胀。
与此同时,丁宁也在思考套现离场后自己的退路,为了自保,他选择在出国到缅甸旅游的时候,在缅北这个“三不管”地带置办产业,打造起一个缅北土豪的形象,然后雇一支退伍军人组成的保镖队。
就这样,丁宁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带着十几个嫩模美女来缅甸度假,在私人别墅里游泳看日出,平均一个月的支出都在10亿上下,整个人奢靡无度。
然而,这就是他的最后狂欢了。
2015年,“e租宝”被正式以非法集资数额巨大的罪名起诉,随后数百家分公司同时被突击,然后整个拔起。
2018年,法院对被告人丁宁进行宣判,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藏匿枪支等罪行,将丁宁绳之以法。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话并不完全对,我觉得入错行不可怕,只要端正态度,持身以正,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