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

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2)如果a>0,那么

(3)|ab|=|a||b|.

(5)|a|-|b|≤|a±b|≤|a|+|b|.

(6)|a1+a2+……+an|≤|a1|+|a2|+……+|an|.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g(x)与-g(x)<f(x)<g(x)同解.(g(x)>0)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

(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1时,af(x)>ag(x)与f(x)<g(x)同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1)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简单抽样常用方法:

(1)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概率:

系统抽样的概念:

当整体中个体数较多时,将整体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按一定的规则,从每一个部分抽取1个个体而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方法叫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的步骤:

(1)采用随机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

(2)将整个编号进行均匀分段在确定相邻间隔k后,若不能均匀分段,即=k不是整数时,可采用随机方法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总体中剩余的个体数N′满足是整数;

(3)在第一段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第一个被抽得的个体编号l;

(4)依次将l加上ik,i=1,2…(n-1),得到其余被抽取的个体的编号,从而得到整个样本。

分层抽样:

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所分成的各个部分叫做层。

利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每一层按照它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

不放回抽样和放回抽样:

在抽样中,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不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不放回抽样;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放回抽样.

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都是不放回抽样

分层抽样的特点:

(1)分层抽样适用于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

(2)在每一层进行抽样时,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使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4)分层抽样也是等概率抽样,而且在每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4

等差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为公差,记为d;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那么,通项公式为,其求法很重要,利用了“叠加原理”的思想:

此外,数列前n项的和,其具体推导方式较简单,可用以上类似的叠加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迭代的方法,在此,不再复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n项的和Sn除以n后,便得到一个以a1为首项,以d/2为公差的新数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很多涉及Sn的数列问题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商(即二者的比)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商为公比q;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Tn。

那么,通项公式为(即a1乘以q的(n—1)次方,其推导为“连乘原理”的思想:

a2=a1Xq,a3=a2Xq,a4=a3Xq,an=an—1Xq,将以上(n—1)项相乘,左右消去相应项后,左边余下an,右边余下a1和(n—1)个q的乘积,也即得到了所述通项公式。

此外,当q=1时该数列的前n项和Tn=a1Xn

当q≠1时该数列前n项的和Tn=a1X(1—q^(n))/(1—q)。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5

(1)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

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

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nn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6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7

1.任意角

(1)角的分类:

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终边相同的角:

终边与角相同的角可写成+k360(kZ)。

(3)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l是以角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为半径。

③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比值与所取的r的大小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

④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弧度;180弧度。

⑤弧长公式:l=||r,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lr=||r2.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是一个任意角,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 =y,cos =x,tan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口诀是: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三角函数线

设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P作PM垂直于x轴于M。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的坐标为(cos,sin),即P(cos,sin),其中cos =OM,sin =MP,单位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单位圆在A点的切线与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则tan =AT。我们把有向线段OM、MP、AT叫做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8

一、导数的应用

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右减,则在该零点处,函数去极大值;若左边减少,右边增加,则该零点处函数取极小值。

学习了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个有关导数和函数的综合题来检验下学习成果。

2、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1)费用、成本最省问题

2)利润、收益最大问题

3)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二、推理与证明

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

对于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1)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2)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不等式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四、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内容要目: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等。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夹角以及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基本要求:掌握求直线的方法,熟练转化确定直线方向的不同条件(例如: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倾斜角等)。熟练判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不同位置,能正确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直线的夹角大小。

3、重难点: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定量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独立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五、圆锥曲线

1、内容要目: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及方程F(x,y)=0是曲线C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及圆的一般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它们的性质。

2、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上及求曲线的交点。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和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求曲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及交点的中点坐标。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3、重难点:建立数形结合的概念,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代数研究几何的方法,掌握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等价的代数表示,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9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

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

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0

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

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1

一、简单随机抽样

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从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等于n/N.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

1.抽签法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2.随机数法

随机抽样中,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二、活用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的最基本特征是“等距性”,每组内所抽取的号码需要依据第一组抽取的号码和组距是唯一确定,每组抽取样本的号码依次构成一个以第一组抽取的号码m为首项,组距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第k组抽取样本的号码,ak=m+(k-1)d,如本题中根据第一组的样本号码和组距,可得第k组抽取号码应该为9+30x(k-1)

三、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四、分层抽样

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常将总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按照各个部分所占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层的各部分叫做层。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2

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

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逆定

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s=πr?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 /360=rl/2

5.圆锥侧面积S=π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3

一、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四、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五、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六、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六、加法公式:

P(A+B)=p(A)+P(B)-P(AB),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七、差:

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八、乘法公式:

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九、全概率公式:

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4

有界性

设函数f(x)在区间X上有定义,如果存在M>0,对于一切属于区间X上的x,恒有|f(x)|≤M,则称f(x)在区间X上有界,否则称f(x)在区间上无界。

单调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区间I包含于D.如果对于区间上任意两点x1及x2,当x1f(x2),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单调递减的。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奇偶性

设为一个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奇函数。

几何上,一个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亦即其图像在绕原点做180度旋转后不会改变。

奇函数的例子有x、sin(x)、sinh(x)和erf(x)。

设f(x)为一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偶函数。

几何上,一个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亦即其图在对y轴映射后不会改变。

偶函数的例子有|x|、x2、cos(x)和cosh(x)。

偶函数不可能是个双射映射。

连续性

在数学中,连续是函数的一种属性。直观上来说,连续的函数就是当输入值的变化足够小的时候,输出的变化也会随之足够小的函数。如果输入值的某种微小的变化会产生输出值的一个突然的跳跃甚至无法定义,则这个函数被称为是不连续的函数(或者说具有不连续性)。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5

(1)高中函数公式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②当=0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

(3)高中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O,则经2、3、4象限;当0,0时,则经1、2、4象限;当0,0时,则经1、3、4象限;当0,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6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7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x-a)^2+(y-b)^2=r^2

(1)标准方程,圆心(a,b),半径为r;

(2)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THE END
0.高考必备: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高考高中数学知识点是高考数学必备复习资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高考数学的复习,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以下是《高考必备: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 高考必备: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 打包下载戳这里》》》:十五章汇总知识点 jvzquC41pg}t0ttqnggsp7hqo1813?64355239:5444ivvq
1.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8篇)6.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六 平面向量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向量是大小和方向都有的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 示例:向量a=(3,4),向量b=(-2,7),则a+b=(1,11),a-b=(5,-3)。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向量的数量积(点积)和向量积(叉积)是向量运算的两种形式,jvzquC41o0;2vnxv0pku1|mqy1724:73284ivvq
2.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精选10篇)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 jvzquC41okv/t~nygp4dqv4yqtj0ijt|jqthuqzzwg€ik|mkfkgos~fp|qthlrj0jvsm
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jvzquC41yy}/5?5fqe4dp8iqewsfp}498668:?>a3279;;>97;4ivvq
4.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32篇)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32篇)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1 有界性 设函数f(x)在区间X上有定义,如果存在M>0,对于一切属于区间X上的x,恒有|f(x)|≤M,则称f(x)在区间X上有界,否则称f(x)在区间上无界. 单调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区间I包含于D.如果对于区间上任意两点x1及x2,当x1f(x2),则称函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pppwq|uoisng4175:=95854ivvq
5.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4 集合的分类: (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 关于集合的概念: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3487/j}rn
6.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5篇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jvzquC41yy}/f~fpogoxgw3eqo5{qwllkg542<=:754ivvq
7.高考数学知识点高考数学复习高考数学考点> 数学知识点 涵盖高考数学多个常考知识点,共分为16个专题对高考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包括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重点内容 帮助考生从高中知识点 高中语文知识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中英语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 高考特别策划 高考冲刺 高考真题 高考作文 高考查分jvzq<84yyy4hcxpcq0ipo8ggkmgp1pp|uf5tzƒxf1
8.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pdf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pdf,高中数学知识总结归纳(打印版) 引言 1 .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幕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662:4754643;8442724960ujzn
9.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怎么学?多预习,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_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定义: 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icuzk|mwzwk0e=<6967/j}rn
10.[《习坎文摘》第65期]说题|湖北省沙市中学学生说题应包括如下内容:说题目大致意思,尤其要说明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特别要注意挖掘题中隐含条件;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说解题的方法;说解题的步骤;说解答的格式和表述;说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说其它解法、解法的优化、变化和结论的一般推广;说解题总结,说题目的来源、背景和前后知识的联系,说解题的特别注意点和jvzq<84yyy4id|x|z0ipo8UtkpzBt}neng532B<:
11.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1、常用数学公式表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a-b|≤|a|+|b|;|a|≤b-b≤a≤b;|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jvzq<84yyy4hcxpcq0ipo8j142842=7318:54
12.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uj{ywn4e42934?80jvsm
13.2021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021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1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8:54;/j}rn
14.高中数学注意点汇总十篇问题化原则是将高中数学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以及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情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856?3jvor
15.史上最全: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总结baoyisheng143 >《数学》2021.08.30 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收藏: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数学100个核心知识点! 【高中数学】务必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6;7=66h>;55?7::80jvsm
16.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集锦15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集锦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jvzquC41yy}/f~fpogoxgw3eqo5{qwllkg524B>2384ivvq
17.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一、集合有关概念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6993;/j}rn
18.有关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jvzquC41okv/qq6220ipo8xjwz{f1><497:60qyon
19.高中数学题型总结(精选35篇)学习了导数基础知识点,接下来可以学习高二数学中涉及到的导数应用的部分。 高中数学题型总结 篇10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pppwq|uoisng4176:<57;84ivvq
20.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31篇)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付正军: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pppwq|uoisng41767@6;87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