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刘**(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数学学业水平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1、 集合( 1)、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叫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表示一个集合要用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图示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记作,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元素 a 和集合 A 之间的关系: aA,或 a A;( 5)、常用数集: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 Z ;整数: Z ;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2、子集( 1)、定义: 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则 A叫B的子集;记作:
2、 AB,注意: A B 时, A 有两种情况: A 与 A ( 2)、性质:、AA,A ;、若 AB, BC,则AC ;、若 AB,B A则A=B ;3、真子集( 1)、定义: A 是 B 的子集 ,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 AB ;( 2)、性质:、 A,A ;、若 AB, BC,则AC ;4、补集CU AA、定义:记作:CU A x | x U ,且 x A ;、性质: ACUA, ACUAU, C(CUA) A;U5、交集与并集AB( 1)、交集: AB x | xA且 xB性质:、 AAA, A、若 ABB,则 BA( 2)、并集: AB x | xA或 xBAB性质
3、:、 AAA, AA、若 ABB,则 AB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1判别式: =b2-4ac000yyy二次函数f (x) ax 2bx c(a 0)Ox1x2xxx的图象Ox1=x 2O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数根有两相等实数根没有实数根ax 2bx c 0(a 0) 的根x1, x2 ( x1x2 )x1x2b2a一元二次不等式 x | x x1 , xx2 bR x | xax 22abx c 0( a0) 的解集“”取两边一元二次不等式 x | x1 xx2 ax 2bx c 0(a0) 的解集“”取中间不等式解集的边界值是相应方程的解含
4、参数的不等式ax 2 b x c>0 恒成立问题含参不等式 ax 2 b x c>0 的解集是 R;其解答分 a 0(验证 bxc>0 是否恒成立 )、 a 0( a<0 且 <0)两种情况。7、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取两边, “”取中间)( )、当a0时, | x |a 的解集是 x | xa, xa , | x |a 的解集是 x |axa1( 2)、当 c0时, | axb | cax bc, axb c , | axb |ccaxb c( 3)、含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零点分段讨论法:例:| x 3 | 2x1 |28、简易逻辑:( 1)命题: 可以判
5、断真假的语句;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简单命题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复合命题 :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三种形式 : p 或 q、 p 且 q、非 p;原命题互逆逆命题判断复合命题真假 :若 p 则 q若 q 则 p1 、思路:、确定复合命题的结构,互否为逆、判断构成复合命题的简单命题的真假,互互为否逆否互、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否2 、真值表: p 或 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否命题逆否命题若q 则 pp 且 q,同真为真;非p,真假相反。若 p 则 q互逆( 2)、四种命题:2原命题 :若 p 则 q; 逆命题 :若 q 则 p;否命题 :若p 则q;逆否命题 :若
6、q 则p;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3)、反证法步骤 :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否定假设。(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若 p q ,则 p 叫 q 的充分条件;若 p q ,则 p 叫 q 的必要条件;若 p q ,则 p 叫 q 的充要条件;第二章函数1、映射: 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集合 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记作 f: A B,若 aA,bB ,且元素 a 和元素 b 对应,那么 b 叫 a 的象, a 叫 b 的原象。2、函数:( 1)、定义:设 A, B 是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 A 中
7、的任意一个数 x,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和它对应, 就称 f:A B 为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记作 y=f( x),(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叫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f( x)的范围叫函数的值域,定义域和值域都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 3)、函数的表示法常用: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画图象的三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4)、区间:满足不等式 ax b的实数 x 的集合叫闭区间,表示为:a ,b满足不等式 ax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开区间,表示为: ( a,b)满足不等式 axb 或 a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半开半
8、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 b)或( a , b ;( 5)、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整式:全体实数,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R;、分式:分母0 , 0 次幂:底数10 ,例: y2 | 3x |、偶次根式:被开方式0,例: y25 x2、对数:真数0 ,例: ylog a (11 )x( 6)、求值域的一般方法:、图象观察法:y0.2|x|、单调函数:代入求值法:ylog 2 (3x 1), x 1,33、二次函数:配方法: yx24x, x 1,5) , yx 22x 23x、“一次”分式:反函数法:y2x12sin x、“对称”分式:分离常数法:y2sin x、换元法:yx12x(
9、7)、求 f( x)的一般方法:、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f( x),且满足 3 f (x1)2 f (x1)2x17 ,求 f(x)、配凑法:、换元法:f ( x1 )x21, 求 f( x)xx2f ( x 1)x 2 x ,求 f( x)、解方程(方程组) :定义在( -1 , 0)( 0, 1)的函数 f( x)满足 2 f (x)1f (x),求 f( x)x3、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区间 D 上任意两个值 x, x,若 xx时有 f (x)f ( x ) ,称f ( x)为 D 上增函数;121212若 x1x2 时有 f ( x1 )f ( x2 ) ,称 f ( x) 为
10、D 上减函数。(一致为增,不同为减)( 2)、区间 D 叫函数f ( x) 的单调区间,单调区间定义域;( 3)、判断单调性的一般步骤:、设,、作差,、变形,、下结论( 4)、复合函数 y f h( x) 的单调性:内外一致为增,内外不同为减;4、反函数 :函数 yf(x) 的反函数为 yf 1 ( x) ;函数 yf (x) 和 yf1 ( x) 互为反函数;反函数的求法: 、由 yf ( x) ,解出 xf1 ( y) ,、 x, y 互换,写成 yf1 ( x) ,、写出 y f 1 ( x)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反函数的性质:函数yf (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f
11、1()x 的值域、定义域;函数 yf ( x)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 f1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点( 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b,a);5、指数及其运算性质: ( 1)、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根等于 a( n1, nN *),那么这个数叫 a 的 n 次方根;n a 叫根式,当 n 为奇数时, n a na ;当 n 为偶数时, n an| a |a( a0)a(a0)mnmm1( 2)、分数指数幂:正分数指数幂:a naa n;负分数指数幂:ma n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1, 0 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0 的负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41( 3)、运算性质:当 a0
12、,b 0, r, sQ 时: a ra sa rs ,(a r ) sars , (ab) ra r b r , r aa r ;6、对数及其运算性质:( 1)、定义:如果 abN ( a0,a1),数 b 叫以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log a Nb ,其中 a 叫底数, N 叫真数,以 10 为底叫常用对数:记为lgN,以 e=2.7182828为底叫自然对数:记为lnN( 2)、性质: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1 的对数等于0: log a 10,、底的对数等于1: log a a1 ,、积的对数: log a ( MN )log a M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Mlo
13、g a Mlog aN ,N1 log a M ,幂的对数: log a M nn log aM ,方根的对数: log anMn7、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定义yax(a且)y log a x ( a 0且 a1)0 a1a>10<a<1a>10<a<1x图象yy=ay=axyyy=log axy(非奇非偶)x11O1xO1y=log axOxOx定义域值域性 单调性函 数 值变化质图 定 点图象象特征图象关系( -, +)(-, +)( 0, +)( 0, +)( 0, +)(0, +)( -, +)( -, +)在( -, +)
14、在( -, +)在( 0, +)在( 0,+)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1, x01, x00, x10, x1ax1, x0a x1, x0log a x 0, x1log a x 0, x11, x01, x00,0x 10,0x 1a01,过定点( 0, 1)log a 10, 过定点(, )1 0a x0,图象在 x 轴上方x 0,图象在 y 轴右边yax 的图象与ylog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5第三章数列(一)、数列:( 1)、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每个数都叫数列的项;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定义域: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 , 2,3, n
15、 ),值域:数列本身,对应法则: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通项公式 :数列 an 的第 n 项 an 与 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例:数列1,2, n 的通项公式 an = n1, -1, 1, -1,的通项公式an = (1)n10, 1, 0, 1,0,的通项公式 an1( 1)n;2( 3)、递推公式 :已知数列 an 的第一项,且任一项an 与它的前一项an 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叫递推公式;例:数列 an : a11 , an11,求数列 an 的各项。an1( 4)、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a1 a2a3an ; 数列前 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a na
17、数列中,从第2 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对于数列an,若 an1and (常数 ),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对于数列an ,若 2an 1anan2 ,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 6)、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an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 am 是等差数列的第 m 项,且 mn ,公差为 d ,则有 anam( nm) d、等差数列an,若 nmpq ,则 anama paq 。a1 an也就是: a1ana2 a n
18、1a3a n2,如图所示: a1 , a2 ,a3 ,an 2 ,an 1, ana2 an16、若数列an 是等差数列, Sn 是其前 n 项的和, kN * ,那么 Sk , S2 k Sk , S3k S2k成等差数列。S3k如下图所示: a1a2a3akak 1a2 ka2k1a3kSkS2 kSkS3kS2 k、设数列an 是等差数列,S奇 是奇数项的和,S偶 是偶数项项的和,Sn 是前 n 项的和,则有:前 n 项的和SnS奇S偶, 当 n 为偶数时,S偶S奇n d2,其中 d 为公差;当 n 为奇数时,则S奇S偶S奇n 1 a中S偶n 1 a中(其中 a中 是等差数列的中间一项)
19、 。a中 ,2,2、等差数列an的前2n1项的和为 S2 n1 ,等差数列bn的前2n1'S2n 1 。项的和为 S2 n 1 ,则 anbnS2'n 1(三)、等比数列:(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 q0 )。( 2)、通项公式:ana1 q n 1 (其中:首项是a1 ,公比是 q )na1 ,( q1)( 3)、前 n 项和 Sna1an qa1(1qn ),(q1)(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1q1qa (1qn )a1an q说明
20、: Sn1(q1)Sn(q1)1q21q3 当 q 1时为常数列,Snna1 ,非 0 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4)、等比中项:如果在 a 与 b 之间插入一个数G ,使 a , G ,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 a 与 b 的等比中项 。也就是,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Gb ,即 G 2ab (或 Gab ,等比中项有两个)aG(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对于数列an,若an1q(q0),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an、等比中项:对于数列an,若 an an 2an21 ,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an 是等比数列
21、的第n 项, am 是等比数列的第 m 项,且 mn ,公比为 q ,则有 ana mq n m、对于等比数列an ,若 nmuv ,则 anamauav7a1 an也就是: a1ana2 an1a3an2。如图所示: a1 ,a2 ,a3 , an2 ,an 1, ana2 an 1、若数列an 是等比数列,Sn 是其前 n 项的和, kN *,那么 Sk , S2kSk , S3kS2k 成等比数列。S3k如下图所示: a1a2a3akak 1a2 ka2k1a3kSkS2 k SkS3kS2 k( 7)、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常用方法:分析通项,寻求解法1 2 3nn(n 1),13 5(
22、2n 1) n 2 ,122232n 21 n(n 1)(2n 1)26公式法:“差比之和”的数列:( 235 1 )(23 52)(2 35 n )、并项法: 12 34(1)n1 n、裂项相消法:11116( n 1) n21111122334nn1、到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 “差比之积”的数列:12x3x 2nx n1第四章三角函数1、角 :( 1)、正角、负角、零角:逆时针方向旋转正角,顺时针方向旋转负角,不做任何旋转零角;( 2)、与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都可以表示为集合|k 360 ,kZ ( 3)、象限的角:在直角坐标系内,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
23、边落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2、弧度制 :( 1)、定义: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2)、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180弧度, 1 弧度( 3)、弧长公式: l | r(是角的弧度数)扇形面积: S1 lr1| r 2221 弧度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叫弧度制。(180)57 18'yP( x, y)x2y 2rr00x3、三角函数(1)、定义:(如图)( 2)、各象限的符号:y_y_y+Ox8OxOx_+_sincostansinytanysecrrxxcosxcotxcscrryy(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角度0304560901
24、20135150180270360的弧度02353264323462sin01231321010222222cos13210123101222222tan03133130033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倒数关系:sincossin2cos21ta nsint a nc o t1c o stancot11tan2sec2co tco ss i nc s c1sin1cot2csc2cossec1seccsc( 4)同角三角函数的常见变形:(活用“ 1”)、 sin 21cos2,sin1cos2; cos21 sin 2, cos1 sin 2; tancotco
25、s2sin 22, cottancos2sin 22cos22 cot 2sincossin 2sincossin 2 (sincos)212 sincos1sin 2,1sin 2| sincos|5、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一:sin(k 360 )sincos(k 360 )costan(k 360 )tan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公式五:9sin(180) sinsin(180)sinsin()sinsin(360)sincos(180)coscos(180)coscos() coscos(360)costan(180)tantan(180)tantan()tanta
26、n(360)tan33sin()cossin()cos)cossin()cossin(2222补充: cos()sincos(2)sincos(3)sincos(3)sin222tan()cottan(2)cottan(3)cottan(3)cot222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sin()sincoscossinS() : sin()sincoscossinC(): cos(a)coscossinsinC () : cos(a)coscossinsinT(): tan()tantanT() : tan()tantan1 tantan1tantanT()的整式形式为:tantan
27、tan()(1tantan)例:若 AB45 ,则 (1tan A)(1tan B)2(反之不一定成立)7、辅助角公式 : a sin xb cos x2b2asin xbcosxaa2a2b2b2a2b2 (sin xcoscosxsin)a2b2sin(x)(其中称为辅助角,的终边过点 (a, b) , tanb ) (多用于研究性质)a8、二倍角公式 :( 1)、 S2 :sin 22sincos( 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C 2:cos2cos2sin 2sincos1sin 2212 sin 22cos21sin 21cos21cos21222T2:ta2n2 ta ncos21cos21 cos211ta2 n222( 3)、二倍角公式的常用变形:、1cos 22 | sin|,1cos 22 | cos | ;、 11 cos2| sin| ,11 cos 2| cos |2222、 sin 4cos412sin 2cos21sin 2 2;cos4sin 4cos2;21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