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①,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②,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③,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④,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岑夫子,丹丘生:李白友人岑徵君、元丹丘。岑、元曾招李白相聚,李白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纪实。

②钟鼓馔(zhuàn)玉: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③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④五花马:马之毛色作五花文。

【诗人名片】

李白(约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认为与唐朝皇室同宗。隋朝末年随先祖流落西域,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父亲将其带到蜀地,年少时在蜀地求学。他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漫游,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这期间曾去长安求官,却没有成功。天宝初年,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诏入京,担任翰林。但不久便因遭诬陷而离开京城,四处漂泊。安史之乱后,他做了永王的幕僚。后来永王因反叛被肃宗所杀,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夜郎。虽中途获得赦免,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将进酒译文1】

你没有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大海不再回。你没有看到厅堂的明镜中,我又生了白发,清晨发如青丝,傍晚便如白雪一般。人生得意时刻尽情欢乐,不要让酒杯空对明月。上天生下我为栋梁之材终究会发挥作用,千金用尽了还会再来。烹羊宰牛吧,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应该整整地喝上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请喝酒,莫停杯。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特别认真听。荣华富贵不必在意,只愿长久地陶醉酒中不要清醒。自古以来圣贤之人身后默默无闻,只有饮者留下千古美名。从前陈王在平乐观摆设盛宴,一斗美酒值一万钱,他们借助酒兴尽情地欢娱戏谑。主人为什么说缺少钱,应该毫不犹豫地买来美酒我们对着喝。名贵的五花马,价值千金的狐皮袍,叫侍童拿出去换美酒,我和你一起忘却那万古的愁绪。

【将进酒译文2】

你不见黄河的水流从天上来,滚滚流向大海不再回还。你不见面对高堂明镜悲伤白发,早晨如青丝晚上变得雪白。人生得意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酒杯空着对明月。老天给我们才能定有用,千金散尽还能再回来。杀牛烹羊暂且欢乐快活,应该一饮就喝它三百杯。岑夫子啊,丹丘生,请喝酒,莫要停下来。让我为你们唱支歌,请你们为我倾耳听。山珍海味的生活并不值得炫耀,只愿意长醉不愿意清醒。自古以来圣贤都冷落寂寞,只有饮酒的高士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设宴平乐宫,豪饮千杯玩得特别尽兴。主人怎么能够说你的钱少,只管买酒来咱们一起痛喝。什么五花良马千金的狐裘,快叫孩子拿出去换取美酒,我和你们一同消除万古忧愁。

【将进酒译文3】

你难道没有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滚滚直奔东海不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悲叹白发,早上还是满头青丝,晚上就变得发白如雪。人生得意之时应纵情欢乐,切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天造就了我栋梁之材,定会有大用,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欢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嫌多!岑夫子呀,丹丘生,请快喝啊,杯莫停。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侧耳细细听。钟鸣鼎食的豪华生活不值得珍贵,我愿永远沉醉,不再清醒。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被冷落寂寞,只有那善饮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当年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一斗酒值千金仍然尽情欢笑。主人你别担心给钱少,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陪着朋友喝。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值千金的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换美酒,让我们共举杯来消融这万古长愁。

【将进酒赏析1】

《将进酒》题目的意思为“劝酒歌”,是借古题“填之以申己意”。该诗是汉乐府短箫饶歌二十二曲之一,多数写的是饮酒高歌的事。该诗是李白遭到诽谤离开长安后写的,时间大概是天宝十一年(752)。当时诗人正和朋友岑勋在嵩山颍阳隐居的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经常登山宴饮。借助酒兴和诗意,诗人的满心幽怨一吐而出。

该诗以颇有气势的排比句开始。上句写大河的来势不可阻挡,大河的去势不可回转。一来一回,有很强烈的反复咏叹的味道。下句将从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过程比喻成“朝”“暮”之间的事,感叹人生的短暂。上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夸张,下句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夸张。

但下面两句却一转悲凉的情调,变得欢快起来:从“人生得意”到“杯莫停”,诗人的情绪渐渐高昂起来。诗人认为应该尽情欢乐,只要“人生得意”,生命便没有遗憾。行乐必须有酒,该句用“金樽”、“对月”,虽没有写酒,却将饮酒诗意化。虽然没有写如何痛饮,但“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双重否定词,却使诗意更浓。诗人主张及时行乐,但并不是沉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接着,诗人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大家都整头地“烹羊宰牛”,非要喝个“三百杯”才罢休。“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组短句,在让人如闻诗人的劝酒高声之时,也使诗歌的节奏在此有了一些变化。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描写了酒逢知己之时,诗人要对朋友高歌的情形。之后的八句就是诗人的歌中内容。在诗人看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他还想“但愿长醉不复醒”。到此,诗人开始酒后吐真言,情绪也从豪放转到激愤。下面两句好像诗人在进行自我安慰,其实是通过说古人“寂寞”来说自身的“寂寞”。所以,他宁愿长醉不醒。接下来,诗人将“陈王”曹植作为“留其名”的“饮者”代表。虽然曹植的例子看似和政治无关,但其实包含着诗人心中十分沉重的忧愤。

刚刚袒露完心情,诗人又开始说酒,并且情绪越来越狂妄。诗歌主人公慷慨地挥洒千金,甚至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美酒,且“呼儿”的语气十分之大。这里,诗人“不可一世”的神态,不仅表现出了他的“醉意”,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率真的个性和与朋友深厚的友情。之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在意犹未尽的诗情中又凸现诗人感情的奔流激荡。

该诗堪称千古佳作,起伏跌宕,非大手笔无法成就。

【将进酒赏析2】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当时胸中积郁很深,自己的政治抱负既不能施展,岁月又很容易流逝,因此此诗突兀而来的是这样一种叹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亦如之,岁月匆匆易过,悲愁能令人迅速衰老。既然人生在世不得意,那么就不如酩酊一醉,忘却烦忧。这是一句牢骚悲愤语,但李白不是沉浸在悲愤中不能自拔的人,他立即又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乐观自信的宣言。这是诗歌的第一段。诗的以下部分,李白劝朋友多饮酒,在酒中寻找快乐、寄托情怀:钟鸣鼎食的富贵不足以羡慕,我们只愿长醉不愿醒!自古及今,只有善饮之人留名于后世,陈思王曹植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不要说没有沽酒钱,把五花马、千金裘统统拿出来去换了钱沽酒来饮吧!我与你们一醉方休,忘却那无边无际的深愁吧!一个“愁”字如同鬼魂那样在诗中出没。这愁,正是李白政治上不遇的忧愁;这愁,可以借酒浇之,但醉时苦短醒时苦长。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毕竟现在仍需借酩酊一醉来“与尔同销万古愁”啊!

这是李白著名的咏酒诗篇,传诵千古。诗人仕途失意后,以纵酒狂欢来消释内心的苦闷。诗的发端采用比兴手法,黄河之水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诗的主旨是主张及时行乐,轻视功名富贵但同时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骨子里却是那抹不掉的自信。全诗笔酣墨饱,气势奔放,音调高亢,一气呵成,情极悲愤而狂放,语极豪纵而沉着,具有震古铄今的气势与力量。

【将进酒赏析3】

这首诗主观感情色彩很强,有两个主要艺术特色——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二是内在韵律的大起大落。“将”(qiāng),意思是劝,“将进酒”的意思就是“劝酒歌”。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说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即诗人二入长安后,一说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即诗人一入长安后。目前,学术界普遍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原因是:李白一入长安虽没有找到政治出路,但对政治仍抱有很大幻想,因此,在一入长安之后、二入长安之前的诗,牢骚与期望并存。在二入长安之后,李白对政治几乎完全失望,诗中对现实持否定态度。《将进酒》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既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牢骚,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望,符合一入长安之后、二入长安之前的诗人心态。

黄河的景象本来就是壮阔的,水流湍急,落差很大,但源头再高,也高不到天上去呀。“黄河之水天上来”把本来壮阔的说得更壮阔,这是放大式的夸张。这个夸张有一层比喻的意义,就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但主要还是赞美河山的壮丽,这与李白的政治抱负是紧密联系着的。“高堂”是古代四合院的正堂,古人也用它来代称父母,但在这首诗中却是居家的意思,人生苦短,少年时一头青青的黑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换成了白发。人的头发由黑变白,本来有一个时间过程,起码有一个“二毛”的阶段,但诗人取消了这个过程,把人生的由少到老,说成是一“朝”一“暮”的事。把一个短暂的事情,说得更加短暂,这就是缩小,这也是一种夸张,只不过是反向的夸张,其作用仍是增强表达效果,目的是感慨人生渺小。

可以说,没有夸张就没有李白。扩大式夸张在李白还有一种特殊形态,就是“数字化夸张”,就是运用大数目字以达到夸张的目的。这种夸张形式在《将进酒》有比较集中的运用,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千金散尽还复来”“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与尔同销万古愁”等等,或夸张饮酒之多、或夸张花销之巨、或夸张时间之长,等等。《水浒传》写武松过景阳冈,酒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而武松一口气喝下了十八碗,这也很夸张。但比起《将进酒》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似乎又算不得什么了,这里的效果是更加豪放、更加淋漓尽致、更加富有诗意。

李白在写作这首诗时的处境,一方面是遭遇政治失意,是冷酷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是他一向怀有的政治抱负,是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这就构成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和冲突——这就是诗情大起大落的深层次原因。

李白诗歌内在韵律上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在《将进酒》中可以简单概括为一起一落,再起再落,再起。诗开篇是两组长句,一组长句把黄河的壮丽说得更加壮丽,面对壮丽河山,诗人豪情满怀,欲有作为。这是诗情的一次大起。紧接着,另一组长句把短暂的生命说得更加短暂,表现出诗人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对虚度年华的恐惧。这是诗情的一次大落。

然而,诗人拒绝消沉。于是诗情再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说的人生得意,当然不是现实,而是未来,诗人肯定有这样的未来,所以他要为未来痛饮满杯。“天生我材必有用”表达的是使命感、是自信——“有用”而“必”!不但自信,而且充分。“千金散尽还复来”,仍然是自信——这不仅仅是说花钱的豪爽,更是对“钱”景的乐观。“烹羊宰牛且为乐”以下几句,则是为想象中乐观的前景而安排的一场盛宴,作者用夸张的手法铺叙了这场盛宴,绝不同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镜花缘》),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他写了席间的劝酒之声:“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就是诗情的第二次大起。

接着,“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作者唱了一首诗中之歌。歌中唱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对现实不满,是牢骚,也是诗情的再次低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继续发牢骚,情绪相当主观。读者完全可以提出质疑,举出许多反例,来证明它的不成立。却并不妨碍诗人用这样具有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对古代著名的“饮者”,作者举出了一个三国时魏国的陈思王曹植,因为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以借酒消愁,诗人就这样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这是诗情的第二次大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以下诗情再转狂放,甚至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里是回应前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并不因为现实的不得意,而否定未来,为了作者肯定会到来的明天和未来,他要痛饮高歌,把过去一切的不愉快——“万古愁”(指从古以来由人生苦短引起的悲愁)彻底“销”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永久性删除。这是诗情的第三次大起,也是全诗的结束。

诗情的大起大落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李白诗歌的突出艺术特点。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读者从诗中感受到的是个性的极度张扬,是对现实不满情绪的发泄,是对理想和未来的执著。这样的思想内容,为什么要通过劝酒的方式来表现呢?这是因为酒能使人情绪亢奋、酒能使人无拘无束、酒能使人缓解压力、酒能使人放言无忌,借“将进酒”这种形式,能使诗中的政治抒情既酣畅淋漓,又含蓄不露。说它含蓄不露,是因为诗中并没有直接批评现实政治。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将进酒》理解成一首提倡饮酒的诗,而应该看到在“借酒浇愁”的表面下,这首诗所包含的正面的积极的思想内容,那就是:不必为人生短暂而忧伤,不必为人生挫折而烦恼,应当相信未来、相信明天、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换言之,永远拒绝负面情绪,永远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才是这首诗给读者的人生启迪。

(周啸天)

【将进酒赏析4】

《将进酒》题目的意思为“劝酒歌”,是汉乐府短箫饶歌旧题,多数写的是饮酒高歌之事,李白在此借古题“填之以申己意”。这首诗旧说是李白遭到诽谤离开长安后写的,时间大概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后经今人考证,应该是开元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当时李白正和友人岑勋在嵩山颍阳隐居的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经常登山宴饮。借助酒兴和诗意,李白以奔放的激情表现了自己蔑视世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昂气概和对“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本诗以颇有气势的排比句开始。上句写大河的来势不可阻挡,去势不可回转。一来一回,有强烈的反复咏叹的味道。下句悲叹人生短促,但诗人在写法上别出心裁,用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勾勒出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从而感叹时光易逝。另外,诗人将从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过程比喻成“朝”“暮”之间的事,以此感叹人生的短暂。上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夸张,而下句则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夸张。纵观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又有反衬。具体而言,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匆匆易逝,此为比意;以黄河的永恒奔腾衬托人生命的脆弱,此为反衬。从写作笔法上看,这个开篇虽悲壮,却具有震慑心魄的艺术力量。

但下面两句却一转悲凉的情调,变得欢快起来:从“人生得意”到“杯莫停”,诗人的情绪渐渐高昂起来,诗情逐渐变得豪放洒脱。诗人认为应该尽情欢乐,生命才没有遗憾。而行乐必须有酒。该句的“金樽”、“对月”虽没有直接写酒,却将饮酒诗意化。虽然没有写如何痛饮,但“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双重否定词,却使诗意更浓。从“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读者可以看出,诗人似乎主张及时行乐,但这并不代表诗人主张沉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诗透出了诗人乐观、自信的品格。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大家都整头地“烹羊宰牛”,非要喝个“三百杯”才罢休。而下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一组短句,让人如闻诗人劝酒高声的同时,也使诗歌的节奏起了变化,生动别致。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描写了酒逢知己之时,诗人要对友人高歌的情形。之后的八句就是诗人的歌中内容。在诗人看来,“钟鼓馔玉何足贵”,他还想“但愿长醉不复醒”。到此,诗人开始酒后吐真言,情绪也从豪放转到激愤。下面两句好像诗人在进行自我安慰,其实是通过说古人“寂寞”来说自身的“寂寞”。所以,他宁愿长醉不醒。接下来,诗人将“陈王”曹植作为“留其名”的“饮者”代表。虽然曹植的例子看似和政治无关,但其实包含着诗人内心因政治上受挫而产生的沉重忧愤。

刚刚袒露完心情,诗人又开始说酒,并且越来越狂妄,不仅要慷慨地散尽“千金”,甚至还要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美酒,且“呼儿”的语气十分之大。这里,诗人“不可一世”的情态,不仅表现出了他的“醉意”,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真率的个性及与友人深厚的友情。之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在意犹未尽的诗情中又凸现诗人情感的奔流激荡。

THE END
0.《将进酒》唐.李白《将进酒》全诗节奏明快,句式参差,韵律跳跃,抒发汹涌奔腾的郁愤悲慨,表面饮酒豪放不羁,实则苦闷无奈,深沉之悲凉以豪语出直。诗中直见诗人秉性、气度、情操。烘托出拔尖的人格力量和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其感情如东海波涛,澎湃激越。 00:11jvzquC41yy}/onnrkct/ew45dv~f|sh
1.《将进酒》李白原文《将进酒》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进酒》李白原文,欢迎阅读参考!(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目录▼ 作品原文 版本一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okcpmkkwokw1:95>:0jvsm
2.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下面是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原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okcpmkkwokw1917<740jznn
3.将进酒原文范文2、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化用。 3、原文: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68;4ivvq
4.李白《将进酒》全文带拼音版想必大家肯定学过很多古诗,那你也没有见过带拼音版本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将进酒》全文带拼音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将进酒》全文带拼音 qiāng jìn jiǔ 将进酒 lǐ bái 李白 jūn bú jiàn huáng hé zhī shuǐ tiān shàng lái,bēn líu dào haǐ bú fùjvzquC41o0xvk€jp0eun1€jpzwk0lrfpiloolrz15;;65<3jvor
5.《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 将进酒·琉璃钟 唐朝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译文 jvzquC41o0xvk€jp0eun1€jpzwk0lrfpiloolrz1:6:79:3jvor
6.将进酒原文赏析及诗意古诗将进酒拼音版.pdf将进酒原文赏析及诗意 古诗将进酒拼音版 将 (qiāng)进酒 唐 李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516:2B4833923>7442664;90ujzn
7.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通用10篇)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jvzq<84okr4lcxxjk0kd‚x0eqs0lrfqcp52;A5750nuou
8.将进酒将进酒赏析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波澜壮阔jvzquC41yy}/jjt:80ipo8xjkeo`xrjya;h:2>>65ci:dB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