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本《大学》到古本《大学》——《大学》精读导言之三四书章句集注大学孟子朱子朱子学黄宗羲

臣愚死罪,窃以为圣躬虽未有过失,而帝王之学不可以不熟讲也;朝政虽未有阙遗,而修攘之计不可以不早定也;利害休戚虽不可遍以疏举,然本原之地不可以不加意也……

是以古者圣帝明王之学,必将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事物之过乎前者,义理所存,纤微必照,了然乎心目之间,不容毫发之隐,则自然意诚心正,而所以应天下之务者,若数一二、辨黑白矣。苟惟不学,与学焉而不主乎此,则内外本末颠倒缪戾,虽有聪明睿智之资、孝友恭俭之德,而智不足以明善,识不足以穷理,终亦无补乎天下之治乱矣。然则人君之学与不学、所学之正与不正,在乎方寸之间,而天下国家之治不治,见乎彼者如此其大,所系岂浅浅哉!

这是朱子第一次向未曾谋面的皇上提建议,而其首先开陈的就是所谓“圣帝明王之学”,可以看出他对“学”尤其是对《大学》的推崇和看重。所谓“古者圣帝明王之学,必将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的说法也直接出自《大学》,是朱子向宋孝宗表达的第一义。当其说到“圣帝明王之学”的入手与具体内容,又不过是“必将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事物之过乎前者,义理所存,纤微必照,了然乎心目之间,不容毫发之隐,则自然意诚心正,而所以应天下之务者,若数一二、辨黑白矣”。显然,无论是叙述还是论证,都属于《大学》中的内容。因而,这一“封事”就代表着朱子在宋孝宗面前的一个自我亮相,同时也代表着朱子的一种自我定位。

朱子在讲学中也不断地表彰《大学》。《朱子语类》载:

人之为学,先读《大学》,次读《论语》。《大学》是个大坯模。《大学》譬如买田契,《论语》如田亩阔狭去处,逐段子耕将去。

亚夫问《大学》大意。曰:“《大学》是修身治人底规模。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

《大学》是一个腔子,而今却要去填教实著。如他说格物,自家是去格物后,教填实著;如他说诚意,自家须是去诚意后,亦填教实著。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

通过这些表述,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朱子一定要将《大学》作为《四书章句集注》的开篇。在朱子看来,这不仅代表着“初学入德之门”——“以定其规模”,也代表着为学的基本规模及追求的最高指向。因而可以说,朱子最看重的儒家经典就是《大学》,直到临终,他还在修改《大学》的《诚意》章。(参见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从这个角度看,《大学》就是朱子一生所精心解读并结合时代需要进行诠释的儒家经典。

实际上,王阳明早年完全是按照朱子学规定的为学路径走出来的,其早年不仅笃信朱子学,而且完全以朱子学之经典为经典、以朱子学之路径为路径。比如其21岁即“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也按照朱子所谓的“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的教导进行格竹子实践,27岁又按照朱子“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的教导进行读书实践。阳明完全是依照朱子所诠释的《大学》进路展开对圣贤之学的探索,但这些探索最后得到了一个“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的结论。于是,才有了其一生的辞章与佛老三次重大的“陷溺”。这些“陷溺”也是在圣贤之路走不通时退求其次的表现。直到“居夷处困”的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才有了“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龙场大悟”。(《年谱一》,《王阳明全集》)

自此,不仅有了阳明对朱子学的放弃,也有了其对朱子学所依赖之儒家经典——今本《大学》的放弃。而这一放弃也开启了阳明对古本《大学》的回归及其为学路径的探索。

关于阳明复归古本《大学》的情形,其“及门莫有先之者”的大弟子徐爱有所描述,足以说明阳明当时的精神抉择。其载: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语录一》,《王阳明全集》)

由于徐爱常被阳明以“颜回”视之,他对阳明的理解应当说是极为可信的;而徐爱又是从朱子学一路走来,所以他对阳明究竟如何背弃朱子学的描述也就显得极为真切。所谓“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正是就阳明以古本《大学》为归的情况而言的。至于“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云云,正是徐爱对于阳明新的为学进路,从反复思索、叩问,直到最后完全信从的过程。至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一说,则代表着徐爱对于阳明为学进路的真正认可与根本信从。

这一新的为学进路,是阳明一生都在摸索、斟酌,并且经过多年的反身实践后证明了的。所以,直到在南赣时期,即其“龙场大悟”的十年之后,阳明才刊刻了古本《大学》,并作序云: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以言乎己,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民;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大学古本序》,《王阳明全集》)

这一“序”,除了回归《大学》古本,对于《大学》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关系,也主要是通过宋明理学之体与用、本体与工夫的关系来论述说明的。但重要的是,他已经在“序”中表达“旧本析而圣人之意亡矣”,这就明确地将其与朱子学的分歧归结到《大学》今古本的分歧上来了。

自此之后,随着阳明心学影响的不断扩大,回归古本《大学》也就成为学术界的一种主流思潮。但由于朱子学一直占据着官方正统地位,关于《大学》的今古本之争,实际上也就成为朱子学与阳明学之分歧在儒家经典依据上的表现。

THE END
0.四书五经(大学4)四书五经(大学4) 通过昨天的学习,知道了何为修身,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今天接着学何为“齐其家”,何为“治国”。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译文 经文中所说“齐其家在修其身”的意思,是说一般人对于自己所亲近爱护的人往往有过分亲近的偏向;对于自己所轻蔑厌恶的人,往往有过分轻蔑厌恶的偏向;对于jvzquC41yy}/lrfpuj{/exr1r1:ee=68e3;57?
1.四书五经(大学5)四书五经(大学5) 通过昨天的学习,明白了齐其家,在修其身。要想治国,必先齐其家。 今天接着学习何谓平天下,看看古人先贤是如何说的: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译文 所谓要使天下太平,在于治理好国家,是因为国君尊敬老人,便会使孝敬之jvzquC41yy}/lrfpuj{/exr1r1kcfm<47;ib4m
2.五经线装文白对照原文+注释+译文中国哲学论语礼记中庸大学四书《线装版四书五经4册四书五经线装文白对照原文+注释+译文中国哲学论语礼记中庸大学四书五经全套正版全注全译线装藏书馆》,作者:线装版四书五经4册四书五经线装文白对照原文+注释+译文中国哲学论语礼记中庸大学四书五经全套正版全注全译线装藏书馆无 著,出版社:光明日报出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356913@8:;0nuou
3.普通人学四书之《大学》(12)——齐家堂前燕三妹苏婉刚打发走提亲的媒婆:"要嫁便嫁能背《大学》的读书人。"满院桂花香里,苏正突然命人取来族谱,当着全族老小撕成雪片:"从今日起,苏氏族规添两条译文: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jvzquC41yy}/lrfpuj{/exr1r1l46l965h9::m
4.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原文注释译文大学中庸孟子《四书五经全套11册精装全本无删减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原文注释译文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国学》,作者:四书五经全套11册精装全本无删减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原文注释译文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国学孔子 著,出版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397882?6650nuou
5.顾16大学原文及译文四书之一专辑乐库频道专辑名:大学原文及译文|四书之一 歌手:顾16 发行时间:2023-05-31 简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jvzquC41yy}/m~lqw0ipo8fndws0kwkq13>4rx99h1
6.《四书释义》于是朱注四书,家弦户诵,垂为人人必读之书者,迄于清末,亘六百年之久。 钱穆先生所著《四书释义》分为《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大学中庸释义》三个部分,对“四书”做阐释与发挥。其中《论》《孟》两书裁为要略,分门别类,有助于学者把握两书要领;《学》《庸》则为其释义,备列全文,使学者体悟篇中宏旨。jvzq<84pgyy/{xzvj0io1ps142782=4v42782=74a;;5;B960jzn
7.四书五经之《大学》的全文翻译和解读.pdf四书五经之《大学》的全文翻译和解读.pdf 13页VIP内容提供方:毋我 大小:221.92 KB 字数:约1.12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24发布于重庆 浏览人气:4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四书五经之《大学》的全文翻译和解读.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724<4837716;732272296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