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七章原文注音各家注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ào)乐(yà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ào)乐(yà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

○忿,弗粉反。

○懥,敕值反。

○好、乐,并去声。

○忿懥,怒也。

○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上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这一章是解释经文正心修身的说话。

○身有的身字,当作心字。

○忿懥,是心里恼怒。

○恐惧,是心里畏怕。

○好乐,是心里喜好。

○忧患,是心里愁虑。

○有所,是有那一件事在心里执着,如不当怒而怒,或虽当怒,却又怒的过了,着这一件恼怒的事横在胸中,便是有所忿懥。下面三句,都是此意。

○曾子说:“经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盖言心是一身的主宰,而心体至虚,原着不得一物,一有所着,则心即为所累,而不得其正,着在怒的一边,而有所念懥,则心为忿懥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畏的一边,而有所恐惧,则心为恐惧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喜的一边而有所好乐,则心为好乐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忧的一边,而有所忧患,则心为忧患所累,而不得其正矣。”

○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乃心之用,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但四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若能随事顺应,而各中其则,事已即化,而不留于中,则心之本体,湛然常虚,如明镜一般,何累之有?唯其欲动情胜,或发之过当,而留滞于中,如明镜上着了尘垢一般,由是虚灵之体为其所累,而不得其正矣。心不能正,而欲身之修岂可得乎?下文视听饮食之失其职,便是身不修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承上文说,人心为一身之主,必心君泰然而后众体从令,各得其职,若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这心便被那一件事牵引去了,不在里面。心既不在,则眼虽看着,也如不见,耳虽听着,也如不闻,口内虽吃着饮食,也不晓得是什么滋味。盖目之于视,耳之于听,口之于味,皆吾身之用,而所以视,所以听,所以知味者,皆心也。故心不在,而众体皆失其职矣。这是心不能正,身便不修如此。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这是结上文两节的意思,说人心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而不得其正,则虽视听食味至切近处,尚不能辨,况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岂能得其理乎?可见心为一身之主,不能正心者,必不可以修身也。经文所谓“欲修其身,先正其心”者,意盖如此。君子诚能静而存养,动而省察,务使此心湛然虚明,随事顺应,而喜怒忧惧,各中其则,则心正身修,而家国天下,皆从而理矣。岂特视听食味之间,能得其正而已哉。

○上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注释】

○身,朱子采纳程伊川的说法,认为这“身”字当作“心”。衡诸“大学”全篇的文脉,只有说“正心”的,却未见有说“正身”的。故此,程子、朱子的校改,实有相当坚强的理据。但有许多学者却以为不必改“身”为“心”。兹引数说,以资比照。

宋代张九成:心之正体,无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也;其所以为之者皆血气也。此所以言身而不言心。读身如字(大学说)

宋代四明李元白:“始焉心足以制其身,今也身反以戕其心,故经不曰心有所忿懥,而特絜其身以言之。”(卫湜《礼记集说》引)

明代李贽:“身不必作心字,首节见身之有关于心,次节见心之有关于身,末节故意以‘此谓修身在正其心’结之。字字极有条理,何故反晦蚀之。”(四书评)

清代李光地:“身有之身,仍当依旧本。盖忿懥之类,以心之发乎身者言也;苟有失正之时,则其身之容貌、辞气、颜色,亦因之不得其正矣。本文正字因心之义以说身也。”(古本说)

这几种说法虽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为了使诠释前后一致,这句我们仍将采取朱子之说。(朱子之说见本章“疏解”)

○忿,意愤;懥,音志;都是愤怒的意思。

○有所好乐,好,音号;乐,音跃;都是喜爱的意思。

○心不在焉,意即心不存于此,所谓不存、不在,并非消亡之意,而是指心于此不在其主宰之正位。

【疏解】

朱子认为这一章是解释正心和修身的,承上一章诚意之说,开下一章修身齐家之论,所以定为传之第七章。

大学之条目,可分成三节:格物、致知是明其理,诚意、正心、修身是体其理,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推其理。诚意、正心、修身同属一节,其关系之密切可知,正因为如此,三者之分别便不容易觉察;“意既诚,心是否就正?”,乃由此引生的最常见的问题。欲解决这问题,先看看心何以不得其正。“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是使心不得其正的原因;所谓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都是“情”。情与意同样都是心之发动处,但情只是心之发动,而意却有主向,如:好恶是情,好好色、恶恶臭是意。换一种方式来说,意是自觉地为行为立定方向,情是面临特定的事物或情况时所直接流露者,常是不自觉的,虽然并非行为之直接发动者,对行为却有极大的影响力。情既是心之所发,自然是不能没有的;人若不能无情,则心之不得其正,显然不是由于有情,否则心便不可能得其正。那麽,心何以会不得其正呢?朱子认为关键在于“有所”二字。这裹所谓“有所”,实意指有所固滞的意思。情应物而起,假如物来而情起,事过而情迁,心便能无所偏执固滞,光明澄澈地显发,而居于主宰一身之正位;这也可说是情之发而皆中节。反之,假如物来而情起,事过而情留,心有所偏执固滞,为之昏暗不明,以至无法居于主宰一身之正位;这可说是情之发而不中节。心若有所执滞而不得其主宰之正位,则意虽诚,意虽为我们的行为立定为善去恶的方向,这意向亦将无法体现于行为之中。故此,意既诚之后,并不意味着心自正了;欲心正,还得检点存养,使心光明澄澈地显发,然后能了无固滞,物来而顺应,廓然而大公,而得其主宰之正位。

然而,心本来就是光明的,本来就是正的;所谓不正,只是不能操存,致为私意激情所蔽。故此,存养此心,使此心炯然通明,得其主宰之正位而无不在,则四肢五官莫不听命,而动静周旋亦莫不中礼。反之,如存养不及,则为忿懥等激情所牵引,不能作主,自然无法照管其身,以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由心之不得其正之弊,可见不正其心,则身亦不可得而修。

编自:岑溢成《大学义理疏解》(台湾鹅湖出版社)

先生学术横跨中西,于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训诂学、因明学、历代文学理论、分析哲学等领域,皆有精湛之见。

编辑排版:其嘉

【四书导引】

【本站推荐】

做个智仁勇的君子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赞赞赞

这个师资配置真的好哇塞,智仁勇三者齐聚。

心宁静你好,由于近半年在一直张罗乐习书院开办的事务,网站疏于打理,一直没能恢复您的信息。非常欢迎您能参与到编辑工作中来,我的微信号是:zhishifenzi80s 。另外乐习书院将于暑假期间举办第一次夏令营,不知道您是否有意愿来参加,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考虑来作营期助教。如果看到回复,我们加微信沟通。

同时提及“战”、“野”二字,大概率与这场战役有关。

牧野之战是周立国之战,周公旦经历过这场大战,修爻辞同时提及“龙”、“野”二字,大概率与这场战役有关。 坤卦说的是包容与忍耐,他祖父季历冤死于商王囚禁、父亲姬昌被商王长期关押、大哥伯邑考被商王烹煮,姬族对商的包容已达极限,这是牧野之战的根本原因。上六龙战于野应该是举例说明这种忍无可忍的情况。 个人浅见…

THE END
0.《礼记·大学》全文注音版《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中一篇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散文,是《礼记》中的一篇,被列为“四书”之首。 其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纲领,接着又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与修养,实现个人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38752Bd33796;<<3;0nuou
1.国学经典《大学》完整大字注音版(原文).pdf国学经典《大学》完整大字注音版(原文).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传承国学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传承国学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dà xué zhī suǒ xiān hòu zé jìn dào yǐ dà xué zhī suǒ xiān hòu zé jìn dào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72494937622>5732642;60ujzn
2.《大学(大字拼音国学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周奉真注析)【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大学(大字拼音国学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周奉真 注析,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大学(大字拼音国学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大学(大字拼音国学读本)人民文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B7728<20qyon
3.《大学中庸笠翁对韵大字注音全文中华传世经典诵读文库大字注当当佰亿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大学中庸笠翁对韵 大字注音全文 中华传世经典诵读文库 大字注拼音儿童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最新《大学中庸笠翁对韵 大字注音全文 中华传世经典诵读文库 大字注拼音儿童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67:6?94A=0jvsm
4.《大学中庸笠翁对韵大字拼音版中华传世经典诵读文库儿童诵读当当书墨飘香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大学中庸笠翁对韵 大字拼音版 中华传世经典诵读文库 儿童诵读阅读文言文注音版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花山文艺出版社》。最新《大学中庸笠翁对韵 大字拼音版 中华传世经典诵读文库 儿童诵读阅读文言文注音版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花山文艺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A899;89:;3jvor
5.正版《大学》全文儿童国学经典诵读本大字注音注释译文拼音版当当探月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 《大学》全文儿童国学经典诵读本 大字注音注释译文 拼音版 儿童国学经典启蒙 河南人民出版社李新路主编》。最新《正版 《大学》全文儿童国学经典诵读本 大字注音注释译文 拼音版 儿童国学经典启蒙 河南人民出版社李新路主编》简介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5:7946980jvsm
6.《大学》全文注音注释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论语》全文 注释 译文(a)11篇 《诗经全文及注释》(3册) 心经全文(含拼音)注释 千古奇文《寒窑赋》全文拼音及注释 【】《中庸》全文、注释、译文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29;99>d3356439<920nuou
7.《大学》原文带拼音《大学》完整拼音版全文【可直接打印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大学》原文带拼音 《大学》原文带拼音 à é dà xué d xu 大学 大学 à é ī à à íɡíɡé à ī í à ǐ ú ì à ī ǐ ò à é ī à à íɡíɡé à ī í à ǐ ú ì à ī ǐ ò d xu zh d o z i mn mn d z i q n mn z i zh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83;4:27916;6362643;50ujzn
8.《大学》全文(注音版).doc《大学》全文(注音版) EQ\*jc0\*Font:Microsoft YaHei UI\*hps16\o(\s\up 15(dà),大)EQ\*jc0\*Font:Microsoft YaHei UI\*hps16\o(\s\up 15(xué),学)EQ\*jc0\*Font:Microsoft YaHei UI\*hps16\o(\s\up 15(zhī),之)EQ\*jc0\*Font:Microsoft YaHei UI\*hps16\o(\s\up 15(dào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3831>5264923=9232712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