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精心收集了6部劝学类纪录片,趁着暑假,带孩子一起看,从心灵深处给他们灵魂一击!
01
停止说教,央视力荐的这6部纪录片,暑假让娃更自律
《翻山涉水上学路》
《翻山涉水上学路》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记录了来自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秘鲁等地的孩子们,为了求学所经历的艰难与危险。这些孩子每天面对极端的自然环境和潜在的威胁,只为了能够获得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肯尼亚,孩子们需要穿越广阔的草原,面临狮子、鬣狗、犀牛和大象的威胁,稍有不慎就可能再也回不了家。尼泊尔的孩子们则要冒险渡过湍急的河流,使用摇摇欲坠的钢索穿越特耳苏里河。
西伯利亚的孩子们在零下50℃的严寒中步行上学,每天面临冻伤的危险。秘鲁的孩子们则要划船数小时,攀爬悬崖峭壁,只为了到达学校。
当你的孩子不想读书时,带他看这部纪录片,让他们感受一下同一片天空下,还有那么多孩子在艰难的求学路上不屈不挠的奋斗。我们相比之下,已经非常幸福,更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机会。
《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是一部由B站出品的纪录片,拍摄了一群“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领域的孩子,展现了他们不普通的成长故事。
纪录片希望通过这些孩子为热爱不断拼搏、排除万难、挑战自我的励志故事,引发观众对教育、成长和未来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非常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尤其是在B站需要会员观看的情况下,更显得珍贵。
《村小的孩子》
《村小的孩子》由蒋能杰执导,从2019年到2014年,跨越了6个年度,记录了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一渡水镇光安村光明小学22个孩子的真实生活。
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打拼,而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用功读书,改变命运。
这些孩子不仅缺乏父母的陪伴,情感上也非常匮乏。他们对城市里的许多常识并不了解,不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2008年奥运会在哪开的”、“天安门在哪”。他们的人生理想大多只是去打工。
看看这群偏远山区的孩子,我们城市里的孩子真的是太幸福了,有父母的陪伴,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对比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
《18岁的流水线》
《18岁的流水线》记录了一群少年少女因为厌倦读书,早早离开校园,进入工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他们在工厂阴暗脏乱的环境下,每天8-12小时,不断做着重复的体力劳动,才发现打工不仅无聊,更是辛苦、劳累乃至危险的代名词。
如果孩子不想学习,觉得打工好,就让他们看看这部纪录片。流水线上的工作是多么艰辛,每天站12小时是常态,迟到、旷工都会扣钱,受伤也不能停下来休息。
比起父母的唠叨,这些哥哥姐姐们早早辍学后的艰辛生活经历,更能让孩子们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出路》
《出路》由导演郑琼自费拍摄,历时6年,记录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展示了“读书”如何影响命运。影片中的农村孩子马百娟,因为家庭贫困,被迫辍学,最终嫁给了表哥。
小镇青年徐佳,经过三次高考复读,终于考上大学,成为城市中产。大城市里的少女袁晗寒,辍学后经历迷茫,最终选择去德国留学,开了一家艺术品投资公司。
纪录片让我们看到,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读书才是普通家庭孩子走向社会最好的出路。
《读书的力量》
《读书的力量》历时三年制作,通过五集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力量。它探讨了书籍和阅读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展示了文字和书籍的发明如何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书籍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书籍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以及读书与个人及家族命运的深刻联系。
和孩子一起看这部纪录片,让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能够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引领前行。
果妈寄语
一位博士导师曾这样回答为什么要努力:“我是农村孩子,我发现人生就像爬山,当我从泥泞的田里走出来,开始爬山时,抬头一看,山顶已经有不少人了。但我还是会继续爬,我努力爬的意义是,将来我的孩子或许能从半山腰起步,不要像我这样辛苦。”
孩子问你为什么要读书?从今天开始,停止说教,让他看这6部纪录片,自己去找答案,来一次心灵的洗涤吧!
©图源网络|侵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