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offer雨刚刚下完,五月六月美国留学生们也即将迎来毕业季,他们中的很多人即将踏出校园,走上社会,投出无数份简历,参加数不清的面试,又或是决定回国,然后结婚生子。而在2015年的毕业季,普渡大学的学生们决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记录自己留学之路,和倾注在异国他乡的那些匆匆时光。。。
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市,一个平均人口只有不到三万的小城市 ,远离喧嚣,它帮你滤除了躁动和焦灼。这里的生活成本不高治安也非常好,我的大学:普渡大学就坐落在这个美国中西部大大学城里,这里师资优异,包括好几位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经济学奖、物理奖的教授,两弹元勋邓稼先,以及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中的两位,包括在月球上印下第一个脚印的阿姆斯特朗都毕业于普渡大学。
根据普渡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对国际学生的的统计,2014年秋季,总共有来自123个国家的9080名国际学生就读于普渡大学,其中中国学生有4617名,占总体国际学生的51%。
我曾无数次问自己,我真的会得到一个比别人更光明的未来么,我甚至忘了,当初是什么样的价值促使我跻身这留学的热潮,或许只有在经历过才会懂得:这价值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什么?
每次上学我都会穿过这漫无边际的田野,记得刚来普渡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有小小的失落,总以为美国就应该是想象中那样,街道上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样子,而不是这样一个藏在玉米地的小村庄,这就是我四年每天上学必须经过的风景,一个大农村。
这里什么都没有,周末又没有可去的地方,商店也很早就关门了,吃的东西也没有合胃口的,但后来慢慢觉得这种东西其实也挺好。
在这样一个学术氛围严谨,竞争力极强,优秀人才辈出的校园里,作为国际学生,我们不仅要找到融入这个诺大学院的方式,寻得一个我们自己的位置,我们还要面对语言、学习、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困难,这是身在异乡的我们必修的功课。
能够到美国读书的学生,一定是有某种优势,要么是成绩特别好,要么就是家里环境比较好能送他们出来,所以说我们这批人在国内从来没有感受到过自己是弱势群体,但是当你到了美国来之后,这种优势一下子就消失了,因为你是一个华人、一个亚洲人,而这边的主流群体是白人、西方人、美国人,所以你马上变成了一个弱势群体,你的声音瞬间就变小了,你说的话就不那么重要了,有时候还会受歧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对于每个人适应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有些人就会缩在一个都是中国的人的小圈子里面,还有的人刚来的时候,可能英语不够好,然后出去一说话,一张嘴,马上就会觉得好像自己不如人家。这些歧视,这些经历都是你在国内一定一定不会体验到的,所谓弱势群体的感受。
我觉得来了美国之后,人和人的关系就变得有点疏远,大家来美国家庭环境都挺好的,肯定家里都是宠着惯着的,所以大家在一起都是挺以自我为中心的,有的时候挺合不来的,那和美国人就更合不来了,没什么好说的。
对于普渡这样的学校,是有一个问题:中国学生太多,当人数到达1500~2000的时候,这样的一个critical mass就变成了自己的一个社区,那么就有一个足够大的环境包容他们,让他们没有必要再出去,接受挑战。大家住在一起,到一个餐馆吃饭,就如同西海岸的好多城市一样,都不需要你讲英语,自然而然,就剥夺了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室、图书馆、家,我每天就这样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在美国读大学要比在国内读大学要辛苦和难非常非常多,每周小考、每个月大考、还有一大堆的作业、一周五天的课,然后一天到晚要在办公时间来找老师谈。
我是伴随着gossip girl长大的,过来之前,我一直想象着美国大学生活会像他们一样,夜夜笙歌灯红酒绿,谁知道来了普渡之后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每天就是在lab里面学术到深夜,同样是半夜回家,却不是party完之后。
但可能我在国内读大学的话,我不能见识到不一样的生活,说一个很细节的例子:我可能到现在还不会开车,可能做饭还不怎么样。但是在美国,这些东西都是要我们自己去做的,你要会开车,甚至是修车,你要用英语去跟收电费的人打交道,跟房东打交道。可能我在国内在这个年龄段,我不会遇到这样的锻炼,但在美国,这些经历都会对我以后的生活有帮助。
一晃四年过去了,我们身在异乡常年与家人分离,这个遥远距离也让我学会了不再他们的庇佑下生活,独自去面对困难,这是远行的代价,也是成长的价值。
在国内,我要是撞了车,我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爸妈,扔在一边,让他们来处理就好了。但当时,我撞车的时候感觉特别无助,根本不知道找谁。而撞我车的那个女生是个美国人,她跳下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而我当时就很绝望, 但后来还是自己处理妥当了。
每天晚上回到家,我都会与父母视频半个小时,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我可以看到父母以慰思念之苦,但也是最煎熬的时候,因为我最怕看见他们为我担心焦虑的表情。我总觉得毕业遥遥无期,从未想过毕业之后会怎样,总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是真到了毕业季,又看是担心焦虑。面临着毕业的我,也不可以像前三年那样,只顾好学习和生活就万事大吉了,现在一个新的挑战摆在我面前,就是毕业后的走向。由于身边的朋友都在忙着考研究生,而我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是漫无目的的跟着去考研。一方面,我要顾着学校的课程,一年六门并不简单的课,还有找工作发简历,另一方面,父母也会问我给我压力。
最后临时做的决定不仅匆忙也没有时间准备, 只申请了一所学校的我,收到了一封拒信,想到今晚还要和父母视频,告诉他们拒信的消息,我的心里就像压着一座大山一样喘不过来气,我不敢流露出一点压抑或者是不开心的心情我怕他们看到会更加为我担心。
现在看来,毕业之后想做什么,是去读研究生,还是去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想明白的,更不是迈出校园的那一霎那就能决定的,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探索。近年来,我们曾彻夜在图书馆里写论文赶作业,我们曾在别人与家人团聚过年的时候冒着寒风去上课,我们也在毕业之前面临着不知未来去往何处的恐惧,我们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留学的价值,是不是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值得,我们曾经也想过放弃,迷茫过也失落过,这四年让我懂得的太多太多,让我改变的也太多太多。
2015年我终于拿到了我的毕业证书我的大学到这里就结束了,有人问我你后悔来美国读大学么?或许不这样做你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但是我想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从未后悔。
如果我没走上出国的路,呆在父母身边,然后父母帮我找一份工作, 可能我现在就能想像出我20年后大概是什么样子,但是现在的话,我连我未来5年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不是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在怎么生活,我看到了什么,我做到了什么,慢慢的学会了包容和理解。以前的我可能觉得生活就是学习、毕业、找工作、结婚,现在开始觉得生活有很多种可能,假如刚好有一天探索到了我感兴趣的事情,那我可能就义无反顾去做这件事情。
我自己觉得我自己成长了,我变成了我更喜欢的人,更自信的人,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没有,我从来没有后悔来美国读书,我非常感谢我父母为我提供的这个机会,也非常为自己骄傲。
普渡像我的一个家人一样,可能平时也有相互摩擦的地方,或者有不愉快,可能一会反感或排斥,但我自始至终在内心深处,都是爱它的。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 百分之一千我还会选择来美国读书,还会来普渡。在这里的几年,我感觉到了一种从内而外的变化,不光是学习上,还有生活上,感情上等等等等待人接物的各个方面。在美国,你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这么多的事情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潜力非常大,你才会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对于我来说,没有大城市没有大商场,天气也不是很好,但我就是爱,爱它的宁静,爱它的淳朴。
毕业快乐,也祝大家毕业快乐,希望大家一切顺利,我的大学,再见,保重,后会有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视角,我们将热门的评论放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审视事情本身,让我们看到的更接近事情的真相,本身并没有主观的价值判断在里面,也不会加以评论。
即将踏上去往美帝的路,还没有这份必读指南?回复[常识]读读你要注意的事实。
名校就读收获先知,人生体悟不容错过。回复[ 眼界 ]即可了解名校吃喝玩乐以及个人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