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白话: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是远古时代的皇帝,我们尊称“三皇”。

黄帝之后,有陶唐氏尧和有虞氏舜,我们称“二帝”。他们把帝位传给才德兼备的人(尧传舜,舜传禹),在他们治理下,国家呈盛世景象。

《三字经》中有些句子很熟悉了,比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而,往下读,不说不熟,压根就陌生——从没完整读过。

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

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字经》感觉是最好的一篇,除了琅琅上口,内容相对较全面,结构清晰顺畅。首段论教育的重要性,接着礼仪孝弟、自然人文常识、文化经典、朝代更迭、历史人物,最终又回到“苟不学,曷为人?”劝学上。

《三字经》最早为宋代学者王应麟先生所作。因为编得太好,流传甚广甚久。后世元、明、清三朝在此基础上做了增补,也因此《三字经》版本较多。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最为流行,便选了这版,共1140字。

THE END
0.《三字经》【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33.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所作,“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34.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jvzquC41yy}/onnrkct/ew4599l3r?y
1.《三字经》全文带译文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偏於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一个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jvzquC41o0;2vnxv0pku1|mqy1?22@;;20nuou
2.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读诗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jvzq<84yyy4dl|q0eqs/ew4icq€iqwl1nkyik8:872?:6<=90jznn
3.【】闽都小华隶书《三字经》(上)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71:86513613>637a712<798:::0|mvon
4.《三字经》完整版·张仪篆书作品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 jvzquC41yy}/onnrkct/ew46q5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