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三字经》童声吟诵(齐读版)成都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吟诵团 钢琴伴奏 音乐: 亲子群星 - 三百千(童聲吟誦)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为大人之学。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大学》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上述八个条目。
何谓“明明德”?这里的第一个“明”,是明晰清楚并能彰明显耀的意思;第二个“明”意为积极向上,慈悲善良,光明磊落;而“德”呢就是发自内心、合于正道的方向和方法。综合起来理解就是:一个人成长为既有担当、责任心,又能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人物,总是随时清楚明白的觉悟到并且能够明确的去彰显和坚守那些光明合道的正知正念。
何谓“亲民”呢?所谓“亲”者,常见为亲。于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而言,为官一方,为人民服务,就要随时下沉到百姓中间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并且能够随时把不同的决策实践到百姓当中去,正所谓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实写照,做到天地人合一。于个人而言,“亲民”就是实修实证,就是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去做,不能空想和只说不做,也就是要言行合一。
何谓“至善”?有人说,至善是至高无上的善,但我个人认为还不够准确。至善就是具足至真至纯至诚的德性。一切皆为利益天下苍生,就是至善之德了。
《大学》是立人之学,是我们入世为人必修第一课。修好这一课,在行人道的过程中,就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人生旅途,短暂而又漫长,只有建立并随时保持“修身”的价值认知,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可以承担历史使命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