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篇——经文三纲领(家书)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结构:朱熹把《大学》每一个段落分为一章,一共11章(11段)首章是经,其余十章叫传。传,就是对经的注释和解释。第一章是经,最为重要:三纲领,八条目,本末的关系,知止定静安虑,后十章是对经里的每一点、每一个内容进行说明。

理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身为一个人,有足够的自信,强烈的使命感,有很强的自身认同,我们本自具足的光明,方能显现出来。

在亲民,就是在于亲近民众,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为什么有的人总遇到好人好事,因为他有一颗亲近民众的心,他能激发唤醒他人的光明之心,圆满本性。为什么有人总是遇事不顺?可能与自身的光明不能显现有关系,也就是他以负面能量,吸引来了类似的事物。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讲的话,是否光明磊落?自己做的事,是否天地良心?我们的内心,是否深存感恩?

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最好的思想境界;止,达到。这里就是说,我们人生得有一个目标,止于至善,不仅是一个道德上的追求,也是一种人生修为的目标,强调的是不断完善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和人性的完美。

人们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后,心性才能定下来,有定才能静,静才能安,唯有安,才能深谋远虑。你很难让一个居无所安的人去思谋大业,也很难让没有安全感的人成就梦想。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把控感的时候,这会激励我们有获得感。形象地说,止,定,静,安,虑,得,是个圆形的循环圈,这里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正是我们人生的密码解读。

一个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追求自己内心喜欢的事业,即便有祸难来临,也能很快走出迷茫;相反,那些终生没有既定目标的人,游离于各种利益纠葛当中,只能南辕北辙,老来悲叹。

每一样事物的都有自己的根本与始末,所有的事物发展,有先后次序有始有终。研究规律,道在其中。

THE END
0.师大网院高等数学(经济类1)第一章 函数 第一节 集合(1) 02 第二节 集合(2) 映射函数(1) 03 第三节 函数(2) 04 第四节 函数(3) 05 第五节 函数(4)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 06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1) 07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2) 极限的运算法则(1) 08 第四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2) 两个重要极限(1) jvzq<84yyy4tpn3dpw4ff~3ep1xfuxzteg5sg|twtekt1;5314622;3jvo
1.大学章程第三章 学校管理体制 第一节 学校党委 第十三条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其主要职责是: jvzquC41yy}/kvrw0gjv0ls1zzml1m}|e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