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
二、大赛内容
(一)主题赛事。包括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
成长赛道:面向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考察其树立生涯发展理念并合理设定职业目标、围绕实现目标持续行动并不断调整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时间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体现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详见附件1)
就业赛道:面向高年级学生(二、三年级),其中不含已通过推免等确定升学的毕业年级学生,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对照目标职业及岗位要求,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契合度,个人发展路径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度。(详见附件2)
(二)同期活动。将11月定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活动月”,各学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等方式宣传预热大赛,围绕主题赛事精心设计并开展校企对接、职业体验、培训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广泛参与、深度体验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规划大赛。
三、赛程安排
校赛分为学院初赛、学校决赛二级赛制。各二级学院负责本学院的初赛(可结合学院特色自行选择线上、线下形式),招生就业处负责学校决赛(线下形式)。具体内容如下:
2.完成参赛材料上传,按照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平台“成长赛道”、“就业赛道”模版填写相关材料。
3.比赛以个人为单位,每个参赛选手最多2名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限定指导2个参赛选手。
5.参赛选手具备以下条件可参与校赛直通车,推荐后直接进入校决赛,不占各学院名额: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省银奖及以上奖项的团队负责人。
1.决赛时间:具体时间待定,等后续通知
2.决赛内容:
成长赛道:
(1)主题陈述(7分钟):选手结合生涯发展报告作陈述。
(2)评委提问(5分钟):评委评委结合选手陈述和现场表现提问。
就业赛道
(1)主题陈述(6分钟):选手结合求职综合展示PPT,陈述个人求职意向和职业准备情况。
(2)综合面试(6分钟):评委提出真实工作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选手提出解决方案;评委结合选手陈述自由提问。
3.决赛地点另行通知。
四、大赛奖励
(一)奖项设置
成长赛道:校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指导教师奖6名;
就业赛道:校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指导教师奖6名;
先进集体组织奖1个;
(二)奖励政策
获得国赛金奖和银奖的参赛选手将纳入“专升本”推免资格,报考专升本单列计划、足额录取。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每名选手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一个赛道报名参赛,首届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银奖选手不得再次报名原赛道比赛。
(二)参赛选手应按要求在大赛平台准确填写报名信息,提交材料应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每个学院每个赛道推送2名参赛选手进入学校决赛,根据各学院报名人数向上浮动,校级平台管理员将于20日告知各学院最后推荐名额。
(四)各指导教师应保证参赛学生按时完成比赛各环节任务,确保符合参赛要求,并指导学生及时上报相关材料。
六、工作要求
(一)在广泛发动上下功夫。各学院要认真做好比赛宣传动员工作,把大赛作为加强和改进生涯教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发动更多大学生了解大赛和报名参赛,将大赛与各类就业指导、实习实践、校园招聘等活动统筹组织,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大学生参赛覆盖面。请各学院广泛动员,引导全体在校生积极参与大赛,大一、大二学生争取全员参与,大三学生参赛比例争取超过10%。
(二)在重点动员上下功夫。各学院要发挥各自优势,做好选手挖掘和培育,遴选推荐优秀选手精心打磨参赛。要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精准发动更多有展示经验的优秀学生提高我校选手竞争力。
(三)在职业引领上下功夫。各学院要鼓励支持大学生加强职业探索实践,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区域重点产业链、乡村振兴相结合,围绕所学专业找到与个人特质相匹配的职业方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通过大赛在同学们中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
(四)在组织实施上下功夫。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为举办赛事和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要动员企业专家参与大赛,发动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资源,将比赛与线上线下招聘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助力更多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实现成长和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创业。要坚守育人底色,公平、公益、开放、节俭、廉洁、安全办赛,确保比赛平稳有序、取得实效。学校将综合考虑各学院在校人数、校赛报名人数、大赛平台生涯闯关功能、职业适配度评测功能完成人数、就业指导和招聘活动等因素评定优秀组织奖。
(五)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各学院要认真总结首届赛事经验,推动学院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推出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做法。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新媒体等多元传播渠道,全方位对赛事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七、联系方式
校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葛 宁 联系电话:13234997207
张家旗 联系电话:18945102205
附件1:黑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方案
附件2:黑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方案
附件3:校级决赛统计报名表
招生就业处
附件 1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黑龙江
赛区选拔赛暨第 12 届黑龙江省大学生
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方案
一、比赛内容
考察学生树立生涯发展理念并合理设定职业目标、围绕 实现目标持续行动并不断调整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实践提 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体现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成长赛道设高教组和职教组,参赛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 全日制本、专科中低年级在校学生。高教组主要面向普通本 科一、二、三年级学生,职教组主要面向职教本科一、二、 三年级学生,高职(专科)一、二年级学生。
三、参赛材料要求
选手在大赛平台提交以下参赛材料:
(一)生涯发展报告:介绍设定职业目标的过程;实现 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和成效;职业目标及行动的动态调整等 (PDF 格式,文字不超过 2000 字,图表不超过 5 张)。
(二)生涯发展展示(PPT 格式,不超过 50MB;可加入 视频)。
四、比赛环节
成长赛道设主题陈述和评委提问环节。各环节时长根据
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一)主题陈述(7 分钟):选手结合生涯发展报告作 陈述。
(二)评委提问(5 分钟):评委结合选手陈述和现场 表现提问。
五、评审标准
指标
说明
分值
职业目标
结合所学专业多渠道了解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和就 业市场需求,综合分析个人能力优势、兴趣特长等, 合理设定职业目标
10
基于职业目标对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要求, 科学分析个人现实情况与职业目标间的差距,制定 合理可行的成长计划
10
职业目标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经济社会发 展相结合,体现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10
学习实践 行动
围绕目标职业要求,结合学校育人特色和所学专 业,利用学校及社会资源开展学习实践
30
学习实践行动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接近职业目 标要求
20
动态调整
及时对学习实践行动成效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分析 收获、不足和原因,对职业目标和学习实践行动路 径等作动态调整
20
附件 2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黑龙江
赛区选拔赛暨第 12 届黑龙江省大学生
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方案
一、比赛内容
考察学生求职实战能力,对照目标职业及岗位要求,个 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契合度,个人发展路径与就 业市场需求的适应度。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就业赛道设高教本科生组、高教研究生组和职教组,参 赛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高年级在校学生,以 及全体研究生。高教本科生组面向普通本科三、四年级(部 分专业五年级)学生(不含已通过推免等确定升学的毕业年 级学生),全体第二学士学位学生;高教研究生组面向全体 研究生;职教组面向职教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和高职(专科) 二、三年级学生。
三、参赛材料要求
选手在大赛平台提交以下参赛材料:
(一)求职简历(PDF 格式)。
(二)求职综合展示(PPT 格式,不超过 50MB;可加入 视频)。
(三)辅助证明材料,包括实践、实习、获奖等证明材 料(PDF 格式,整合为单个文件,不超过 50MB)。
四、比赛环节
就业赛道设主题陈述和综合面试环节。各环节时长根据 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一)主题陈述(6 分钟):选手结合求职综合展示 PPT, 陈述个人求职意向和职业准备情况。
(二)综合面试(6 分钟):评委提出真实工作场景中 可能遇到的问题,选手提出解决方案;评委结合选手陈述自 由提问。
五、评审标准
指标
说明
分值
职业目标
能够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和个人所学专业、能力及兴 趣等特点,合理设定职业目标
准确把握目标职业的任职要求、工作内容、基本流 程和发展前景等
岗位 胜任力
具备目标岗位所需综合素质,如思维认知、沟通协 作能力和执行力等,具有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40
具备目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相关实 习实践经历丰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40
发展潜力
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的潜质,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要求;符合就业市场需 求,现场获得用人单位提供的录用意向
10
附件 3
校级决赛统计报名表
填报学院(盖章):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序 号
学生姓名(性别)
年级
专业名称
目标职业
(具体岗位/行 业)
指导教师 (最多两人)
赛道组别
(推荐优先级不考虑赛道组 别,只考虑学生水平)
张三(男)
2024 级 (大一)
专业全称
(和学信网保持一致)
乡村小学英语教师/ 教育行业
如实填写 1.
2.
成长赛道职教组
就业赛道职教组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注意:报名表信息要和大赛平台保持一致,且将WORD版及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PDF版发送指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