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初中部教务处在学校整体计划的指导下,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变革与发展,坚持“真•实”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新型课堂,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育人目标。
二、具体实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与开发,构建新课程统领下的学校致真课程体系。要求:
1.优化基础类课程。做到开全、开足、开好,AI赋能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
2.深化拓展类课程。加强社团类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做到教师擅长,学生喜爱、管理有序,成果多样。
3.强化综合类课程。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有效载体,不断加强探索与实践。本学期,继续开展成果汇报活动,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深入化,系统化。
(二)落实“三级教研制度”,校区统一联动,提升教研实效。要求:
1.学校组织的培训、教研活动落实到位。内容包含:组织教师参加教材教法考核,中考同步模拟考试;安排教师外出教研与学习;开展通史教育讲座,跨学科实践活动展示。对学习成效好、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与通报。
3.每周一次组本教研要解决到位。教研要本着“问题导向、专业引领、互助共进、研有所得”的总体目标,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与进步。
此外,拓宽教研渠道与形式,积极探索网络教研、项目教研、校际联合教研、常规微教研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推动教研、培训、教学融合互动,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做好教学常规方面管理,全面、客观、公正、发展性评价教师教学工作。
常规管理继续坚持“做精七项常态,做实七个到位”。紧抓课堂教学质量,坚持全面育人的大教学观。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深入对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探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打造“魅力课堂”。
要求:
1.坚持查课制度,干事每节课都要检查并记录,教学领导巡视并解决发现的问题。课堂秩序坚持“谁的课堂谁负责”,班主任做好跟班管理不放松。
2.深入课堂听课,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以有效为基线,以高效为目标,全力打造魅力课堂。
3.加强备课管理,电子教案是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但是不能忽视根据本班学情的二次备课。年轻教师和新调入教师要手写教案,并且要写详案。
4.教务处月检查教案、听课笔记、作业等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促进教师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习惯。
5.规范教学评价体系,正考风,严教风,促学风。形成“评价、反思、诊断、调整、提升”五位一体的考评结合模式。
6.继续开展实施“青蓝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位指导与管理,树立身边榜样,鼓励学习进步,实行宽进严出。
7.坚持评师活动的开展与反馈。引导学生用客观、理性、感恩的态度来评价教师,促进我们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质量不断改进与提升。
(四)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作业管理,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效果。要求:
1.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加强对作业布置的管理与指导。坚持学校在作业实施方面承诺的“三不、三保、三到位”。严格控制作业种类、数量与完成时间(以中等生为参照标准)。对规定学科、规定作业做到及时批阅,定期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作业一定分层布置。杜绝由学生代留作业和只留作业不批阅不检查的现象发生。
2.做好课后服务的教学管理工作。各校区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管理与指导。拓宽服务种类,提高服务品质,确保课后服务的品质与效果。
(五)积极参与协作校活动,增进优质学校间交流,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声誉。
要求:
1.加强协作体各学科组之间的业务研讨,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促进学科组队伍建设。
2.优化命题质量,注意试题研究与分析,在命题的方向性与指导性上深入交流与总结。培养一支经验丰富、面向未来的优秀命题教师队伍。
3.增加校际间教学合作与交流,开展好学情调研、理科竞赛等活动。注重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发现与系统性培养。坚持走共同提高发展的战略路线,让师生高站位,宽视野,长见识,有抱负。
(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比赛),培养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比赛来锻炼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打造一批学校、市、省等各级优秀与骨干教师,推动学校教学工作不断创优。
要求:
1.积极动员、鼓励教师参加学校、市、省等各级的教学活动与比赛,及时总结,表扬优秀。
2.鼓励指导教师带队参加省、市各级正规比赛与活动,让师生见世面、增技能,为校增光,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其它方面:
1.加强功能室的管理。对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教研室、会议室充分利用。做到清扫及时,记载详实,检查到位。
2.做好九年级的备考迎考工作。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备考,争取以最佳状态,最好成绩,续写学校新辉煌。
4.配合办公室做好教师日常考勤及对外考试工作。
5.树立师德师风新风尚。多渠道听取社会、家长对学校教学方面的意见并积极改进,提升学校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