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inan No.26 Middle School
淮南二十六中高中新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淮南第二十六中学是全市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淮南第二十六中学高中为“淮南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截止2023年9月,高中现有18个教学班,908名学生,72名教职工。学校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37人,市教坛新星12人,占全校教师的30%。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级教师为引领、市级名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校高中办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皖教基〔2020〕9号)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要求,现就我校高中新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环节中的核心作用,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引导淮南第二十六中学高中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发展素养。
2、尊重自主,分类指导。
3、加强统筹,整体设计。
4、完善机制,扎实推进。
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传承“要比别人做得好”的校园精神,培养具有自律、自强、自信的学生;遵循“专心好学,勤奋向上”的学风,培养具有乐学、勤学、善学的学生;践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培养具有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学生。
(二)教师发展目标: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定“以人为本,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探索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规律,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发展。进一步发扬淮南第二十六中学“创新自强,科学求是”的校风,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建设目标:贯彻“以人为本,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为特色,通过拓展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师生的性情品德,提升人文素养与创新素养,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把淮南二十六中建设成为“教育高质量、文化高品位、育人有特色、治理现代化”的十二年一贯制市级新时代特色示范学校。
四、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本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围绕“求真”的核心理念,引领教师育人用真心、实现教育真发生、学生核心素养真发展。
五、课程设置与结构
课程框架
1、国家课程
时间
科目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学段1
学段2
学段3
学段4
学段1
学段2
学段3
学段4
学段1
学段2
学段3
学段4
语文
必修(8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选择性必修(上),选择性必修(中),选择性必修(下);
选修(0-6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6个任务群。
必修(上)/4
必修(下)/4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三个任务群的学习贯串三学年,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应根据所选任务群的特点穿插在教学中。
数学
必修(8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中选择0-4个主题,并融入数学文化;
选修(0-6学分):A、B、C、D、E五类选修课程和其他校本课程,数学建模活动、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必修(第一册)/4
必修(第二册)/4
英语
必修(6学分)
选择性必修(0-8学分):在选择性必修1-4中选择0-4个模块;
选修(0-6学分):提高类(选修1-3)。学生三年期间可以任意选修基础类、拓展类、实用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其他校本课程。
必修一/4
必修二/4
必修三/4
思想政治
必修(6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3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经济与社会/2
政治与法治/2
哲学与文化/2
历史
必修(4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史学入门、史料研读2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
地理
必修(4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等9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地理1/2
地理2/2
物理
必修(6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近代物理学初步等3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必修1/2
必修2/2
必修3/4
化学
必修(4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3个系列和其他校本课程。
必修第一册/2
必修第二册/2
生物学
必修(4学分)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分子与细胞/2
遗传与进化/2
信息技术
必修(3学分):数据与计算(2学分)、信息系统与社会(1学分)。每周1课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选择性必修(0-12学分):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中选择0-6个模块。
选修(0-4学分):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和其他校本课程。
通用技术
必修(3学分):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每周1课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选择性必修(0-18学分):技术与生活系列、技术与工程系列、技术与职业系列、技术与创造系列等4个系列共11个模块中选择0-11个模块。
选修(0-4学分):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和其他校本课程。
音乐
必修(3学分):
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中选择相应模块作为必修学分内容,课时安排由学校自行决定,学分组合为:
(1)必修(2)+选择性必修(1);
(2)必修(2)+必修(1);
(3)必修(1)+必修(1)+必修(1);
(4)必修(1)+必修(1)+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0-9学分):除必修学分选择模块外余下的模块;
选修(0-2学分):校本课程。
美术
必修(3学分):课时安排由学校自行决定。
选修(0-9学分):选修课程的5个模块(美术史论基础、速写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创作与设计基础)或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学一些模块。
美术鉴赏
在选择性必修课程(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6个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必修学分内容。
体育与健康
必修必学(2学分):包括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2,体能模块应在高一第一学期开设,健康教育模块可集中开设,也可在高中三年穿插开设;
必修选学(10学分):6个运动技能系列中选择1-3个运动项目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2。
综合实践活动
必修(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学生所在学校按相关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进行学分认定。
劳动
必修(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备注:
(1)课程设置不分文科、理科。
(2)表中的课程安排一般按高中新教材名称填写,对于一标多版本教材且教材名称不统一的学科(如数学的选择性必修)按照课标内容填写。
(3)表格中“/”后的数字为建议周课时数。
2、“知行真创”四维校本课程图谱
课程类型
课程开设形式
课程内容
(科学人文类)
研学活动课程
《楚汉文化》
(体育类、艺术类、社会实践)
社团活动(南风剧社、非凡舞社、广播站、艺橙美术)
研学活动课程
《美术》、《艺术舞蹈》、《戏剧表演》、《体能训练》、《播音主持》
(德育类、生涯类)
周一晨会(每周一课时)、专题题讲座、研学活动
《健康心理多彩生活》《行走红色安徽》、《生涯规划》
(科技类)
兴趣小组课程
《机器人》
六、保障措施
(一)淮南第二十六中学高中新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何武平
副组长:陈桂平王艳 吴小梅
成员:张珂黄 昆王洋 黄丽雪 王 毓 尹磊刘孝敬 施敏
主要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全校深化新课程改革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整体推进改革工作,负责改革的实施与指导、日常管理与监控、评估与督导组织工作。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
淮南二十六中课程设置指导小组
组长:吴小梅
副组长:黄昆 黄丽雪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社团指导老师
主要职责:负责制订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提出教材选用指导意见,配置相关教学资料;负责制定高一新生新课程学习指导手册,帮助学生了解考试方案的变化、高中三年课程设置情况、科学指导学生选课、探索实施走班教学。
成立淮南第二十六中学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小组
组长:黄昆
副组长:王毓 年级组长
成员:班主任及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淮南第二十六中学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方案,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探索导师制管理模式,培训并指导班主任及导师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及体验,负责组织和实施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四)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设立深化新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培训、资源建设、专项研究、课程实施等各项工作。按照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组织协调。
(五)加强新课程改革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设立学校深化新课程改革建设专项培训或专题研修项目,逐步增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开发和利用学校优势教育资源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和主体作用。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及选课方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有关内容和要求,争取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