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业内的领头羊,CGT Asia系列峰会整合国内外及全产业优质资源,以专业视角,发展眼光,把握产业风向,掀起“思想风暴”。本届峰会将云集80+位国内外行业大咖分享经验见解与应用案例,解读行业最新趋势和想法,深入洞察产业发展和行业新动向,内容聚焦商业化与创新药入院、临床导向的创新疗法、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外泌体治疗、基因治疗、RNA疗法、溶瘤病毒、罕见病、肿瘤微环境、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单细胞测序、生物标志物、全癌标志物、免疫细胞治疗、TCR-T、CAR-NK、3D细胞培养、类器官模型、CRISPR/CAS9基因编辑、iPSC、PCR、高通量筛选、申报方案、连续生产工艺、GMP、AAV、(非)病毒载体、LNP等。
大会框架
特色内容
CGT Asia 2024将带给大家一次全方位、全新的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的科研与产业的技术盛宴。
会议亮点
2天峰会3个主题论坛 & 行业重磅奖项颁奖
&专业技术展,全面聚焦细胞与基因创新疗法
80+
行业大咖分享经验见解与应用案例
80+
精品展位展示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100+
媒体报道,影响力最大的行业盛会之一
200+
全球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相关企业
2000+
国内外参会人员
往届精彩回顾
首轮演讲嘉宾
沈浩 教授
钱文斌 教授
荣谷生物 总裁/创始人
嘉宾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会 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感染学组 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 副会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lin Cancer Res、Leukemia、J Hematol & Oncol、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Cell Mol Immunol、Blood Cancer Journal、Cancer Communication和Lancet Hemat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90余篇
【CAR 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指导原则】,共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
【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10项
左为教授
吉美瑞生 董事长
嘉宾简介:左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治疗分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首席科学家,器官再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转化基地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特聘”教授。
左为团队深入开展基于成体干细胞的肺、肾两大重要脏器的再生修复与功能增强研究。提出器官再生是其发育过程重演的创新理论,开创了RCloneTM 药品级前体细胞分离扩增技术,负责三项国家卫健委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主导完成世界上首例肺前体细胞移植临床试验。论文成果发表在Nature、AJRCCM、EMBO、Protein Cell等高影响力期刊上,单篇通讯论文被引用近2000次。2021年,其开发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肺前体细胞1类新药REGEND001获国家药监局批件进入II期临床,目前已成功完成近百例肺脏损伤患者的治疗,是世界上唯一可有效改善肺脏换气功能的候选产品。相关成果入选2018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年度十大进展。
担任Gene Therapy、Stem Cells International期刊编委等职务。2018年被国家刊物官方评选为“中国年度十大创新先锋”,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家创业先锋”榜单Top5。
周国瑛 教授
亦诺微 董事长兼CEO
嘉宾简介:亦诺微医药创始人、CEO和董事长。周国瑛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国际“抗病毒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博士。靶向疱疹溶瘤病毒国际发明人,在抗病毒感染与疱疹溶瘤病毒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深耕近30年,主持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科研项目,发表50余篇,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7项,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和审稿。在亦诺微医药主领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多管线平台型药物研发,产品覆盖实体瘤与血液肿瘤,用药途径从瘤内注射到静脉注射,单药及各种联合用药,公司三款自主研发的溶瘤病毒产品均在中国和美国同步申报临床批件(IND),目前共获5项IND,产品同期在美国进行3个临床研究(1个II期,2个I期);在中国开展2个临床研究(1个II期,1个I期),另一个在IND申报阶段。此外,公司还成功研发出了专门用于跟CAR-T联用治疗实体瘤的溶瘤病毒新产品,并建设和投入使用了符合IND申报和I期临床的GMP车间。
孙敏敏 博士
易慕峰生物 董事长兼CEO
嘉宾简介:孙敏敏女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院,现任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细胞与基因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拥有10余年药品法规注册和研发项目管理经历,多年创业型生物医药企业和多个生物制品IND和NDA申报工作经验。
在创办易慕峰之前,孙敏敏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加入复星凯特,担任总裁助理兼药政注册及公共事务总监,推动中国第一个CAR-T的NDA申报和细胞治疗药品监管法规建立,在此期间还担任首届上海医药质量协会细胞免疫治疗质量控制专委会秘书。
益杰立科 首席执行官
才源 博士
星眸生物 总经理/联合创始人
嘉宾简介:星眸生物CEO、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聚焦眼科疾病的基因治疗技术开发,代表性工作发表在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等。入选21年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青年创业榜,21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年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2023年36氪36U36创业者,2023年合肥市科创金融专家。
李俊 博士
方德门达 创始人/总经理/CEO
嘉宾简介:李俊博士,1995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美国犹他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拥有20余项专利,发表SCI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在新药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就职于诺华制药集团,先后担任多个创新药物研发组的首席科学家,并推动两个项目进入人体临床研究。2012年7月,回国创办方德门达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聚焦肿瘤免疫细胞治疗(ACT)的瓶颈突破,专注于以first-in-efficacy、first-in-affordability为目标的全球范围细胞药物的开发及临床治疗应用。2019年成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基于非基因编辑膜蛋白胞内滞留技术的通用型CART技术平台-ThisCART,目前该平台技术已进入血液肿瘤早期临床探索,并获得积极概念验证。
赵冰 教授
复旦大学 教授
嘉宾简介: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项目负责人。研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机制,发展类器官培育新策略。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1区Top论文13篇,代表性研究成果获Nature News专访报道、Nature官网主页高亮。
2018年创立复旦大学类器官中心;2021年创立伯桢生物;2023年创立南昌大学类器官研究院。致力于推进类器官技术标准化和产业转化,开拓医药应用新场景。主编或参编“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国家博士后创新创业、上海市重点、广东省重点等多个省部级以上类器官重点专项项目指南;作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牵头制定多项类器官相关标准及培养规范;主笔类器官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共识;主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度类器官大会;促进药审药评鼓励意见出台。
李亮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副研究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嘉宾简介:李亮,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类器官平台主任,PI。2018年至2022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PI。
长期应用类器官模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与临床样本,从事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进行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进行了新冠、鼠疫等传染病的BSL3等级基础实验研究与药物研发。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第二届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负责病原相关实验审批及生物安全制度、设施(如BSL2、BSL3级实验室和动物房)的建设,对BSL2、BSL3级实验室的实际实验操作与设施建设、安全制度有10年以上相关经验。本次新冠疫情期间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新冠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使用从鼻、气管、肺泡多部位重构的呼吸道上皮类器官系统平台进行新冠感染与宿主反应机制研究,并对潜在药物进行效果测试,相关产品已上市,月产能达17万瓶。
现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细胞医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深圳市军民融合领域评审专家、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药理研究与转化应用专委会常务委员、军事医学SCI期刊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军事医学研究》)青年编委(Young Editorial Board)。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发表SCI论文多篇,包括Gastroenterology (IF: 22.682), Cell Research (IF: 25.617), Cell Host & Microbe (IF: 31.316,封面文章),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F: 21.405), Cell Reports (IF: 9.423),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F: 7.561), mBio (IF: 6.784),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 9.229)等。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干细胞技术的重大传染病临床救治方案研究”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深圳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深圳市科创委技术攻关重点项目。
唐晓芳 博士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研究院 研究员
嘉宾简介:唐晓芳博士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后赴美于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分别师从林鑫华教授和Jeffrey Whitsett教授进行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学习,近年来的主要科研工作为利用小鼠及类器官模型并结合临床数据研究呼吸系统的发育及疾病。截止目前,已在包括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Development Cell,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总引用740余次。
唐晓芳博士于2022年回国入职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类器官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担任青年研究员。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呼吸系统的发育、稳态与损伤修复,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包括肺纤维化在内的间质性肺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手段;其二,类器官技术的开发包括培养条件的优化和新培养模型的建立以及类器官模型在科研与转化方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