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第三任校长、印尼归侨陈觉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7日22时许在福建泉州逝世,享年91岁。
陈觉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1932年4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教育世家,其父亲陈明津在印尼泗水创办了第一所华侨小学,母亲林淑芸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
1948年,陈觉万获印尼爱国华侨社团推荐保送回国深造,先后在泉州海疆专科学校师范部、东北人民大学行政系、东北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学习;1953年8月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10月,陈觉万调任华侨大学副校长;1986年9月任华侨大学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1988年8月至1993年8月任华侨大学校长,成为继廖承志、叶飞之后的第三任校长。
1994年3月至1995年10月,陈觉万任黎明职业大学校长。1998年1月光荣退休。退休后,陈老依然心系教育事业,担任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校校长,尽献余热。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怀着满腔热情毅然踏上回国之路,献身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表示,作为归国华侨,陈觉万老校长从一开始便与新中国的华侨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调入华侨大学工作后,更是将毕生心血倾注到新中国的华侨高等教育事业中来。
作为华侨大学的第三任校长,陈觉万在学校事业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始终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华侨大学建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之前,就在这个十一期间,已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光生(101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张举之教授(96岁),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思刚(62岁),、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传国(56岁),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建国(66岁),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曲秀全(56岁),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阮吉寿教授因病(61岁),中央民族大学原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马跃(77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深教授徐森林(82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钟平(86岁)等10名学者、教授(含退休教授)因病离世:
吴建国教授1957年生于江西省新干县,1982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1986年任武汉大学病毒学系讲师,1992年于美国爱达荷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93年-199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特聘为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主任;2004年-2016年,任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6年,任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院长;2019年6月在武汉大学办理退休手续;2020年,任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兼任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负责人、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
吴建国教授一生致力于病毒学、传染病防治等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在病毒感染与致病机理研究、病毒遗传变异与流行病学研究方向,著作等身;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硕果累累;在人才培养方面,桃李满天下。
马跃,男,回族,1945年生于云南保山,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舞蹈编导。
1959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教授并担任舞蹈系主任,2000年至2002年任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会长、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编导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荣获中国文联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马跃同志先后创作了舞蹈作品近50部,包括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蒙古族舞蹈《奔腾》《草原随想》《啊﹗草原》《生命在闪烁》《草原静悄悄》《筷子舞》,傣族舞蹈《春之萌》,朝鲜族舞蹈《飞雪》等;20世纪90年代创作了蒙古族舞蹈《酒歌》《马背旋风》《绿色畅想》《蓝天上的白云》《草原茫茫》《西风烈》《苍原靓女》,朝鲜族舞蹈《深宫怨》《云》《天池印象》,藏族舞蹈《奔流的哈达》《禅心》《珠穆朗玛》;2000年以后创作了蒙古族舞蹈《走回大草原》《潇洒少年》《草原2000》《草原深深》,蒙古族舞剧《一代天骄》,傣族舞蹈《萌动》,朝鲜族舞蹈《秋叶》,藏族舞蹈《高原魂魄》《鼓舞热河》,佤族舞蹈《生命之火》等。
多年来他获奖无数:1984年荣获北京市舞蹈比赛一等奖;1985年、1988年、1991年、1997年、2000年先后五次荣获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园丁奖;1986年荣获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一等奖;1989年荣获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0年荣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荣获蒙古人民共和国“卓越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1991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孔雀杯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1995年荣获中国文联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1995年荣获国务院文化部中国艺术节(南京)创作金奖;2001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金奖。
10月3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讣告,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冯钟平教授:
冯钟平教授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我院组织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方案设计工作,到中南海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古巴。
冯钟平教授将毕生精力奉献于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长期致力于建筑与园林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我国在该领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编著出版的《中国园林建筑》为我国园林建筑创作与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主持的“中国园林建筑研究”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1991年冯钟平教授与我院其它教师联合指导的毕业设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冯钟平教授主持和参与过大量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包括国家图书馆、东安市场、纺织部大楼、上海大学、长春文化广场、长春会展中心等,获得多项教育部、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奖,社会影响广泛。
冯钟平教授创办了我院产学研平台“安地建筑设计公司”,为教师的建筑创作打开了面向市场的窗口。
冯钟平教授博学笃志、刚正不阿,以君子之风言传身教,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建筑专业人才,师恩泽润、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