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基地位于西海岸古镇口融合创新区大学城内,东临黄海,西靠大珠山,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青岛基地深度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发挥学校“三海一核”特色优势,布局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凝练海洋技术与装备、海洋信息与海洋科学、新能源与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水下智能技术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
青岛基地建设的核心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科教区,通过科教区建设的壮大和发展,逐步拓展和衍生“无人装备及系统近浅海国家试验场”“舰船装备技术保障基地”和“国际海洋无人装备产业集群”。未来,以青岛基地建设为核心,逐步拓展和创建国际一流的海洋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区,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和船海行业发展。
共计划招聘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力学、机械、海洋信息、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与化工、动力与能源、控制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学科领域人才400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哈军工”,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唯一一所被授予“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的高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宣传片
为积极投身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发展蓝图,青岛市政府与学校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以下简称:青岛基地)。青岛基地选址在环境优美的西海岸古镇口融合创新区大学城内,东临黄海,西靠大珠山,占地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一期建筑35万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青岛基地秉承“哈军工”精神,按照“百年校园、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教”的思路建设。
青岛基地深度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发挥学校“三海一核”特色优势,布局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凝练海洋技术与装备、海洋信息与海洋科学、新能源与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水下智能技术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怀,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将青岛基地打造成学校对接国家战略的桥头堡、学校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产教城融合发展的创新区,成为学校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青岛基地建设的核心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科教区,通过科教区建设的壮大和发展,逐步拓展和衍生“无人装备及系统近浅海国家试验场”“舰船装备技术保障基地”和“国际海洋无人装备产业集群”。未来,以青岛基地建设为核心,逐步拓展和创建国际一流的海洋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区,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和船海行业发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宣传片
招聘对象
青岛基地招聘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力学、机械、海洋信息、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与化工、动力与能源、控制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学科领域人才400余人。
我们急切盼望这样的你加盟
国际顶尖科学家
世界重量级科学家,具备顶级学术领导力,在所从事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备引领相关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待遇与科研平台一人一议,一人一策。
青年领军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所从事领域取得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力居本领域国内外中青年学者前列,以未来入选国家级人才为培养目标。直聘教授,待遇与科研平台一人一议,一人一策。
海外博士(均为事业编)
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且在海(境)外从事科研工作3年以上,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或具有发展潜力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年龄不超过40岁。特别优秀博士可直聘教授、副教授。
博士后
青岛基地设有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需要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博士后年薪40万+(含当地博士后资助)。
发展机遇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世界一流军队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优美的校园环境——坐落西海岸新区古镇口,东临黄海,西靠大珠山
直聘教授、副教授——三年内直聘100名35岁以下教授、300名教师
丰厚的薪酬待遇——比肩东南华南高校
优越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场地——人均年科研经费超百万、个性化科研设备
最强激励的科研政策——横向科研完全自主、纵向科研在职人员也能获得劳务费
一流团队文化——顶级科研团队带你迅速融入业界学界
居者有其屋——基地周转公寓拎包入职、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人才住房
市区两级全方位的人才政策——覆盖科研资助、安家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九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