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填报志愿!高考分数不高,顾学校,还是顾专业?
一是名校更好就业。
好单位会有很多很多的毕业生报名,尤其是本科生数量更多。他组织考试没有那么多的场地,也不想花太多的钱去组织考试,那么他怎么办呢?必须筛选简历。筛选简历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看学校的好坏。过去,是看学校是不是985,是不是211?现在,主要是看学校是不是“双一流”。
三是名校校友资源好。
一般本科学校才是母校,本科校友才是亲校友。在名校认识的人的层次也比普通学校高。名校校友的父母往往非富即贵,名校校友毕业以后比较容易出人头地。
现在的不少北大清华生,有不少是父母有钱有关系,有实力购买学区房和择校,从小学一路择到大学的。跟这样的人做校友,是不是人脉层次也跟着提高了?
名校的校友还能回馈母校,自己也跟着沾光。中国好校友刘强东可是给人大捐了几个亿!有这样的好校友,学校经济实力雄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配备优秀师资。
现在不少行业的青年才俊,有不少是名校本科出身。名校给他们的视野、教育和资源,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职场上如鱼得水。就说公务员考试,不筛选简历,不看学校,符合报考条件就能参加笔试。但笔试之后呢?名校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还是能够拿到印象分的。他们的视野更宽,更加自信,更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四是名校好找对象。
破茧成蝶(本人原创,侵权必究)
一是短缺急需专业求人倍率高。
短缺急需专业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变化比较快。在就业领域,一般用求人倍率来衡量,求人倍率高的行业往往是短缺急需行业。求人倍率,就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求人倍率是10:1,就是1个人可以挑10个岗位;求人倍率是1:10,就是1个岗位可以挑10个人。你愿意你挑岗位,还是岗位挑你呢?当然是前者啦!
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显示,营销员、快递员、客户服务管理员、商品营业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对应什么专业呢?市场营销,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营销也吃香!这样的专业,更好找工作。但这是不分层次的数据。
具体到硕士层次,哪些行业短缺急需呢?一种是政府急需。例如,国家对一些冷门绝学的研究人才急需,也会提供一定的扶持,但不一定能给你很高的职位或者收入。又如,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甚至一些社会组织都需要党建人才,党建专业硕士就相对好找工作。另一种是市场急需。建议去一些招聘网站查一查,哪些行业对硕士需求量大,而相关专业的硕士又比较少。
什么样的专业热门?当然是好找工作、收入高的专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收入高的行业和选择收入低的行业,一年两年不明显,十年八年没感觉,几十年下来,那就是很大的贫富差距啊!
哪个行业收入高?“两电一草,银行证保”,也就是电力、电信、银行、证券、保险行业。
化茧成蝶的茧(原创图片,侵权必究)
先说银行。2010年,一些去北京的银行系统工作的硕士生、博士生,年收入都到了十几万元。12年过去了,普通职员也有30万元了吧?我一个在南方的银行做到相当于处级的中层职位的朋友告诉我,她年入上百万。
再说电力。我的一个亲戚,2011年名校数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去了一家制造玻璃的公司,年收入3万元。后来,他听从我的建议,考上了电力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硕士毕业后,去了省城的电网公司,年收入十几万元。亲戚是农村的男孩,娶了父母都是公务员的女同事,女方父母送一套省城的婚房,两人在省城年收入30万元,在90后中算是让人羡慕的。
IT、科研收入也不低。2020年,平均工资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平均工资分别为177544元、139851元、133390元。这只是明面上的。有些人,故意低报收入呢。如果想在毕业后进入IT行业,就选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如果想在毕业后做科研,可能还需要读研、读博。研究什么好呢?航空航天近几年很受国家重视。航空航天不是只有飞行员和飞船总工程师,每个项目的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很重要,收入也不会低。我的一个朋友,2010年北航硕士毕业,去了航天研究所,2012年就在北京买了一套100万元的房子。
师范类专业也很好!公费上学,能为家里省下几万元钱。但是,得考教师资格证,还得考事业编制,竞争很激烈。2021年第三季度,天津的小学教育教师求人倍率达到了1:10,10个人抢一个职位!长沙的小学教育教师、中学教育教师和其他教学人员求人倍率分别达到了1:13、1:16和1:80。也就是说,在长沙,一个其他教学人员的岗位,就有80个人去竞争!
如果有实力,最好报考一个著名的导师。报考什么类型的,取决于你今后的人生规划。
一是学者型著名导师。
如果你想毕业后做科研,就报你报考专业的大牛吧!最好是年富力强、经常在SCI、SSCI上发文章,能给你正规科研训练的。等你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论他带你发的那些paper,还是他的推荐,都能成为你进入著名高校当工作的神助攻!
我的一个朋友,是北京某名校名博导的博士生。因为该名校不留本校博士生,他博士毕业后就去了研究所过渡。导师带着他发了2篇国内顶级期刊,又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工作2年就评上了副高。不到一年,就被博导召回了该名校,年薪50万元。很快成了院长,评上了正高,孩子将来就读本校附中也不在话下。
二是官员型著名导师。
如果你想毕业后从政,就报考一个有行政职务的兼职博导吧!博士还是讲究派系的,博导本人和他带过的那些同门师兄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直系关系网,能够成为你走上仕途的重要助力。
我的一个朋友,是北京某名校的博士生,他的博导是某部委副部级领导。他博士毕业后去了事业单位。后来,博导进一步升职,朋友直接跟他进了海里,牛得不要不要的。然后,他就换了电话好吗,我们谁都联系不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