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想在上海立足,一个月最少要挣多少钱?
上海最低工资标准2690元,在全国各省市位列第一,普通打工人的平均工资基本在4000-6000元左右,而像保洁、保安类基础服务行业的工资,一般都在3500-4000元。
而对于想要在上海工作的大学生们来说,想在上海立足,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当代职场人最大的开销,就是房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是如此。
上海各区的房租价格波动比较多,在400-17000元/月不等,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在房租上投入过多显然不合适。
一般情况下,根据公司的位置租房,大部分年轻人的房租支出都在1000-1500元之间。
除此之外,交通费、水电网、日用品、话费、换季基本衣物等生活必备支出,最少也在1000元左右。
而上海整体物价比较贵,饮食上的支出,也在800-1000元。
也就是说,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在上海以最低生活标准勉强立足,必须要找到一份扣掉五险一金以后,月薪在3500元以上的工作。
而加上人情往来、个人兴趣爱好、社交消费、数码电器等支出,对于非上海本地的大学生来说,月薪5000元,依旧有些捉襟见肘。
当代大学生的崩溃,从校招开始
然而经过这几天上海市大学的校招后,上海的毕业生彻底崩溃了。
有参与了校招的同学说,校招的主要场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体育场,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招聘公司和岗位虽然多,但大学生却被“严重贬值”,薪资待遇和岗位要求完全不匹配。
即便如此,求职人数依旧远多于招聘岗位。
甚至有只招聘1个人的公司,但简历却厚厚的一摞,足有一两百份,竞争激烈的程度,不亚于考公考编。
硕博遍地,月薪3000
而在庞大的求职群体中,研究生人数也占到很大的比重。
从数据来看,上海市2025届毕业生大学有24.6万人,其中研究生有8.7万人,本科生11.1万人,专科高职生4.8万人,研究生人数几乎要与本科毕业生人数持平。
而在这24.6万毕业生中,上海本地生源只有6.9万,占到总数的28%。
然而,这次校招,虽然有1200多家企业参与,但是总招聘岗位只有8000多个,招聘人数3万多人。
事实上,这次校招中,投递简历数超过24万份。
而研究生不仅人数多,竞争大,还要面临薪资待遇不理想的窘境。
在这次校招中,某公司平面设计岗位,研究生月薪2000-2499元,人事专员3000-3499元。
不过招聘简章上的薪资水平大多是实习工资,实际上转正后,都在7000元以上。
学历的差距只有20元/天
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在薪资待遇上能有多大差距?
答案是20元/天
这次校招中,上海一国企,行政岗的招聘中,研究生日薪180元,本科生日薪160元,专科生日薪140元。
按照一个月30天满勤上班来算,研究生可以拿到5400元,本科生4800元,专科生4200元。
学历之间的差距,一个月也只有600元。
而从招聘简章上来看,这些岗位的实习工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专业生也在2500-3000元左右。
在这次校招中,一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提供给本科生的月薪只有800-1499元,虽然是实习工资,但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大概还不够一个月的交通费和餐费。
而软件开发工程师,大部分都是计算机类专业,在工科专业中,其实已经属于就业率高,初始薪资高的专业了。
大学毕业生“花钱上班”的现象,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了。
而事实上每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工作的比例,都在40%以上,一些顶尖大学,像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甚至可以超过70%。
对于外省毕业生来说,想要在上海生活下去,生活成本非常高。
虽然在实习阶段,大部分家庭依然会给毕业生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但是事实上从这次了解到的转正工资上来看,除了整体竞争压力比较大,最让小伙伴们感到崩溃的,则是学历阶梯的模糊。
大部分岗位本科生转正后,工资水平基本在6000元-150000元之间,而能达到10000元以上的,基本都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这类顶尖大学的热门专业。
而专科生的平均月薪,却在6000元-10000元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很可能初始薪资和专科生并没有什么差别。
而且很多岗位虽然也注明了,会同时接受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但在目前实习薪资明显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预想到的是,大部分企业还是会优先偏向于选择高学历毕业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专科生被淘汰的概率增加,而研究生则面临“劳动力贬值”,每个人都要面临更加残酷的职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