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解一:单证的“假象坑”
1.单证与双证的价值对比
很多人认为同等学力申硕只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是单证,相较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双证(学位证和毕业证),觉得其含金量低,这是认为同等学力申硕坑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从实际的用途来看,在很多场景下,单证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评职称方面,像很多地方的人社厅规定评职称学历或学位达到要求即可,有硕士学位证就能够满足条件。并且在一些单位,只要有硕士学历或学位,就可以提高工资,如某些学校规定有硕士学位就能提高500的基础工资。而且,在考博、积分落户等方面,同等学力申硕所获得的学位证书同样具有实际效力。所以,仅仅因为是单证就否定同等学力申硕是不合理的。
2.单证的法律效力
同等学力申硕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是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在学信网可查,与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证书没有任何区别,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和社会效力。它不是所谓的“花钱买证”,而是需要经过正规的学习、考试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才能获取。这一点被很多人误解,从而导致对同等学力申硕的偏见。
二、误解二:入学与考试的“坑”
1.免试入学的误区
同等学力申硕最响亮的宣传之一就是免试入学,这也导致了很多误解。很多人把免试入学与免考试划上了等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入学不需要考试,只要符合报考条件,资料审核通过后就能入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不需要考试。同等学力申硕中的申硕,指的就是申硕考试,这是全国统考,由教育部出题,是正规的考试形式。
2.考试难度与通过率 在考试难度方面,同等学力申硕被一些人认为是坑也存在误解。同等学力申硕统考科目少,只有外语和学科综合两门,满分100分,每科考60分就能通过考试,且单科通过后保留有效成绩,只需要再补考没有通过的科目即可,有多次补考机会。其英语难度在大学英语四级左右,专业课难度也比较低,有些专业还可以只考英语。所以,从考试难度和通过率来看,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是比较友好的,并非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难以跨越的“坑”。
三、误解三:报考条件与适用性的“坑”
1.大专学历报考的限制
同等学力申硕大专即可报名,但这种报考方式其实并不适合大部分大专考生。因为在同等学力教育中,最后的申硕考试才是重点,而参与申硕考试,必须满足取得学士学位3年以上的条件。所以,它比较适合有本科学位证书或即将获得本科学位证书的同学报考。很多大专学历者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这一报考条件就盲目报名,最后发现自己无法参加申硕考试,就会觉得同等学力申硕是个坑,但这其实是自身没有充分了解报考规则导致的。
2.在职人员适用性的误判 同等学力申硕针对的是在职人群,在职人士面临学习能力下降、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和上课时间无法保证以及担心无法顺利毕业等困难。但实际上,同等学力申硕的诸多特点是非常适合在职人员的。例如上课时间灵活,可以选择全程网课,也可以选择周末到校上课;学费在各种报考方式中属于收费较低的,大多专业学费在2万 5万之间,对于在职人士来说经济压力较小;而且毕业难度低,毕业论文要求不高。这些优势往往被忽视,而一些人只看到表面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就认为同等学力申硕坑。
目前,北京大学在职非全博士在招专业如下: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领导与管理...
有的考生想报名哲学,目前来看还没有此专业。
关于报名人数多少,官网也未曾公开哪个专业报名人数最多。不过,从招生情况和行业热度来看,工程类专业中的电子信息、机械等专业,由于契合当下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通常受到较多关注,报名人数可能相对较多。另外,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以及医学类专业,因就业前景广阔,一直是报考热门,报名人数可能会较多。
以下信息,你可以作为参考:
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项目(招生100人)
电子信息(0854)
招生院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方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技术、软件安全等。
学费:24万元(4年)
特点:面向数字经济与工业信息化,侧重技术与管理融合,招生人数最多(23人)。
材料与化工(0856)
招生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方向:能源材料、纳米技术、半导体材料等。
学费:24万元
特点: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需具备重大科研项目经历。
机械(0855)
招生院系:工学院
方向:机器人、精密制造、工业设计等。
学费:24万元。
资源与环境(0857) & 生物与医药(0860)
新增专业,侧重环保工程与生物医药创新。
教育类博士
教育领导与管理
招生院系:教育学院
学费:15万元
要求:限学校/教育机构高层管理者,招生17人。
学校课程与教学
要求:需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及教学成果4。
医学博士(DrPH)
公共卫生
新增方向:儿少妇幼健康、卫生政策管理等,招生11人。
这个需求,是好多在职党需要的,不过说真的,价格+双证+容易毕业的,确实少有,说真的,我也一直在找比较容易考的非全博士,类似于DBA这种,需要双证的,学费不超过30W,因为本人在职,希望难度不要太大,简单一些,目前整理了几所:
北京大学:公共管理、教育等领域设有非全博士;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项目采用模块化授课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类博士,在职班历史最悠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项目招生规模较大。
北京的学费普遍高于全日制,年均3-8万元不等,部分单位提供教育经费补助政策。院校奖学金名额有限,主要奖励优秀成果。
很多人,和我一样经常听到“在职博士”这个词,但又不清楚自己适合读哪种?今天《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制作的这张“一图秒懂”图,让你轻松了解四种在职博士的区别!~
第一种:非全日制博士(双证在职博士) :
与全日制博士学习形式相似,需要通过入学考试,被招生单位择优录取后才能参加课程学习。获证: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后期考核成绩合格,完成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在职博士学历及博士学位证书。难度与含金量:与全日制博士相当,证书的含金量高。~
第二种:同等学力申博(单证在职博士) :免试入学,只要符合意向院校的报名要求,即可提交申请资料报名,通过审核即可入学。获证: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通过结业考试,可以获得课程结业证。如想获得博士学位证,需参加申硕考试并通过论文答辩。难度与含金量:面试入学,证书的含金量较高。
第三种:中外合作办学博士:
由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结合两国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博士人才。获证:根据合作办学的具体规定和合作双方的协议,学员可以获得相应的国外学位证书或国内学校学历。难度与含金量:面试入学,证书的含金量较高。~
第四种:国际博士:
通常是指通过国际教育机构或海外高校进行的博士教育。获证:根据具体的国际教育机构或海外高校的规定,学员可以获得相应的国际博士学位证书。难度与含金量:免试入学,学位如果可以认证 ,含金量较高。
所以说,四种在职博士各有特点,适合不同需求和背景的人群。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