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都,关于 “超前学习”的讨论从未停止,
其中被讨论最多的,无非就是:
1.一年级之前要认识多少汉字?
2.一年级之前要储备多少英语单词量?
先看教育局对此是怎么规定的?
(在此列举几个关键数据)
英语
听的能力
第一阶段
课外视听量不少于 60小时(累计)
第二阶段
课外视听量不少于 80小时(累计)
读的能力
第一阶段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8万词(累计).
第二阶段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10万词(累计).
(数据来自: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教育局官网的二期课改文件上 对单词量的要求是:
T(总词汇量) = K(核心词汇量)+ X(扩展词汇量)
其中, K为核心词汇量,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用;
X为扩展词汇量,是指除核心词汇量K以外,学生学得和习得的其他词汇的数量,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只要求学生理解。
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
小学生们真的只掌握了600个词汇吗?
KET考试对词汇量的要求是1600,已经达到了初中毕业的要求词汇量。
那再对比小托福呢?
3500!
要知道, 小托福的考试年级一般在11-15岁左右,也就是小学+初中的学生。单纯按照单词量来算, 小托福的词汇量要求已经是高中毕业的程度了!
现在民办进入了摇号时代,英语能力不再是顶尖民办的必备敲门砖。
但在没有摇号制度的时候,顶尖民办的孩子,小托福在800左右的很多, 而要达到800分,则需要3000左右的词汇量。
语文
1-2年级
(1) 能正确拼读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查阅字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2) 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会写1000个汉字,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3-5年级
(1)能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扩大识字量。 认识并会写2500个汉字。
(数据来自: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的提前学习,主要集中在识字和拼音。无论是哪一版的语文教材,开篇教的都是识字和拼音,按理说,这两项都是进了小学才开始学的。
但是以前听一些上海的家长说过: 进了小学,人家老师根本就不教拼音,直接跳过了。
为什么?因为默认孩子都已经会了!很多孩子都说:“这些我已经会了,都学过了!”
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多,有的干脆就不教了。
教育局一直在主张减负,这种情况现在肯定比较少了,但是孩子们“提前学习”的猛劲儿可见一斑。
在网上翻阅一些消息后,会发现,在北上广这种“鸡娃”比较普遍的城市, 孩子在一年级前识字量达到1500甚至2000以上,已经不算很稀奇的事了。
虽然说“小学江湖”也是风起云涌,但是还要建议各位家长:
第一,教委之所以搞摇号,也许就是想给孩子们减减负。别太强求!
适当地超前可以,但是别把孩子逼得太累,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让他学习知识是最好的。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是快乐也很重要哦~
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他们方法!
强塞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先培养一些能力,比如:
1、【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一种学习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或娱乐设备。
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或者办公,要让孩子觉得,你们在做一样的事,这样更能让他们专心。
2、【讲故事的能力:让孩子思考和表达】
每天都可以和孩子简单地聊天,让他对一整天的经历进行复盘。
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锻炼他的沟通能力,也能让他对经历过的事记忆更加清晰。
同时,因为他对叙事有了一定的概念和记忆,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