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MPA/MEM/MPAcc学历上标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对你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分析1】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在哪
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标注“非全日制”这么抵触或者关注呢,主要原因是认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含金量不同,社会对“非全日制”认可度差;那么为什么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度会比较差呢?欧凯老师认为最主要原因是本科学历中全日制本科与非全日制本科含金量差别比较大。比如:持有上海交大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学生,与持有上海交大非全日制本科(夜大,自考,成人本科)的学生可能在某些能力上区别较大,导致有些用人单位会特别区分是否全日制学习。其实与其说用人单位在乎是否“全日制”,还不如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其“通过统招(全国统考)”筛选出来的人才。与其说用人单位通过是否“全日制”这个标准来刷人,不如说通过是否“全国统考”这个标准来刷人;与其说大家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含金量的探讨,还不如说是对“统招(全国统考)”与“非统招(非全国统考)”含金量的探讨;
要深刻了解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我们再来了解几个专业问题
1、统招与非统招的区别?
本科学历统招学生=全日制学生;非统招学生=非全日制或民办大学学生=成人(夜大,自考)
硕士学历统招学生=全日制+非全日制学生;非统招学生=研修班,课程班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
学术型学位: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往理论研究方向培养)(全部全日制学习)
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往实践型,实战型方向培养)(可在职读可以全日制读)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165.6万人考研大军中,专业硕士报名人数迅速增长,教育部也明确表示,未来要降低学术型研究生的人数,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终达到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为1:1;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军;也是大势所趋;或许不久的将来,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更多偏向学术研究,研发方向;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才是企业人力资源青睐的实战派专业人才
【分析2】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含金量低吗?
刘校觉得,取决学历含金量高低的不能单纯的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来衡量;更重要的是全国统一考试(统招)的通过率,其实其更能反映学历的“含金量”,就如全国mba考试每年大约有10余万人,每年总共全国招收2~3万人攻读mba;也就是说通过率20~30%;还有7~8万人想多花钱也无法攻读mba,这或许是说明其含金量的一种方式;
再比如:大家熟知的非学历证书cfa,cpa,该证书大部分人员都是在职自学学习或课外辅导获得的,但社会还是非常认可其含金量:无非总结下来有几点:其一,其考试难度高,通过率低;其二,持该证书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实际应有的才能;
所以,一种学历或证书的认可度或含金量,是长期以来社会认可度的积累,并不能因为简单的加几个字(非全日制或者全日制)就降低其含金量,毕竟mba 20几年来一直是非全日制就读,其含金量高低,早已经在人们心中有了一个度量了。随着专业硕士的发展,或许未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会形成一个趋势:要找研究型人才,找全日制研究生,要找实战型人才,找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毕竟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才,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你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给予的建议
【其一】质疑其含金量,首先要让自己考上mba,成为10万大军中的被录取的那20~30%的mba中的一员,然后你才有底气或资格质疑其含金量。否则你连门都进不去,质疑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其二】对于毕业多年的我们,除了读管理类联考研究生(比较容易考,同时还要双证),我们还有别的更好选择吗?没有。如果有可以选择更好的。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硕士证书上加“非全日制”含金量低,总比大专学历,本科学历高一个层次吧。
同学比较关注热点问题回答对上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后,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学生普通问的问题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回答(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大家也可以回复微信留言,我们会一一回复大家):
1,我要从在职mba转为全日制mba吗?
如果您比较年轻,工作5年一下,可以尝试一下;但你必须权衡在职和全日制的经济成本,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没有人会给您保证全日制一定会给您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一切还是要看自己的规划。
2,会有人放弃攻读吗?mba学费明年会下调吗?
从目前来看因为加“非全日制”想放弃读mba的很少,最多1%;关键是全国统一的,不读mba(或者说管理类联考),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mba学费肯定不会下调,据了解交大安泰mba今年要涨到32.8万~35.8万之间;复旦不知是否跟涨;同济mba,财大mba,华理mba,上外mba,明年或许也会跟上步伐,所以读书要趁早。再说物价在涨,房价在涨,教授们的薪酬在涨,商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论坛承办费都在涨,你说学费会下调吗?在说分数线下调个5分,一堆人排队要读;拿拟录取资格的人放弃攻读,候补的同学要偷笑了,马上补上。
3,gct工程硕士今年政策出来了吗
gct工程硕士政策今年还未公布,等到9月30日之前,还不发布政策,今年估计要停了,攻读工程硕士的学员,请改方向为mem工程管理硕士。
总结语
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正是大势所趋。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将会大力发展,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就业压力增大,各类专业学位硕士逐渐将变成社会的“新宠”。我们在正确对待这一新鲜事物的同时,首先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目标。
附录-延申阅读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
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
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两种。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按录取类别划分。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的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招生单位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相关手续。
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按照考试方式分类划分。硕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全国统一考试中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联合考试是教育部批准的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部分考试科目由全国统一(或联合)命题的考试。单独考试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组织命题而进行的考试。推荐免试是部分高等学校按教育部规定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进行复试的选拔方式。
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有关工作答记者问
1.加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恢复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在读各类研究生已超过200万人,培养形式也从传统的全日制形式发展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存,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亟需的各类人才。在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培养,建设世界研究生强国的新形势下,加强对我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办学。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形式与投入机制、奖助政策、人事和户籍管理以及就业服务等紧密联系,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培养形式的多样化,现有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培养过程、学历学位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影响正常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此次对我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做出明确界定,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完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统筹管理和规范管理,防范行政管理风险,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全日制学习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获取知识的要求。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功能,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第三,推动研究生教育科学管理。明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界定和招生计划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有利于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有利于考生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准确选择报考单位和学科专业以及学习方式,有利于用人单位准确聘用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利于加强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
2.如何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3. 如何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
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在所下达计划内(国家下达的专项招生计划除外),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能力自主安排已有学位授权点招生规模。
4. 是否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方式?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取消后,相关工作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因原有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即允许在职人员报考,也存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纳入后只须在录取时明确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他不做任何变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各培养单位的招生简章应公开学习方式、修业年限、收费标准和办学地点等信息。考生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培养单位招生简章自主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具体考试招生政策见我部年度研究生招生管理文件。
5. 是否改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投入机制?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 号)已明确对研究生拨款、奖助、收费等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管理。统一规范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从计划安排即可区分开,研究生收费、拨款、奖助工作更规范,也便于监督管理。
6. 如何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
7. 如何管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