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给学生开组会,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有个学生其实很有科研能力的,我觉得是应该继续读博的,但是我也不敢劝,因为我也看不透,在“学历贬值”的历史阶段下,高级学历的“有无”对个人发展是否有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当然,高级学历已不再是简单的“有则优、无则劣”,而是要根据个人的自身情况来考量。对某些人影响巨大,对另一些人则没什么太大价值。
以下用硕士学位为例说明一下:
1、没有硕士学历,确实会“失去一些门票”
例如,国考、省考、事业单位、央企总部、重点中学教师岗,虽然不能说很普遍,但是已有将“硕士及以上”设为硬性门槛的大趋势,没有硕士学历,连报名资格都没有,能力再强也无法进入下一轮。
又例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等制造业龙头,按学历划薪档,硕士起薪比本科高 1–2 个薪级,差额 1k–3k/月。同一岗位,本科与硕士“同工不同酬”,且差距固化 3–5 年。(这部分如果和业内人士情况不同,欢迎指出,我也是大概知道)
还有一些例子是,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硕士可直接落户、领取 3–6 万元生活补贴,本科需满足社保年限或积分。没有硕士,错失一次性现金与购房资格,在一线城市成本被放大。
最后一种是入职后才发现的,部分央企、国企干部提拔表上,“全日制硕士”已成未写明的“潜门槛”,尤其在教育、医疗、金融系统。本科员工可能卡在“副科”或“中级职称”天花板,难以进入核心培养名单。
2、但是另外一些人,其实不用硕士学历,甚至硕士的三年是“负资产”
当然,第一条就是硕士太多了,用人单位反向偏好,喜欢便宜、能干的本科。
工种,若本科毕业即进入互联网、销售、运营等经验密集型岗位,三年后带团队,收入反超同龄硕士。这些职业的经验,在研究生阶段根本培养不出来,压根也没有必要。同样,对技术、创意、销售、自媒体等行业,作品集+客户资源>文凭,不读研反而节省 2–3 年时间窗口。
所以,在市场化程度高、技能替代快、晋升靠业绩的领域(互联网、电商、广告、MCN、跨境电商、SaaS 销售),早工作、早试错、早积累客户/数据/作品,比多读三年书回报率更高;此时,没有硕士学历几乎不影响上升通道,甚至可能因“便宜好用”获得超额机会。
那么,到底如何判断自己要不要读硕士呢?给大家一些决策依据。(仅供参考)
1、目标岗位是否在体制内/央企/金融核心/重点中学/一线城市落户? → 是,必须读硕,没有硕士=失去资格。
2、目标行业是否重作品集、重客户资源、重销售数据(如互联网、电商、广告、自媒体、SaaS、跨境电商)? → 是,可放弃硕士,先占赛道,用 2–3 年经验换学历溢价。
3.本科学校是否双非,且专业冷门? → 是,建议跨考 985/211 热门专硕,用硕士刷新第一学历品牌,否则简历关直接被筛。 4.是否具备清晰职业路径+已拿到核心 offer? → 是,先工作,未来缺学历可再读非全 MBA/EMBA,公司可能报销学费。
所以,贬值时代真正残酷的不是“没有硕士”,而是“没有目标”。若你锚定的岗位天然要求那张门票,缺了就是零和一的区别;若你冲进的是业绩说话、快速迭代的江湖,早两年下场、多一次迭代,反而能把学历贬值的坑变成套利空间。
最怕的是随波逐流:看见别人考研就跟风,读完发现行业变了;或者明明需要门票却安慰自己“能力大于学历”,到三十岁被一纸“硕士及以上”卡在门外,才想起补票已晚。文凭不再是安全带,而是一张越来越贵的船票——你得先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搭哪条船,再决定买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