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院是一所民办高等美术院校,书法专业教学为其品牌学科,据说在河北美院就学的书法本科生达数千人之众,故而河北美院的书法专业在“体量”上,评之为全国第一毫不为过。
与官办高等美术院校相比,河北美院在教学管理方面,葆有较大的开放度,比如河北美院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即只要能被河北美院管理方认定是人才者,都可聘其为教授,于此执教。有关这一点儿,颇类旧时大学的风尚——以所聘教授的实学为先,其资历学历等非学术因素,不在聘任考核范围之内,如此一来,河北美院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就占得某种先机,所以河北美院的书法专业教学,得以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领域后来居上。
相对于官办美术院校管理模式的僵化、死板、保守、狭隘,河北美院开门办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是其书法专业教学获得成功的第一要因。但是,这一“成功”只是一种外在的成功,或曰世俗化、书协化的“成功”。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作品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来书法界的一片喝彩之声。的确,如果以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名校书法本科生的作品比之河美展出的学生作品,这些名校书法生的作品,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甚至有所不及也未必没有可能。
可是,这也不能证明河北美院的高等书法教育是真正的成功。假如我们还稍有一点儿忧患意识,以及对书法创作作更深一步的思考,就很容易发现,河北美院书法专业展出的作品,不过是当下书法国展作品的“缩略版”,甚至可以这么说,河北美院书法专业此展的每一件参展作品,都能在既往的书法国展作品中寻找到其“原型”。因而,从艺术创作的严格定义上来考量,河北美院主办的这个书法展,足以视为一不折不扣的“抄袭展”或“模仿展”。
更为关键的是,在当代书坛所广泛流行,并被当代书坛权威人士所广泛认可的这一“抄袭”“模仿”趋向极重的“创作”模式,在其他文艺创作领域来说,一定是被自觉抛弃、否定的,但这样的“创作”模式却能在当代书坛畅行无阻,且广受赞誉,这本身就深刻揭示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内质是何其蒙昧和愚顽。
纵观河北美院书法专业本展展出的所有作品,我得出的第一印象是,河北美院书法专业所培养的对象不是未来的书法家,仅仅是一群毛笔书写技法娴熟的书法技工而已。所以,河北美院引以为傲的书法专业,更类于当代书坛的“蓝翔技校”。与之同时,我还要说,那些自己感觉很“厉害”的国美、央美、南艺等名校书法生,其底色一样是“蓝翔技校生”,当代设立书法专业的各高校,实为一个个大小“书法技校”的联合体。
在我看来,大学书法专业大学生的作品,如果写成了书法国展的模式,无异于是一场天大的灾难。这是基于书法国展中的作品,第一是取消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好奇之心,第二是取消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探索之心,当一位书法作者失去这两颗“心”,走向匠人是难以规避的必然。从这层意义上来衡度,书法国展的展场应定义为一个消灭书法作者好奇之心、探索精神的“屠宰场”,国展书法创作荒谬若此,对之潜心效法的追摹者,还能有前途、未来才怪呢。
毋庸讳言,当代的高等书法教育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几乎都是在培养书法匠人,相当数量名校背景的书法博士,甚而连匠人都不如,此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最可哀者。造成这一窘境的根本原因,我觉得主要在于,当下包括高等书法教育在内的所有高等教育,最多是把学生培养为一个“有用”的“器”,而非培养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有关“器”、“人”之说,是冯友兰先生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
冯友兰先生认为大学教育的宗旨,不论哪一个专业,所培养的对象都应当是葆有独立见解,头脑清楚的“人”,而不是只懂“专业”不计其余的“工具”;“人”对待社会问题别有己见,对待专业问题决不服从成说,而“器”(工具)则反之。“器”“人”之说的由来,大略如此。
由上可知,大学教育的任务与宗旨不唯在传播专业知识一个方面,比传播专业知识更紧要的部分,还有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其独立人格的关键内容。
在冯友兰先生教育思想的构架中,除“器”“人”之说以外,冯先生更用“继往开来”来概括大学教育的要旨,即:“大学要传授已有的知识,并要研究将来的知识。如果只能传授已有的知识,那就是职业学校。大学必须求新知识,特别是那些冷僻的看似无用的知识。不必问它们能不能直接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因人类不只是穿衣吃饭就够了”。
用上述冯友兰先生的教育理想,来度之当下各高校的书法教育,已非用“可怜”二字能够形容了的了。
比如,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每每标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国学”为己任云云,其实传统文化、国学中最有益的部分,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自反而缩,千万人吾往矣”等等,一定不在传授的内容之内。至于有关书法的“将来知识”,即如何实现书法创作的“推陈出新”“现代转*型”等等,恐怕更是决大多数书法教授、书法学子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因之,在我眼中,当下各高校的诸书法教授、导师所从事的所谓“教育”工作,与马戏团的驯兽员无本质区别,驯兽员以训练各种动物模仿人的行为为能事,现时书法教授的大多数,同样是以训练学生模仿自己的书风或国展书风为能事,此非马戏团驯兽员的勾当又是什么?是故,当代南北各地开设高等书法教育的各院校,既可以比拟为“蓝翔技校”,还不妨比拟为“书法马戏团”,两者无不中的、贴切。
在当代书坛、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无比衰飒、堕落的大背景下,由河北美院书法专业学生“创作”的这些作品,注定仅仅是“马戏团”之诸“驯兽员”以训练等方法得到的成果,这种成果最多是一种关于毛笔书写技能或肤浅模仿的培训“成果”,与教育无关,更与艺术创作无关。
说实在话,我在河北美院书法专业学生展出的诸作品中,所真切感受到的,只一股痛彻心腑的凉气,这是一种接近于“死亡”的悲凉,因为在这一系列的书法篆刻作品中,用四个字足以概括——自设牢笼。设若没有边界的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自由思想被自我主动、自觉地束缚了,那么写毛笔字、刻图章的手艺,即便耍得再精再熟,也是与木工、瓦匠、裁缝、厨师、火车司机等技工同类。作为“国艺”的书法,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非理性“大月尽”的进程中,在以“弘扬传统艺术,增进文化自*信”的“响亮”口号声中,居然完全沦落为一门低级“手艺”,高等书法教育之于当代,其最大的哀痛,当以此为最甚。
河北美院书法专业历届本科生在北京举办的这场“大展”,带给当代书坛者,没有一丝一毫的启发意义、正面意义,而只在反面教训一项,倘若我们能以理智的心态分析、总结这些反面教训,那反面教训的价值又大于一切。
拙见以为,河北美院的“身份”虽属民办,但可以树立超越官办院校的雄心,进之把自身打造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破局者”的角色,以首开风气之先。河北美院果欲扮演好当代书坛“破局者”的角色,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实践。
第一,百年之前的梁启超先生有训曰,“今日世界之竞争,国民竞争也”;“国之见重于人也,亦不视其国土之大小,人口之众寡,而视其国民之品格”。由此可见教育和育人的重要。
民间又有俗语云“有其师必有其徒”。评价一位高校书法教师是否合格,专业水平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应包含这位老师是不是一具备现代文明常识的“现代人”。也就是说,老师是一位具备现代文明常识的“现代人”,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好,高等书法教育是使学生“成人”,而非“成器”的要害问题。
一位备有现代文明素养的高校书法教师,首先要以个人的学识和人格来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尤其要鼓励赞赏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评精神,于此一点儿,至为关键。设若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质疑不会批评,自然就无力辨别是非,更加不会追求真理,这种“写字工具人”纵然是以书法博士、博士后的身份步入书坛,也同样只会服从“权威”,谁的地位高职位高就听命于谁,是与非、真与伪则不在其思考范围之内,如此这般,高等书法教育实为在培养一堆毫无价值的书坛“废柴”。
综上所述者,可知“成器”“成人”之辨,是能否办好高等书法教育的第一基础。
第二,高等院校作为思想自*油的“天堂”和思想引领的阵地,在当代书坛必须有所担当。如观当代书坛,危害最大者,莫过于书法国展的组织模式和选拔模式,以及由此两种模式产生的国展书法创作。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牢笼,是人的思维。”书法国展的危害正集中于此。
书法国展以“书法最高奖”“书法奥林匹克”等冠冕堂皇的名义,为变化无穷的书法创作设定一个不能越雷池一步的边界,而这一边界的内质则与一个牢笼没有区别。
在这个看不见的牢笼中,书法只有一种解释,只有一种写法、只有一种可能,总之只有自我驯化后,把自己异化为唯命(书协意志)是从的书法“奴*才”,才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书法家”,这么引人惊悚、错愕、恐怖的书坛“统治术”,可谓在三千年的书法史上仅见。
在此“统治术”笼罩下的书法界,多少才华横溢的书法青年为了得到那一点点儿可怜的实惠,如参展、入会之类,甘愿把自己特异出众的艺术创造灵思禁锢于一座看不见的牢笼之内,在此牢笼内部“生活”久了,即令再有才华的书法青年,也会把书法国展作品的标准误认为书法的标准。故而,书法国展的展厅就是戕杀多元艺术思维的牢笼,假如不能突破这个牢笼,目光所到处,皆是围*墙、皆是死局,一生徘徊其间无法自拔,直至终老。
书法国展和国展作品危害之大之烈,不言自喻。河北美院有无勇气率先发起对书法国展及其作品的讨论批评,以书法学理、真理为武器,彻底打破书法国展这座严重阻碍当代书法创作进步、发展的牢笼?河北美院如果能开启对书法国展及作品严密、理性的全面批评,谓之当代书坛第一功臣也不为过。
高等书法教育的目的,本来是把培养对象塑造为“人”而非“器”;高等书法教育的追求,一向是鼓励学生的质疑、批评精神,而不是相反。
然而,我不得不遗憾地说,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机制和内容,悉数与此背道而驰:教育产业流水线上批量化的制造写毛笔的“人工机器人”;全力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允许他们质疑、批评;鼓励学生说假话,赞赏他们处世心智的“早熟”“老练”;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满脑子充斥着对艺术创作认知、判别的标准答案;老师本身就是泉*力和物质的极度崇拜者,学生随之有样学样……。
凡此种种,是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日益“蓝翔技校”化的显著特征,河北美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高校的书法专业,鲜有逃脱这些特征者。因而,当下的河北美院等于“蓝翔技校”,其他各高校概莫如此,没有例外。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整体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