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位高一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孩子上高中通校后,半个月竟花了1000元伙食费,平均每天66~70元,其中不仅包括中晚餐,还有学校西点吧、小卖部的频繁消费,最多时一天有五六笔消费记录。
这位妈妈表示,自己只能通过饭卡记录了解孩子动态,但如此高的花销让她有些“绷不住了”,甚至考虑是否要给孩子设消费限额。
这一话题迅速引发家长群体热议,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几乎持平。
部分家长认为,高中男生正值发育期,饭量大、消耗快,每天七八十元并不算夸张,甚至表示:“男孩吃得多,让他吃吧,不用限额。”
还有家长提到,学校食堂饭菜可能不够丰富,小卖部的零食、饮料也是孩子放松的方式,“除了吃饭,也没别的可以买”。
然而,也有不少家长持相反观点,认为半月1000元(相当于每月2000元)的伙食费过高,尤其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
普通高中食堂:一荤两素约10~15元/餐,两餐约20~30元/天,一个月约600~900元。
零食饮料:一瓶饮料5~10元,零食(如饼干、辣条)3~8元/包,若每天额外消费30~50元,一个月就是900~1500元。
这样算下来,如果孩子每天消费七八十元,其中可能有一半以上并非必需,而是零食、饮料等非主食支出。
那么,家长该不该查孩子消费记录?该不该设限额?
这位杭州妈妈的困扰在于,她只能通过饭卡消费记录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发现孩子频繁在小卖部消费,担心他养成不良消费习惯。而有些网友则认为:“家长不该去看孩子的消费明细,自找苦吃。”
对此,网友给出了不同建议:
1. “有钱就别限,没钱就限!” 如果家庭经济宽裕,可以适当放宽;但如果预算有限,建议每月给固定额度(如800~1200元),并明确告知孩子用途。
2. “建议学校优化食堂价格,减少高利润零食” 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小卖部的零食、饮料定价偏高,导致孩子“被迫”多花钱。
3. “与其限制,不如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有家长建议,可以和孩子商量,设定每日或每周的消费上限(如每天不超过50元),并让孩子自己管理,培养理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