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高一学生家长称,自己通校的儿子每天要刷七八十块钱的伙食费,半月就花了1000元。(11月1日 荔枝网)
养育子女乃家庭之大事也,既需付出情感,更当花费金钱;为此父母为子女读书支付生活费,只要符合吃饱喝足,满足正常生之需,也就是无可厚非之现;然该高一学生却在通校情况下,半月时间竟然花费了千元生活费。
半月花费千元生活费,一月就得花二千元;如此花费虽看似算不得什么;但如父母均为普通的打工者,那么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说养育孩子尤其是供养地读高中,养育费用绝非只有生活费,除此之外,还有教育费等。
该孩子如此大手大脚地花钱,超乎了其家庭的经济承受力,让当家理财的母亲“苦不堪言”;究其原因,虽看似该孩子不知父母挣钱辛苦,不知钱来之不易,然冷静思之,实则是其消费观出现了偏差,是其消费观出了问题。
俗话说,吃不穷、用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何为“算计”?就是依据收入,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日常开支,该买的则买,不该买的坚决不买;这般消费,久而久之,不仅能让自己的日子有滋有味,而且还能攒下一份自己的家业,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
反之,一些人不会“算计”,不顾自己的收入,只要口袋有钱,想买就买,不仅总是“囊中羞涩”,而且到头来难免“两手空空”,难置办像样的家业;两相对比,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何等重要。
无独有偶,现实中,不管家庭经济状况,想买就买,没钱就伸手向父母要,热衷于类似消费的学生,绝非仅此;物质极大丰富,生逢太平盛世,无衣食之忧,当代的孩子虽是幸福的,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随着岁月的流失,等待他们的不仅是“伸手“,也可能是“房贷、车贷”等,也有扛起家庭重担的时候。
一是“纠偏”也当从娃娃抓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年轻的父母要针对孩子地消费过程表现出错误消费观,既要讲清养成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更当将家庭的经济状况原原本本地告诉给自己的孩子,让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
二是“纠偏”学校也不该缺位。学校本是育人之专门机构,不仅要幼儿起,由浅入深,众孩子的实际出发,让“正确消费观”进校园、进课堂,不断纠偏,将“正确消费观”的种子,播洒在孩子的心田。
同时,学校也需“用行动”说话,引领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为此,在校园用“卡”消费的时代,除“一日三餐”外,从学校层面解决学生“饮水”等成长基本需求,将一些“高端”食品、饮料等拒之校门之外,不给学生攀比、盲目消费以机会。
该高一通校生半月在校花千元,虽看似微不足道之小事,却既加重父母养育成本,又不利孩子健康成长;小事不小,望家庭、学校等共同持续给力,及时亮纠偏之举,让孩子逐步养成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