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水云谣》:一颗带泪的珍珠媒体南开

作者与叶嘉莹先生2004年冬摄于南开大学叶先生居所。作者/供图

作者:曾庆雨

《水云谣》是叶嘉莹先生1968年应赵如兰女士之嘱,为其父赵元任先生所作曲子而填写的一首歌辞,也是叶先生唯一的“新诗”,收入《迦陵诗词稿》初集诗稿部分的末尾。叶先生本人也比较重视这首诗,最近在给其侄叶言材先生的一封邮件中,她简单介绍了写作该诗的原委后,转而又说:“这首歌辞一直极少被人注意,其实歌辞与故事皆有值得记述之处。”

歌与辞:述原委

我在16年前跟随叶先生读研时,就曾被这首诗言外所传达的高情远韵所打动,最近再读该诗及诗前小序,并结合相关资料考证先生写作原委,发现颇有需要说明的一些问题,在此不妨先述其事,再论其诗。

《水云谣》歌辞的正文前,叶先生写有一段小序,交代写作缘起:

一九六八年旅居美国康桥,赵如兰女士嘱我为其父赵元任先生所作之歌曲填写歌辞,予素不解音律,而此曲早有熊佛西先生所写之歌辞,因按照熊辞之格式试写《水云谣》一曲。

据赵如兰《我父亲的音乐生活》一文所载,赵元任这支曲子原是为熊佛西一部话剧中的一首诗而写。至于熊氏所写话剧,经查阅民国期刊发现,该剧名为《诗人的悲剧》,初稿完成于1928年秋天,是年10月,分四次发表于天津《大公报》。

该剧共有四幕:第一幕,诗人之子爱诗成病,只能靠其父不断写诗,才能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而诗人的妻子认为,其子之病即因诗而起,于是焚稿以绝其念。诗人从火中抢救出残稿,并哀叹自己诗才枯竭,难以为继。绝望之余,请求爱神赐予自己灵感。爱神叫诗人要像“沙漠地的骆驼”一样忍耐。第二幕,诗人随爱神来到“爱之园”,同登爱的宝塔,俯瞰“爱之苗”“爱之泉”“爱之花”和“爱之果”。诗人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爱神共舞且歌。第三幕,诗人从爱神处激发出灵感而写出新作,为救儿子,欲离开“爱之门”,受到守门人的极力阻拦,最终在爱神护送下离开“爱之园”。第四幕,诗人于风雨之夜携诗稿回家后寻妻儿不见,不久,更夫抬回已死在十字路口的妻儿。诗人绝望之余自焚其稿,一切熄灭后,只剩下漫漫长夜。

初稿发表后不到两年,因该剧准备排演,熊氏遂对剧本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剧情变化不大,但诗人之子变成了诗人之女。修改后的剧作于1930年2月分四次发表于天津《益世报》,并在剧本前特别注明赵元任已为该剧中的歌辞制谱。他说的歌辞,正是该剧第二幕后半部分中,诗人与爱神共舞时所唱的歌。该剧第二幕全文发表于《益世报》2月5日的副刊。其中的歌辞部分,又另外与曲谱一起,刊登于《益世报》2月6日的副刊,并题名为《爱神与诗人》。

在中华书局先后出的几版《迦陵诗词稿》中,《水云谣》正文之后也都附有熊辞,其辞如下:

爱之泉,爱之源,愿你流到天上,愿你流到人间,愿你流个永久,愿你流个普遍。

诗之苗,诗人要,爱之苗,诗人要,愿你生长在诗人的心里,愿你歌唱在诗人的心头,愿你颂尽人间的快乐,愿你唱尽人间的烦恼。

爱之花,爱之果,愿你不要像一朵花,愿你不要像一颗果,鲜花容易谢,美果容易落,愿你像个沙漠地的大骆驼。

诗就是爱,爱就是诗,诗是爱之泉,爱是诗之母,生命就是爱,爱就是生命,一对恩爱的情人。

我是爱神,你是诗人,我是爱之母,你是诗之父,咱们是生命的结晶,咱们是生命的结晶。

爱、诗、生命,三个分不开的和声,应该拥抱,应该接吻,我是爱,你是诗,你我诗与爱,就是生命的灵魂。

如果将《迦陵诗词稿》中《水云谣》后所附熊辞与上文所列熊辞的其他几个版本比较,会发现有若干不同。通过比较可知,《迦陵诗词稿》所附熊辞确实已难确定所据版本,而且存在漏句与误写的可能,当然也存在为了简洁而未录的重复句与重复段的情况。

水与云:两难留

叶先生《水云谣》虽是参考熊辞节奏韵律写成,但二人风格有根本的不同。或许与“爱神与诗人”的主题相关,同时为了表达二者相聚的无限欢乐,熊氏歌辞直抒胸臆,热烈奔放,喜欢说透说尽。也正因过于奔放直截,不易引发读者更深广的联想,而《水云谣》则是一首能引发读者多重联想的佳作。原辞如下:

云淡淡,水悠悠,两难留。白云飞过天上,绿水流过江头。云水一朝相识,人天从此多愁。

云缠绵,水沦涟,云影媚,水光妍。白云投影在绿水的心头,绿水写梦在云影的天边。水忘怀了长逝的哀伤,云忘怀了飘泊的孤单。

云化雨,水成云,白云愿归向一溪水,流水愿结成一朵云。一任花开落,一任月晴阴,唯流水与白云,生命永不分。

云就是水,水就是云,云是水之子,水是云之母。生命永相属,形迹何乖分,水云相隔梦中身。

白云渺渺,流水茫茫,云飞向何处?水流向何方?有谁知生命的同源,有谁解际遇的无常。

水云同愿,回到永不分的源头,此情常在,此愿难酬。水怀云,云念水,云飞水长逝,人天长恨永无休。

首章欲写云、水之相识,先从二者的性状写起,“淡淡”可形容颜色之浅淡,“悠悠”可形容长度之悠远,此句可理解为:浅淡的白云浮游在辽远的虚空,迢遥的绿水流淌在广袤的大地。“淡淡”还可以使人联想到“云无心以出岫”(陶潜《归去来兮辞》)的淡然,“悠悠”也可以使人联想到“桃花流水窅然去”(李白《山中问答》)的自在。所以,若只从外表上来看:云在天,水在地;云无心,水无意,二者似乎毫不相干。可是,二者之间有一种共性:它们都没有固定的形质,一因地势而“流”,一随风向而“飘”,它们都是时刻变化、长逝不返的,因此都难以久留。于是,“两难留”三字为全诗定下了悲剧的情感基调,拉开一个以“无常”为底色的大背景。

接下来,“白云飞过天上,绿水流过江头”,二句既上承云、水之“两难留”,又下启云、水之“相识”。盖白云在天,江水在地,任凭云从天一涯“飞”到另一涯,任凭水从江头“流”到江尾,云、水依旧如两条平行线般永无交汇之点;但云既能“飞”,水既能“流”,势必有可能在宇宙大化流行的某一个瞬间相遇。于是,才有“云水”的“一朝相识”:“云水一朝相识,人天从此多愁。”《九歌·少司命》曰:“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如李、杜之乍遇,如宝、黛之初逢,如龙泉与太阿的会合,今夕何夕?今日何日?禀天之氤氲的云竟和凝地之血脉的水相遇相识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人天从此多愁”,“愁”自何来?因为真正的相契所带来的绝非只是浮泛单纯的快乐,况且在无常的大背景中,“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最终的永诀固然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在此之前的大小别离也往往身不由己。所以聚亦忧,散亦忧;未遇愁,相遇愁,其相知的生命越丰富,相契的程度越深微,相应带来的悲愁往往越恒久。天壤间波诡而云谲,以如此千姿百态的两种“神物”一朝相识,与欣喜并存的悲愁亦当与人天齐列。

第二章写云、水之相知。如果说第一章之“淡淡”“悠悠”,主要写云、水的性状,此章之“缠绵”“妍媚”则进一步写情韵了。“缠绵”既是写云之形态如丝絮般缠结萦绕,更是写云之心魂的宛转绸缪;“沦涟”既是写水的粼粼微波,亦可使人联想到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所触发的人心底微波的泛起。一旦相识以后,无论云还是水,都似乎失去了相识前悠然淡远的超逸风致,而变得多情起来。云有影,水有光,云影因遇水光而益“媚”,水光因遇到云影而益“妍”,我为汝媚,汝为我妍——因另一个体的存在而进一步激发出本有的生机,使各自的生命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这已不可能仅仅是一般的“相识”,而是上升到“相知”的层次了。

人之相知主要表现为志趣的相投和心灵的相契,云、水相知只能以“投影”“写梦”的形式表现出来:“白云投影在绿水的心头,绿水写梦在云影的天边。”徐志摩《偶然》诗曰:“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他写的只是云对水偶然的投影,云过长空,影沉寒潭。云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所以“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在《水云谣》这首诗中,云、水的相遇相识或由于偶然,而一旦相识,则由相识发展到相知,因此产生了双向而且有意的投注。就云对水的投注而言,“白云投影在绿水的心头”,于是天光云影,摇荡绿波;就水对云的投注而言,“绿水写梦在云影的天边”,于是水光接天,高与云齐。这一方面切合了云与水在某种状态下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又不同于自然物之间客观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在一“投”一“写”两个动词中,流露出因相知相契而产生的相互探寻、相互奉献、相互结盟的主观努力的意味。

正因为基于这样一种关系,它们各自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所以“水忘怀了长逝的哀伤,云忘怀了飘泊的孤单”:在无常的大背景中,尽管只是刹那间的交会,但“莫逆于心”所产生的不可思议之伟力足可以使孤独的个体相互濡煦,暂时忘却身外的一切,而沉醉于当前此在的幸福中,哪怕只是一种虚幻的幸福。

云和水虽因暂时的交会而忘却了无常的威胁,但终会有醒来的时候——偶然聚,必然分,聚时暂忘却,分时还复来。既然只有聚时才能以内在的相契战胜外在的侵蚀,于是原本分离的云和水产生了互相转化、成为一体的幻想。一旦成为一体之后,无所依傍的个体有了自己的依傍和归属,缺憾的个体融成一圆满的整体,自身已经圆满,自然也就不会再为花开花落、月阴月晴等外在的无常变化所左右了。

俞樾所谓“花落春仍在”,寒山所谓“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都与此相类似。只不过,俞曲园和寒山子的诗各指儒家与佛家见道后的圆融境界,而《水云谣》中的“一任花开落,一任月晴阴”则是指不同个体相契后的圆融境界。至于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自不必拘狭地理解,以友情论,此境界自当属于“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论交》)的友情;以爱情论,此境界自当属于“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的爱情。但无论是哪一种“情”,钟情的双方对此情均有高度的自觉:“唯流水与白云,生命永不分”,一“唯”字透露了其中的消息——难以企及的境界使此情因稀有而弥足珍贵,而怀有此情者足以傲视俗情。

既然“流水”与“白云”的生命永远不会分离,二者理应看作一体,又何必要相互转化呢?盖将自其相同者而观之,“云就是水,水就是云”;自其相异者而观之,则云就是云,水就是水。水和云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循环、互为母子、互相归属;二者同命而异迹、同质而异形、同体而异名、同心而异体,本质上有如许相通,形式上却有微末之异,而此微末之异正是造成二者间阻与暌隔的根本:云毕竟不是水,水毕竟不是云,二者俱在不定的因缘中被造化颠倒拨弄,不由自主;失去了相互观照中的真实,遂造成生生世世梦幻泡影般的存在。

第一二章比较抽象,于是接下来宕开一笔,把目光又引向了浩渺的水天之际:“白云渺渺,流水茫茫。”《红楼梦》最后一回有句曰:“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渺渺”和“茫茫”从字面上便给人一种时间上的悠久感与空间上的广漠感。在这句中,“渺渺”“茫茫”既承接了上段之“梦中身”的虚幻与飘忽,又为下句的诘问奠定了迷惘空茫的基调。“云飞向何处?水流向何方?”这两句表面上是对宇宙中云、水等自然物之归宿的询问,实际上更是对有情而多憾的人生归宿的询问。《春江花月夜》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也是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诘问,但后者着眼于起始,前者着眼于终结。而这一切无法回答,也无须回答,世间万有的起始与终结原本就没有谜底。唯一可知的是:生命同源,际遇无常。如果从最根本上说,同源者何止云和水?万物皆同源,正是有情无情、有想无想等多种参差不齐的同源之物交错成变幻无常的际遇因缘。因同源而寻觅归属,因无常而间阻暌隔,“同源”与“无常”形成了一对永恒的矛盾。

作为宇宙间的具体存在,水和云固然摆脱不了“同源”与“无常”的永恒矛盾,二者因“同源”而“同愿”,因“无常”而“难酬”其所愿。在非人力所能解决的矛盾面前,云和水“愿在”而“情常在”,“愿难酬”而情不已,在互相的忆念中消耗尽有形的生命,而难遂其所愿的悠悠长恨却未能随形销影灭而停止,而是恨兼天壤、永无止期的。首章自“人天从此多愁”起始,末章以“人天长恨永无休”作结,恰好完成了一个循环。

总体来看,歌辞题为“水云谣”,全篇围绕着“水”和“云”两个主体展开,大致按照“水”和“云”的相识、相知、相转化、相统一、相分离、长相忆的线索,涉及诗人对于宇宙人生多方面的感慨与反思。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而又意蕴丰富,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诗人在每一章既基本照顾到水和云的自然属性,又借助于这两种自然物的微妙关联,抒发了自己对宇宙人生之永恒矛盾的认识。其爱为涵盖多种类型的大爱,其恨为超越时空生死的长恨。这种爱与恨的外延虽远远超过了爱情的范围,但因诗人情感之浓挚,以及水、云的关系之微妙,极易令人生发关乎爱情的浪漫联想。然而,这毕竟是不拘于一端的“共相”之爱。因其情感境界过高,怀此类情感之人注定会在充满缺憾的现实中有不同程度的失落,不过,现实的闭锁、压抑与研磨之于这样的人,正如海中的泥沙之于含有珠层的蚌壳、沉重的蚌壳之于柔软的蚌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凝成一颗带泪的珍珠。

THE END
0.【唐诗】《春江花月夜》全文翻译及赏析!作者介绍 张若虚,字、号均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 著有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等,存于《全唐诗》中。jvzquC41yy}/onnrkct/ew46whl5|vl
1.春江花月夜松虫单曲歌曲名《春江花月夜》,由 松虫 演唱,收录于《必背课文rap版》专辑中,《春江花月夜》下载,《春江花月夜》在线试听,更多春江花月夜相关歌曲推荐,尽在网易云音乐jvzquC41owyje76850ipo8r1uqthAri?42:14A5485
2.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高中语文背诵选读电台节目网易云音乐是一款专注于发现与分享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为用户打造全新的音乐生活。jvzquC41owyje76850ipo8(1rtuhtjrAkfC8:>>47784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全诗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jvzquC41yy}/i~xjkyko0ls1okthl~3cur~@kmB367;
4.《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精选11篇)附板书: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春江花月夜》全诗; 2、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作业参考答案: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jvzquC41yy}/{~|gpoo/exr1lkgpcw4icqks1>6544?/j}rn
5.《春江花月夜》:千古常新的明月颂歌文史《春江花月夜》中的离情别恨虽然悱恻感人,但是并没有达到痛苦难忍的程度。比张若虚稍晚的李白、杜甫都写过男女月夜相思的名篇,前者写思妇是“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后者写离人说“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但《春江花月夜》全诗不见一个“泪”字。相反,诗中的思妇和游子都对重逢心存希望,思妇说“愿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2;85:495d699286343<6:827/j}rn
6.《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通用13篇)《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 篇1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vgmzhwfgp1A63:6;/j}rn
7.《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精选24篇)曲子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听众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 篇1 才子张若虚写在长江上的一篇《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流入了多少人的心。春,江jvzq<84o0ykoz~j0{lhzu7hqo1iiwwokcpmiwj~wg{k03=6;494ivvq
8.《春江花月夜》课件(完整版).ppt《春江花月夜》课件介绍.ppt,文章结构 一.江潮汹涌,明月生辉。 二.江月悠悠,兴起惆怅。 三.江月徘徊,闺阁哀怨。 四.江月西斜,感伤无已。 文本分析: 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 春江潮水二句写明月初出时的景色。明月从地平线升起,水边望去,就好象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故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8494:35714<5322632<;0ujzn
9.《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精选5篇)《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精选5篇)《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精选5篇)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 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参考!《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1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429=::h6277697B970jznn
10.由《春江花月夜》诵读谈中华经典鉴赏名作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便自知。笔者在2月12日于南京张治中将军故居举办的,以“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团结读书会活动中,高度评价与会的海峡两岸青年代表对《春江花月夜》的分享体会,指出这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早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被闻一多评价为“诗中的诗”。 jvzquC41yy}/v~fplkkxcwl0ep5{j~fpvk532;7/2652;8hqpvkovh=;538937mvo
11.《春江花月夜》——永恒的叩问唐代总共有二千二百多位诗歌作家,张若虚并不算知名,一般人并不认识,确实,在《全唐诗》里,他全部也只留下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之一,另一首则是《代答闺梦还》,这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闺怨诗,写的是闺中思妇的心情。 这类的作品通常不容易写得突出,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写法却是横空出世,傲视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687>:;8
12.陶德华(都欢):书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 jvzquC41dqul0ttpih€/exr14274:872777:2;;1
1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通用8篇)《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为陈后主所作。”《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一些《春江花月夜》,多为五言四句,且内容平平。 张若虚此篇虽说也没完全摆脱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全诗气象恢宏、意境深沉,与那些同名作品有天壤之别。特别是其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24?590jznn
14.《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hjwppjcwljwcvg‚j179<75B3jvor
15.《春江花月夜》(课堂讲解)课件(56页)《春江花月夜》(课堂讲解)课件.ppt 56页内容提供方:精品大课件 大小:21.36 MB 字数:约6.08千字 发布时间:2021-11-30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306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春江花月夜》(课堂讲解)课件.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2594:34915>5442652=<0ujzn
16.《秋窗风雨夕》与《春江花月夜》文史关于曹雪芹从思想内容上对前代诗歌继承创新的“传诗”之法,学者多已论及,现拟以《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乐府诗《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从格调上借鉴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论证,看曹雪芹如何继承前代优秀诗作的风格,从诗歌的形式上“传诗”,期以尝鼎一脔而知一镬之味。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55465d6=7227344?:275>/j}rn
17.《春江花月夜》课件24张.pptx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Inspringtheriverrisesashighasthesea,Andwiththeriver'srisethemoonuprisesbright.【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45848A=59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