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第一部分 (忽闻水上琵琶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名《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 王灼 《碧鸡漫志》:“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我们先来看白居易写的序,了解相关背景: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字词典故 “元和十年”:【即815年。】“左迁”:【贬官,降职。】“明年”:【隔年,第二年。】“湓pen2浦pu3口”:【湓水流至长江入口处,在江西省九江市西。】“铮铮”:【象声词。常形容金,玉等物的撞击声。】“京都声”:【“京都”指京城长安。京都流行的乐曲声调。】
赏析 白居易说,元和十年,我被贬官到九江郡做司马。隔年秋天,送客人到湓浦口,听到某条小舟中,有人在夜里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作响,有京都长安的乐曲声调。
可见白居易这首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秋。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字词典故 “倡女”:【以歌舞娱人的妇女。】“尝”:【曾经。】“善才”:【唐代琵琶师之称。“善才”其实是人名,当时有从西域“曹国”来的曹姓人家,祖孙三代都以演奏琵琶著称当世,“曹保”,“曹善才”(儿子),“曹纲”(孙子)。唐元和中,因为“曹善才”精通琵琶,因此以“善才”称琵琶师。】“委身”:【托身,以身相许,即嫁人的意思。】“贾gu3人”:【商人。】
赏析 白居易说,我询问她哪里人,说本来是长安的倡女,曾经跟“穆”,“曹”两位琵琶师学习琵琶,后来年长色衰了,就嫁给了商人,成了商人妇。
这“穆,曹二善才”,“穆”还不清楚,这个“曹”家的琵琶是很有名的,琵琶世家,所以不管是和曹家的哪位师傅学,都是很厉害的。另外,按说呢,古代的“倡女”本没什么地位。然而因为唐朝对音乐的重视,尤其是唐玄宗设计了“梨园”,把音乐的地位提到了很高的地位。所以这位琵琶女自然觉得身价不低。而商人呢,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当时唐人云:“辩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巧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天下之利。”也就是说,商人是不能成为公职人员的,而拿国家薪水俸禄的人是不能与天下人争利的,这样的规定挺合理。所以琵琶女这里有“委身”之说,似乎有点下嫁的感觉。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字词典故 “悯然”:【忧愁,忧郁的样子。】“漂沦”:【漂泊沦落。】“转徙”:【辗转迁徙。】
赏析 白居易说,于是命人摆酒,让这位琵琶女快弹几个曲子。曲罢之时,她显得那么忧郁,于是自己述说起了小时候的欢乐之事,如今却漂泊沦落,一身憔悴,辗转迁徙于江湖之间。
看了白居易这里的介绍,我们在之后的原诗中,就会知道为什么琵琶女开始弹的曲子和后面的不同,前面是白居易让她快弹数曲,属于快弹。而后面,是有感而发,所以会“凄凄不似向前声”。另外也可以了解琵琶女对当时社会与人生的一些理解,这恐怕也是引发白居易对自身的感悟,长安是长安,这里就是江湖了。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字词典故 “恬然”:【安静,不在意貌。】“斯人”:【此人。】“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六百一十六言”:【六百一十六字。《琵琶行》有88句,每句7个字(七言),所以是616个字。】
赏析 白居易说,我出来做官有两年了,一直都安然自得,有感于这位女子的话,这天晚上才开始觉得自己有被降职流放的意味。因此作了长长的句子,歌词的形式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正如我们之前在赏析白居易的其他诗时提到的,白居易当时被贬往江州的路上,其实心态还好。不过这个琵琶女的话让他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很多的感想与思想起伏,乃至最后听完琵琶女的再次弹奏后,竟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我们来看原诗,慢慢去探寻和体味白居易的感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字词典故 “浔阳”:【即浔城,浔阳城,今江西九江市的古称,因古时流经此处的长江一段被称为“浔阳江”。】“荻di2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瑟瑟”:【形容风声或者其他轻微的声音。形容颤抖。】“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
赏析 白居易说,有天夜里,我到浔阳江边去送客人,岸边的枫叶与荻花在秋风中抖抖瑟瑟。作为主人,我下了马,陪客人上了船,在船上为客人设宴践行。可是举起酒杯想要饮酒的时候,才发觉忘了安排管弦来助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赏析 白居易说,于是就这么喝闷酒喝到醉,成不了欢送,反倒是感到离别时的惨淡。分别之时,只见茫茫的江水中,浸泡着同样惨淡的月亮。忽然,听到水面上哪里传来了琵琶的声音,以至于作为主人的我忘了归去,而客人也一时不出发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赏析 白居易说,于是寻着声音的方向,于黑暗中探问,请问是谁在弹琴啊?此时琵琶声停止了,能感觉得到对方想要回答,却又有些迟疑。是以我们便移动船只,向那条船靠了过去。邀请弹琴的人出来相见,同时吩咐手下赶紧添加酒菜,把灯再点起来,重新摆开宴席。可是千呼万唤了半天,那人才勉强走了出来,原来是位羞怯的女子,犹自抱着琵琶,遮住了半边的面容。(待续)
白居易 《琵琶行》
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