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原诗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⑵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

⑷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⑸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横绝:横越。峨嵋巅:峨嵋顶峰。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⑹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⑺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⑻黄鹤:黄鹄(Hú),又名天鹅,善于高飞。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⑼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⑽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⑿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⒁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⒂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⒄朝:早上。吮:吸。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⒅咨嗟:叹息。

【翻译】: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赏析】:

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翠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诗一大特点。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诗歌中三次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主观色彩浓厚,给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随着景物的描写,惊叹之情不断加强,也使艺术效果逐步得以强化,使诗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阅读训练】:

一:

1.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请简要回答。

3.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4.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4分)

5.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4分)

6.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

1.本诗题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那么,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蜀道之难的呢?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有什么作用?

3描写好在哪里?

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三: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B.峨眉(é) 石栈(zhàn)

黄鹤(hè) 猿猱(náo)

D.凋零(diāo) 瀑流(pù)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危险。

B.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

C.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5题)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但见悲鸟号古木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雄飞雌从绕林间

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6.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地崩山摧壮士死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以手抚膺坐长叹

D.所守或匪亲

7.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参考答案】:

一:

1.D

2.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虚写映衬: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点。

5.“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6.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二:

1.【答案】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节,摹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2.【答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极言蜀道之险、入蜀之难、须防据险反叛。以极度夸张语调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此句作为全诗的主线,重复出现了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结构上贯穿始终、层层深入,抒情上一唱三叹,抒发了作者对游人的担忧和依恋,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3.【答案】 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①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②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③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其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手法 诗句 表达效果 引用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 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越/猿猱愁于攀援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膺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凸现危困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渲染了羁旅之愁和蜀道悲凉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极言山高壁险

手法

诗句

表达效果

引用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

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越/猿猱愁于攀援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膺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凸现危困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渲染了羁旅之愁和蜀道悲凉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极言山高壁险

5.【答案】 宾语前置

三:

【答案】 B

2.【解析】 A项,危:高。

【答案】 A

3.【解析】 B项,古义:回环曲折;今义:按九成折算。

【答案】 B

4.【解析】 A、B、D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THE END
0.蜀道难原文注音全诗蜀道难原文注音全诗蜀道难唐 · 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 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 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61632B4281>2:A878:e23:8893>5;7xjvor
1.杜甫《赠花卿》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全诗】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①锦城:即成都。见前李白《蜀道难》注。丝管: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纷纷:众多貌。 ②以江风形容音乐之清,以人云形容乐音的响亮。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3286;14863;8a32:18;:2;54tj}rn
2.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李白古诗古文岛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jvzquC41o0mvuqnygp4dp8xjkykoxhi7;gi6f?h;3e4buy}
3.蜀道难(唐代李白)原文/注释/译文/拼音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jvzquC41iz4iv}uep0ipo8xjkeo0j}rn1VHNGJ_1ESVXTW]XVD4tj}rn
4.李白古诗《蜀道难》原文及译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李白古诗《蜀道难》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 jvzquC41o0;2vnxv0pku1|mqy1?7396730nuou
5.李白《蜀道难》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李白《蜀道难》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道难》原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jvzq<84o0z{fzrqk0eun1|mkek57;A<90jznn
6.《蜀道难》原文和译文《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蜀道难》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jvzquC41o0xvk€jp0eun1€jpzwk0uqzfcqtbp86::5?/j}rn
7.《蜀道难》作品原文《蜀道难》作品鉴赏→买购APP《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全诗共二百九十四字,选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爽潇洒,感情强烈,一唱三叹。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技巧,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能凌越的磅礴气势,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中文jvzquC41yy}/ojniqq4dqv4ekvobq87;3:?80qyon
8.李白唐诗《蜀道难》原文翻译鉴赏《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唐诗《蜀道难》原文翻译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jvzq<84okr4xgw}wg0kd‚x0eqs0vjsiujo07A9430nuou
9.蜀道难原文拼音版注音及带拼音朗读唐代李白古诗文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蜀道难注音版及带拼音朗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jvzq<84yyy4sc‚|kv0ipo8uquvy0uqz/fcu.pjs0jvsm
10.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jvzquC41yy}/7:yguv4og}4ujq}0;B<;;78/j}rn
11.四、隋唐五代文学睿宗光宅元年(684),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并撰写《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徐敬业兵败后,不知所终。骆宾王亦“初唐四杰”之一,以七言歌行闻名,亦多五律、骈文之作。有《骆临海集》。 在狱咏蝉 西路蝉声唱⑴,南冠客思侵⑵。那堪玄鬓影⑶,来对白头吟⑷。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⑸。无人信高洁⑹,谁为表jvzq<84yyy4dnuh0iztv0niw0et0im|z1462:864265d4>;7c794994rcik/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