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盛夏时节,又是军校毕业季
【画面】毕业学员宣誓
【同期】毕业学员
同学们,请整理好行装,向着新的高地出发!
【解说】
这是出征前的集结。从湘江之畔出发,他们的脚步就要迈向蓝天,迈向大海,迈向大江南北的每一座演兵场、训练场。
从此,迎接他们的将是一次又一次向着新的高地的冲锋。
推出片名 高地(下)
【陈松现场声】假如战争明天爆发,你们准备好了吗?
【战士们现场声】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解说】
海风怒号,波卷浪涌。
此刻,陈松和他的合成营将要征服的高地,是远处这座海上岛屿。
陌生的海域,陌生的地域,陌生的天候。对于陈松和他的战友们来说,孤岛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同期】陈松 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营营长
未来战争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快速反应、远程机动和立体突击。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每一个陌生都变成不陌生。
【解说】
随着联合作战战车提速,今天的合成营已成为人民陆军机动作战基本单元。
短短几年间,陈松——这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学员,已经熟练掌握了合成营指挥和侦察通信、战车驾驶、无人作战等多项军事技能。
【同期】陈松 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营营长
与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相比,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强军只有进行时,军人的冲锋永无止境。
【解说】
脚步在演兵场上跨越,梦想在实验室里放飞,无人化,智能化,科技发展的蓝海,军事竞争的高地。
他叫路阔,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学员。2018年,22岁的路阔带着团队走上了国际无人系统创新挑战赛的颁奖台。
7月的尼罗河畔,气温高达45摄氏度。竞赛场上的紧张气氛,仿佛开罗的气温一样灼热。
当场改进、当场组装、当场调试,2个小时后,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代表队自主设计研制的“麒麟”地面无人车一举夺得第三届国际无人系统创新挑战赛桂冠。这支17人的团队,由14名本科生、3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平均年龄还不到21岁。
【同期】路阔 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员
我们不仅要拿第一,更要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军校学员的风采。因此,我们连夜对我们的比赛方案进行了优化迭代,将无人车的性能提升了5倍以上,最后以绝对的优势获得第四个单项的第一,荣获总冠军。
【解说】
春去春又归。2021年建党百年前夕,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路阔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上。
【画面】路阔现场演讲
【同期】路阔 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员
我们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奋起扬帆正当时、踔厉奋发做尖兵。
【解说】
人才辈出的背后,是国防科技大学超常育人的创新举措。随着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学校39项有关人才培养举措相继出台,4类基础学科实验班瞄准培养未来战略科学家相继开设,42门核心课程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教学团队首席教授;不到2年,新增12个新兴专业,170余部教材申报立项。
国防科技大学加速拓展新型高素质军事科技人才培养路径,实施“成长助力工程”,为毕业学员全程充电赋能。
【同期】赵金辉 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学员成长助力办公室负责人
我们助力工程办公室全过程跟踪毕业学员成长发展情况,全方位助力毕业学员成长成才,持续提高他们的岗位任职能力、二次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解说】
高峰冲刺,闯关夺隘;大任于斯,勇当先锋。进入新时代,国防科技大学学员每年获国际国内学科竞赛奖励1000多人次,人均竞赛获奖数量位列“双一流”高校前列。
【解说】
京广铁路,从校园内穿行而过,把国防科技大学一号院一分为二。这条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通向未来,也连着昨天。
71年前,某部政治指导员谭国玉,坐上北去的列车,从岭南驶向天寒地冻的哈尔滨。这一年,谭国玉22岁。
【解说】
现代战争呼唤能够驾驭现代技术的人才。然而,走进大学课堂,谭国玉才发现,攻克科学技术这一高地,丝毫不亚于他在战场上炸碉堡、攻山头。
【同期】谭国玉 哈军工首期学员(2008年采访)
几门功课百分制,我只得了7分。最后自己暗暗下了决心,拼了,你一个钟头我俩钟头,你八个钟头我通宵,我就不相信弄不出来。
【解说】
新的冲锋,在课堂,在图书馆,在实验室。临近毕业的时候,苏联顾问亲自给谭国玉出考题,看看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指导员到底学得怎么样?
【同期】谭国玉 哈军工首期学员(2008年采访)
他(苏联顾问)说不行我得看看,真正地学到知识没有,最后还拍拍刘居英院长的肩膀,我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厉害。
【解说】
勇夺高地,军人的光荣;坚守高地,同样是军人的光荣。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批从高中生选拔保送的“哈军工”学员。将近70年过去,老人还清晰记得当年录取通知书上醒目的文字。
【同期】钱七虎 哈军工1954级学员“八一勋章”获得者
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迫切而光荣这几个字,我记了一辈子,也奋斗了一辈子。
【解说】
当梦想成了光荣,光荣又开始孕育新的梦想。
【解说】
如今的中国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就是国防科技大学重归军队序列后的第一批学员。
【同期】杨长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有一条铁路,这是我们整个校园的南北分界的一条铁路,看到飞驰过去的火车,然后目送这个火车走向远方的时候,使我们就想起了校园的这样一句话,就是青春追梦,放飞理想,这个理想实际上就是我当时树立的航天的一个梦想,也是我毕生追求的一个目标。
【解说】
时代的列车,呼啸向前;年轻的梦想,越飞越高。
【同期】朱杨柱 航天飞行工程师 国防科大2005级学员
太空没有极限,期盼着学弟学妹们,向着科技高地不断冲锋!
祝福国防科技大学!
(高考)只报了一个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而且,我一定要报这个跟飞行有关的专业。选的专业当时就是一个专业,一看正好国防科技大学里面,有这个航天学院,叫飞行器系统与工程这个专业,所以我就选了这个专业,而且不接受调剂,要考就考最好的。
【解说】
中国航天,群星璀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和3名副总设计师有着共同的母校——国防科技大学。
【解说】
不只是在航天领域,从“哈军工”到国防科技大学,70年走出了41万多名学子,涌现出75名两院院士、数以万计的知名学者,他们分布在全军各个战位和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成为强国强军征程中的骨干力量。
【解说】
戈壁深处,长风烈烈。又一次非同寻常的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欢腾过后,测控大厅内渐渐寂静下来,人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指挥席上一个空位——那是试验部副参谋长黄鹤云的操作席。
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黄鹤云在西北某试验基地默默奉献了22年,直到把全部的生命燃烧在了苍凉的戈壁。
【同期】雷菁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高高的发射架,还有恢弘的航天城,戈壁深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深感到了震撼。
【解说】
结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期1年的锻炼,回到国防科技大学任教的雷菁把“两弹一星”精神化作奋飞的动力。30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雷菁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她讲授的《信息论与编码基础》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同期】雷菁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再深奥的学问,再尖端的科技,其实呢他都是要从底层,从思维开始训练,想办法让学生以他能接受、爱接受、爱学习的方式来接受它。
【解说】
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也许在常人看来,担负联合作战保障的高级工程师,多在后方运筹帷幄,然而曾文龙却把战位聚焦在了西部边陲最高最远最艰苦的执勤点。高原上奔波,风雪中跋涉,成了曾文龙的工作常态。
【同期】曾文龙 西部战区联合保障队高级工程师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意味着最大程度激活战斗力生成的每一个要素。强军兴军要求我们的军人既要壮筋骨,又要强大脑。
【画面】王海课堂教学转至和曾文龙在一线一起攻关
【同期】王海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我与曾文龙一起走过边防,也上过高原。他担负的任务很艰巨,他碰到的很多难题,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他形成的一些经验方法,我们再带回到课堂里来,离服务备战打仗也就更近了。
【解说】
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新一轮改革,国防科技大学再次扩容。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这些著名的军队院校成了最高军事科技学府的新成员。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也有了新的拓展。
【同期】李锋锐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教务处处长
院校调整改革后,服务备战打仗力度明显加大,这些年,我们在部队新增了10多个实践基地,先后选送教员800余人次参加重大演训活动,教学科研更加贴近战场。
【解说】
异国他乡,战火纷飞。当暴恐分子驾驶着满载炸药的皮卡车袭击中国驻马里维和营地的时候,作为联合国观察员的蔡辉,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蔡辉曾三次赴刚果(金),一次到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每一次行动,都与死亡相伴。这组照片,记录了蔡辉执行维和任务的峥嵘岁月。
【同期】蔡辉 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中国本土无战事,中国军人有牺牲。我先后四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深切感受到了和平的宝贵、和平的不易。中国军人对于和平的贡献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解说】
进入新时代,国防科技大学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科技强军、人才强军征程上书写了新的历史。
【解说】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又一批学员走出校园,带着嘱托,奔向四面八方,走向新的岗位、哨位、战位。走过70年征程的国防科技大学以崭新的姿态,汇入强军兴军的时代大潮。
湘江北去,汇入长江,流向大海。
中流击水,浪卷千重。
【片尾曲歌声起】《高地》
在那波峰浪谷
有我们向往的高地
渴望着中流击水
高扬胜利的旗帜
在那白云深处
有我们憧憬的高地
渴望着鹰击长空
留下青春的宣誓
莘莘学子
无畏战士
校园为我们助力
向着未来战场冲刺
莘莘学子
科技勇士
校园为我们助力
向着星辰大海奔去
那是我们心中的高地
心中的高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