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西南联大》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日战争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

1946年,三校复员北返,云南师范学院留昆旧址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旧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南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3343人(1938~1946年)。

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这所大学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个月,却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培养的人才超过战前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30年培养的人才的总和,一直以来,有太多人在关注这段历史。

徐蓓导演的最新纪录片《西南联大》挖掘出很多不为人知的史料和传奇,很多年轻人看完片子都深深震撼,感受到什么叫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共5集,每集52分钟,分别为《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

联大校友杨振宁、李政道在诺奖颁奖典礼,“这个学校就是起到了这么巨大的标杆作用,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呈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光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西南联大是一所在侵华日军的战火中诞生的大学。

这四个字,不只是一所学校的名称,它是一个传奇,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信念。

西南联大现貌

第一集《八音合奏》

围绕清华、北大、南开三校长展开,从他们各自的经历、性格、理念、方略,探究三校可以成功“联合”的原因;同时,展现这“共同的经验和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走向——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在五四时期得以创造、发现和孕育,在抗战时期走向成熟。在这三大师的背后,实际上是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身影。

第二集《刚毅坚卓》

战争,突然地到来了,象牙之塔的师生真正走向战乱中国,在跨越湘、黔、滇三个省份,行程三千多里的行走当中,他们真正了解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和人民,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砺,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这次行走成为了联大师生的共同精神财富,“刚毅坚卓”得以成为联大校训。而这四个字,正是联大师生在昆明办学八年的写照:他们经历轰炸、贫穷、病痛,却从未间断过教学与研究。

第三集《大学之大》

战时的昆明,物资贫乏,条件艰苦,时有日军空袭,在这样的状态下,联大师生保持乐观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习、科研,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的栋梁之才。

第四集《火的洗礼》

1938年的秋天,日本军队陆续占领广州和武汉。至此,中国的大片领土沦陷。在昆明的街头,不断出现来自沦陷区的青年学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一道道火线,只是为了在中国找到一张安静的课桌。再次危机时刻,联大学子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积极参加到抗日的队伍中。

第五集《嘉荫长留》

在滇八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精神,对云南本地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创办各级学校,改变着云南的教育面貌。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侧,有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中嵌石碑。碑文约1000余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是联大在昆明的重要遗迹。

八十年前,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她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学生3882人,却走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政宁、李政道)、173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刚毅坚卓”,每一位学子都应有“联大精神”!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冯友兰撰文

闻一多篆额

罗庸书丹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前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者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竟收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曰:

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丧,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文丨冯友兰

组成联大的三校,虽有各自独特的经历,但都富于爱国的传统,师生中有不少人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直接参加者;师生们从北到南,由东而西,目睹山河破碎,人民受难,更加激发了爱国热情;特别是由于中国0地下党组织的艰苦斗争和宣传教育,进步的声音,革命的思想,在西南联大广为传播。联大在皖南事变前和1943年“五·四”以后,民主空气活跃,曾举行过盛大的“五四纪念周”,带头发起过“一二·一”爱国-,培养和锻炼了不少爱国青年,一时被誉为“民主堡垒”。联大三校,又都是国内著名大学,三校联合,人才荟萃,学者云集,各显所长,五色交辉,相得益彰;校方尚能尊重“五四”以来,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倡导的“兼容并包”的精神,提倡学术民主,影响所及,学生中亦沿袭成风,学术团体林立,壁报众多,互相争鸣,相互切磋,思想活跃,注重求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8年之中,毕业于联大的学生2000余人,前后进-大学习的约五六千人。其中有不少人,今天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知名学者。为缅怀八年支持之辛苦,纪念三校“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的珍贵历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大各校即将复员北返之际,校方决定“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千来哲”。

近年来,国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王力教授1983年8月重返故地,感慨良多,有《缅怀西南联合大学》诗云:“芦沟变后始南迁,三校联肩共八年。饮水曲肱成业,结芭筑室作经筵。熊熊火炬穷阴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此是光辉史一页,应教青史有专篇。”杨振宁博士多次回校参观,并在联大纪念碑前,带领家人满怀热情地唱起了联大校歌……

THE END
0.西南联大SouthwestAssociatedUniversity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由徐蓓导演,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央新影集团联合出品,一共5集,每集52分钟,分别为《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当晚展映了第一集《八音合奏》以及第五集《嘉荫长留》,讲述了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组建,“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历史故事,展现jvzquC41yy}/lrfpuj{/exr1r1j:9j;gh7g2c<
1.荐书《西南联大通识课》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它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纪录片《西南联大》将以历史风云中的几组共生关系(即清华、北大、南开;象牙之塔与战乱中国;学术、教育与战争;师生与抗战;联大与云南)来展现和解读这所具有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的大学。 jvzquC41yy}/lrfpuj{/exr1r1=6cB6c3366gl
2.有了一套高分纪录片《西南联大》,为何还要再做一部同题纪录电影?三年后,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即将于本月29日全国上映,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将在大银幕上重现一代联大学子南迁云南求学问道、读书报国的青春记忆。 但,这部电影与姐妹篇《西南联大》有何不同?有了一部纪录片,为何还要再辛苦拍摄、剪辑出一部jvzquC41pg}tzv|d0zooors0ep5xgwykjwo0y}xj1463385713705:>762;20qyon
3.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定档,16位国宝级大师“重现”联大青春4月22日,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宣布定档5月29日于全国院线上映。影片同步首发“群星版”定档海报及“人杰版”定档预告片。 影片拍摄了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将在大银幕上重现一代联大学子南迁云南求学问道、读书报国的青春记忆。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3991445d7::3938/j}rn
4.西南联大的《九零后》老了,他们眼里依然有光他们是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但在《九零后》中,他们仿佛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面对镜头,他们都肌肉记忆般地背出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学号,这大概就是“刻骨铭心”。 《九零后》导演徐蓓介绍,这部电影酝酿于5集纪录片《西南联大》。在这部豆瓣评分9.4的纪录片中,“90后”校友们首次集体亮相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ewn532;61283348>726;8;7xjvor
5.《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一本书,一所名校,一个诗派西南联大纪录片《西南联大》剧照。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行人摇晃着向前行进。 穆旦遗作《春》《秋》《冬》发表,杜运燮发表《秋》并引出一场关于“朦胧诗”的讨论,袁可嘉翻译《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出版,时间都在1980年。他们提供了诗的思想、风格、式样以至争论——在争论中思考,但却没有打出“西南联大”招牌,没有说现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7/495eql2koe}jrrm78378:A3ujvsm
6.《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民国时期的特殊的文化现象。电影《无问西东》,纪录片《西南联大》,英语课本《西南联大英文课》都在同国人说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特殊的文化现象。我在阅读汪曾祺先生的这本《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时,电影和纪录片的很多画面就在眼前浮现,纪录片里的旁白,有很多就有借鉴这本散文集吧? jvzquC41yy}/lrfpuj{/exr1r1?9f;>ef6
7.口述历史与传承文脉我的西南联大访谈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授勋仪式的镜头,拉开了《西南联大启示录》纪录片的序幕。“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联大校歌的歌词,唱出了这个民族的心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在扉页上也用了这8位“两弹一星”功臣的照片。这是一个最有深度的共识点,它成为整个社会认同西南联大的价值jvzq<84{p0vfqyqg0eun0ls1p4532;912:771l8946;4/=5;67?1;7mvon
8.西南联大观后感(精选15篇)这部纪录片共有五集——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无一不在向我们讲述着西南联大的历史。三校联合没有任何分歧,由“寡言君子”梅贻琦担任西南联大的校长,他以清华的教学体制来管理西南联大,成果也是显著的。当然不少优秀的教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被称为“好教授”的韩咏华改变院系进入了社会科学院关注教育;国文jvzq<84yyy4rwwqw0ipo8lwcpnpwpfp19:53;:0jvsm
9.纪录电影《九零后》定档5月,16位大师重现西南联大青春《九零后》为徐蓓导演纪录剧集《西南联大》的同题材新作。2018年11月,《西南联大》在央视纪录频道和腾讯视频播出,在几乎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凭借其优异品质引发广泛关注,口碑一路走高,豆瓣评分高达9.4分,为2018年度豆瓣最高分纪录片之一。 《九零后》可以视作《西南联大》的姊妹篇。影片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jvzquC41uq4je||d0eun1q4375532;6264:099>875en0qyon
10.电影《九零后》观后感(精选17篇)《九零后》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的一部关于西南联合大学的纪录片。影片围绕着包括杨振宁、王希季、许渊冲、杨苡等16位均龄96岁的“九零后”大师的`回忆展开。讲述了上世纪30、40年代,他们在西南联大躲避战乱、求学、奋斗并抗争命运的故事。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校为避免战乱的影响,在jvzq<84yyy4vpsx0eqs0|~tygp5hwjsjqwmbp8724368395;7693a<=663?70qyon
11.西南联大的“九零后”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4周年纪念日。前段时间上映的纪录片《九零后》,又将这所群星璀璨的大学,呈现在社会大众的眼前。 《九零后》的16名主演,年龄最大的已经106岁,最小的也92岁了,平均年龄则超过96岁,是名副其实的“90”后,堪称电影有史以来最“资深”的本色出演。主演者分别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jvzquC41yy}/v|npij{b0xwi0et0kwkq13?6488858:/j}r
12.《西南联大八年记》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西南联大八年记》 分类:人物 集数:7集 导演: 简介:在硝烟四起的1937年,为了保存中国的文化脉络,由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这三所著名高校合并而成的战时临时大学,从沦陷了的平津一路南撤,最终落脚云南。在动荡中求生存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必定是同祖国一样的命运。战争的时刻威胁,生活的日渐贫困,政治的jvzq<84vx0iov3ep1|jfntugv5D3=>85
13.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在清华大礼堂上映许秋芳代表云南省委宣传部向清华大学对《九零后》纪录片的拍摄和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曾专程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并强调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纪录片《九零后》是云南省委宣传部推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之一。影片重现了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学子南迁云南、求学jvzquC41yy}/v|npij{b0niw0et0kwkq137938=6536/j}r
14.西南联大:战火中的青春(1)双语学习世界上几乎没有大学能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那样,与一国之建立发展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尽管西南联大仅存在了短短数年,但其校史与毕业生在现代中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On May 29, a documentary called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invited 16 alumni – all famous scholars – to share theijvzquC41yy}/k;6uv0io1|yqt{548B70jvsm
15.西南联大启示录第四集高清在线观看新浪大片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动漫综艺热门标签 按类型 全部| 社会人文| 自然探索| 战争军事| 历史人物| 文化生活 28条评论|178人参与我有话说 表情发布 登录|注册 最热评论 刷新 我爱你们请相信我[新浪网友] 还有那所大学能与西南联大比,西南联大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2012-11-23 13:59举报赞12回复 最新jvzquC41xkjfq7xkpc4dqv3ep1s0zwqfsue73<74;59/j}rn
16.1993年,纪录片《保定作家群》1993年,保定电视台张洪年编导的纪录片《保定作家群》在中央电视台“地方30分”栏目播出,全片由著名主持人夏青、虹云解说,对建国前后的“保定作家群”做出了详尽的叙说,引起全国轰动。当时,省社科院、市委宣传部召开了研讨会,此片荣获了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被写进了河北文学史。如今,纪录片《保定作家群》在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268641::939>:a3659A9:68;/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