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文献引证中的注释体例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2008年开始执行《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人文学科引证的文献类型主要是古籍、专著、手稿或档案等未刊文献,需要作者做较多的考证、辨别、说明等工作,因此采用注释体例。

一、引文的标示

正文中直接引用相关文献中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的叫做直接引文,该引文须用“”引起来。如果篇幅较长或者需要特别强调,可不加引号,采用另起行并自成段落的形式出现,其中段落左边整体缩进两格,同时变换字体,以示与正文的区别。

与直接引文相对应的,用自己的语言将引证文献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加以概括表达的叫做间接引文。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注释序号使用①、②、③……或用右上角码1、2、3……。注释置于脚注或尾注均可,以刊物的具体要求为准。

二、注释的标示

对正文内容中的术语、概念、事实、观点或资料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辨析或者评论的文字,称为非引文注释。对直接、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出处的文字,称为引文注释。注释的标注格式通常是指引文注释。

1.专著的标注格式。责任者(责任方式)/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责任方式与题名之间一律用冒号,责任方式为“著”可省略。例如:

许毅等著:《清代外债史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中译本著作,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放在题名之后。例如:马士: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区宗华译,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年, 第4、5卷合订本, 第429-431页。

2.析出文献的标注格式。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见)文集责任者(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文集责任者前的“见”在不产生歧异的情况下,可省略。例如: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为同一作者时,可省去责任者。例如: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著作、文集的序言、前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例如: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2.古籍的标注格式。抄本或刻本。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用a、b或上、下区分。例如: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a。

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选项)。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莞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例如:

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五,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例如:

《太平御览》卷六九○《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例如:

《资治通鉴》卷二○○○,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本,第?册,第6293页。

唐宋时期的地方志多系私人著作,可标注作者;明清以后的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书名其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新影印(缩印)的地方志可采用新页码。例如:

乾隆《嘉定县志》卷十二《风俗》,第七页a。

古籍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次/出版信息与版本/页码。例如:

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73页。

3.引用古籍与夹注的使用,正文中引用先秦诸子的著作或少量引用传统经典古籍中的语句,可适当使用夹注,而不用采用页下注的形式。一般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用圆括号括注,紧随引文之后。当然在正文中不宜多用夹注,二是夹注应尽量简短。例如:

庄子说惠子非常博学,“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4.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

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期刊应在刊名后括注出版地点;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后,以示区别。例如:

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第55-82页。

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例如:

黄义豪:《评黄龟年四劾秦桧》,《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5.外文文献。原则上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为准。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中文相同。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题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例如: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19-28.

6.未刊文献。责任者/未刊文献题名/文献属性/编号/收藏单位/页码(选项)。例如: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7.电子文献。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其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任选)。例如:

8.转引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例如: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9.再次引证时的项目简化。同一文献再次引证时只需标注责任者、题名、页码,出版信息可以省略。例如:

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第26页。

10.间接引文。间接引文通常以“参见”“参阅”或“详见”等引领词引导标注项目,应标识出具体参考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参见”“参阅”或“详见”后不加冒号。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例如:

参见邱陵编著:《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29页;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31-32页。

11.内容性注释中的引文。内容性注释是指对正文中的术语、概念、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很多情况下,内容性注释中又出现引文,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都需要标明资料出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资料性注释相同。例如:

汪荣祖已注意到陈寅恪对胡适推崇《马氏文通》和用西洋哲学条理中国古代思想的批评。参见见汪荣祖:《陈寅恪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262-265页。

12.引证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

(1)序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例如: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1页。(2)责任者层次关系复杂时,也可以采用内容性注释的方式,通过叙述表明对序言的引证。为了表述紧凑,可将出版信息括注起来。例如:

见戴逸为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编、王灿炽纂:《北京安徽会馆志稿》(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所作的序,第2页。

THE END
0.2024—191《大学》原文、注释、译文和读解之一【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jvzquC41yy}/onnrkct/ew476r:i|7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注释】①大学: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②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③明:第1个“明”作动词,为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④明: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⑤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⑥亲:亲近、体察、尊重;⑦止于至善:jvzquC41if4iwjyw0eun1}nmw1966?;750nuou
2.《道德经》注释《道德经》注释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以用语言说明,但它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路;“事物”可以用名称称呼,但它不是指我们周围某一具体事物。jvzq<84|zz/uz0gf{/ew4|z{vu1ƒqz|359;:5f:;;:9:i64e8b:n=e:3?c5@h8;6;/j}r
3.舒国滢:《法学的知识谱系(全三册)》法学院三、博洛尼亚大学的建立与欧洲法学教育的勃兴 (一)伊尔内留斯与博洛尼亚大学 (二)西欧其他地区的大学 第八章 注释法学派:方法与风格 一、博洛尼亚注释法学派的代表人物 (一)伊尔内留斯与“四博士” (二)博洛尼亚注释传统的承继与传播 二、注释法学派的注释活动及方法 (一)博洛尼亚注释法学家们的教学与研究 (二)注释法学派 jvzq<84hz{4dwyq0gf{/ew4kphu039:21388;A3jvo
4.转发《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证、注释与编排体例》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证、注释与编排体例 (2016年3月最新修订版)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合乎严格的写作规范并标志着获得相应学科、专业学位的一篇书面作品。凡提交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均应符合以下引证、注释与编排体例。 jvzquC41hcyiwx3pywvm0niw0et0vƒli16;8593jvo
5.10位大牌作家学者推荐的105本童书翻书党澎湃新闻7.《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版 8.《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陈卫平/著,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2月版- 9.《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 10.《唐诗三百首》,傅英毅/注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24@>578
6.大学落后于时代了吗?——技术的视角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重大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研究”(VIA170003)的成果之一。 近代以来,大学的复兴与繁荣一方面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所造就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印刷技术革命所造就的信息环境。“在谷登堡技术的推动下,欧洲进入了进步的技术阶段;在这一阶段,变革本身成为社会jvzquC41yy}/imlo0gjv0ls1m{i049721383:8h532g44B=;1rghg7mvo
7.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大学生不读《史记》,就像雄鹰没有飞上蓝天,永远无法懂得那种辽阔与壮美。王伯祥先生从文学名著角度,精选了《史记》中描写生动,故事性强的记叙文20篇,注释集中于每篇正文之后,非常详细,便于诵读自学。 34.《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本书从诗人普及选本的角度,选录其诗歌作品,对作品进行题解,且进行jvzq<84nkd4fesyw0gjv0ls1kplp1:5;71829>3jvo
8.注释规范中文注释中,网址末尾用中文句号(。) ④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 例如: 李静如:《中国工人阶级的转型政治》,“全球化与劳工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1999年。 童根兴:《北镇家户工:宏观政治经济学逻辑与日常实践逻辑》,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jvzquC41kr4tc|x0qtm/ew4|uiy0nrxv0jzn
9.老刘讲《大学》——前言宋朝时,程颐程颢兄弟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使之独立成篇。朱熹先生在二程的基础上,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从南宋以后,“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读书人想求取功名,就必须熟记四书。 《大学》的版本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52:6:8
10.中央美术学院章句集注,出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我们将以章句集注为核心线索,回溯性梳理传统中国思想方法与治学方法,以后结构主义互文本方式激活章句集注方法的当代潜能,针对设计与现代性经典文献,从概念、词源、术语jvzq<84fguohp7hchc4ff~3ep1jfvjnn0jznnHnf?8829<7ch9223662?j5;
1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 《哈姆雷特:注释与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4.《中说解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5.《比较文学:人文之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6.《中说校注》,中华书局,2013年7月 7.《中说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8.《哈姆雷特的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此书作废) jvzquC41ejoog|j0rm{/gmz0ep5t|m|1||pt1A>3586gg:jdc67c6A737:jb2;94fhh7h7mvo